APP下载

从阳虚痰凝流注论治肺腺癌初探*

2020-02-13张元兵王丽华李少峰章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癌毒痰饮鳞癌

★ 张元兵 王丽华 李少峰 章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近年来肺腺癌的发病比例增加迅猛,约占非小细胞肺癌60%。由于其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约2/3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西医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仍存在适宜人群的选择、副反应的处理、疗效的评估、耐药等不确定性[1],临床总体疗效并不满意。本病属中医学“肺积”范畴,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肺腺癌在病理因素及发病机制方面与肺鳞癌有明显不同,本文就此作一阐述,以抛砖引玉。

1 肺腺癌病因病机探讨

1.1 阳气虚损是肺腺癌发病的主要内因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关键在于内因,在于正气虚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少学者认为肺癌发病的主要内因为气阴两虚[2],并与痰湿、气滞、血瘀、郁热之邪相合,夹杂癌毒,日久积聚而成。治疗上推崇清热解毒,动则辄投大剂清热解毒之品。但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的表现特质,如肺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关,而腺癌多见于女性,常与肺组织炎性瘢痕有关;鳞癌多以中央型多见,而肺腺癌多表现为周围型;鳞癌手术机会多;腺癌易转移,手术机会少[3]。这些证候特征的差异,表明其病因病机理应有所不同。张士舜[4]也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首先要明确病理类型。烟草属燥热之性,长期吸烟,烟雾熏蒸肺脏,燥盛则津伤,炼液为痰,易出现阴虚热毒之候。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此实仍肺鳞癌患者最常见证候,而肺腺癌则应以阳气虚损为本,阴虚、热毒征象并不突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即有形之物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属阳,从无形之气凝聚为有形之物的过程属阴。也就是说肺部肿块的形成与阳虚阴盛有关,又如《临证医案指南》所言:“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疾》云:“积者,脏病也,阴气所化生也”,均强调肿瘤多为阴邪所致。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各脏腑的虚损,日久必累及肾阳。笔者认为肺腺癌患者的阳气虚损定位主要在肾,与肺脾相关。早期主要以肾精不足为主,中晚期以肾阳亏虚为突出表现。流行性调查显示,肺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79岁,而40岁以下者少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人们40岁就开始出现以脱发、牙齿枯槁为特征的肾气亏虚,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明显。也有学者认识到肺癌发病与肾关系密切,王中奇等[5]认为,肾中精气决定了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参与并影响病机形成,若肾精不足,失其滋养温煦功能,常会减弱肺的功能,生痰聚湿成毒,导致肺癌发生。段晓虹等[6]通过对71例肺腺癌微观辨证指标(血清、诱导痰中炎症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指标)分析研究,显示不同证型肺腺癌晚期患者存在向肾阳虚衰的转化[7]。肾阳虚衰,常标志着整个机体的功能衰退,不仅使病程迁延和病情反复,而且也是直接影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成为影响治疗药物尤其是化疗疗效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因。正因为肾阳虚损,肺癌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疗效差,死亡率高。

1.2 痰凝成积是肺腺癌发病的病机关键 肾阳虚,蒸腾气化不利,聚湿生痰。同时,肺、脾功能失司,肺失宣降、脾失健运,也可影响水液的正常运行而导致痰饮内生,因此痰饮有着广泛的病理基础,是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反过来,痰饮又可成为致病因素,饮为阴邪,阴损及阳,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加重正气虚损,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痰可酿瘀,痰湿内阻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成为瘀血产生的基础。正气内虚,卫外不固,致外邪反复侵袭,借有形质者为依附,形成内外相引为患。痰饮,与瘀血、外邪(包括烟草、有害气体、雾霾等)相合,缠绵迁延日久,终成积块,导致肺腺癌最终形成。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云:“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肺腺癌的形成是一个慢性渐进性过程,即有形蓄积、“阴成形”的过程,这与痰湿之邪重浊、粘滞的特性相似,也正是这一过程,痰浊蕴蓄形成污浊之气,弥漫其间,日久孽生出特异性的致癌物质——“癌毒”。“癌毒”的存在,使病势缠绵难愈,治疗更加困难。因此,痰饮在肺腺癌发病中表现为关键角色,痰凝成积是肺腺癌发病的关键病机。痰浊在加重痰瘀等病理产物形成、促进肿瘤生长的同时也加重了机体精微物质的耗损,加重正虚,终而病邪日盛而正气日衰,病情加剧,气血耗竭,脏腑皆败[6]。笔者认为肺腺癌的这种病理变化,与“阴疽”的“阳虚、寒凝、痰滞”病机特点基本相符,具有难消、难治的临床特点[8]。

1.3 痰饮流注是肺腺癌转移的重要病机 肺腺癌患者早期多无症状,大部分在就诊时已是晚期,除原发灶外,转移灶、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就诊的首诊症状,表明肺腺癌具有易转移、早转移的特性。这与痰饮在肺腺癌发病所起的关键作用有关。痰饮乃因水湿凝聚而成,具有流动性,善于流注走窜,随气机的升降出入,可上犯清窍,下注足膝,内至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正如《丹溪心法》所言:“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在肿块形成过程中,痰饮流注,同时侵犯周围组织,并在虚损的脏器组织中停留而形成转移灶。肾脏及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这与肾主骨生髓,肾虚之极不无关系;痰随经络流注,侵犯停结于肝、脑及全身淋巴结;若痰饮停于胸胁,则可合并悬饮。肺腺癌转移隐匿,转移途径多样,转移部位广泛,难以发现,这与外科阴疽“患部漫肿无头,肿势平塌,根盘散漫”的特征相似。王文萍[9]提出“痰毒流注”理论,认为肿瘤及肿瘤术后正气亏虚、痰湿内生,善于流窜的痰湿与残留之余毒互结,痰毒流注经络、脏腑,阻滞气血,络损血瘀而致转移。

2 从阳虚痰凝流注论治肺腺癌的临床实践

一些医家据于肿瘤发生后所表现的发热、痰黄、咯血、口干等继发郁热征象,甚至认为“癌毒”就是“热毒”,动则辄投大剂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这不利于肺腺癌的治疗。其实,癌毒也可以是阴毒,而且长期使用苦寒药反而伤阳气、败胃气。《内经》曰:“损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因此,笔者认为肺腺癌的防治应以温补为大法,通过补肾益精能够消除其发病的基础,同时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也能得到及时蠲除,正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素问·调经论》所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在临证时以阳和汤为主方辨治肺腺癌,本方一则可温补肾阳不足,二则解散阴凝寒痰,使其阴破阳回,寒消痰化,具有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作用[10]。杨金坤教授[6]临床常选用桂枝、附子、干姜、炮姜、细辛、蔻仁、吴蔻仁、吴茱萸、仙灵脾、仙茅、葫芦巴、巴戟天、补骨脂等中药以温阳散寒以治痰。对于癌性胸腹水患者,可起到开发腠理,通行水道,消除胸腹水之功。周岱翰教授[11]认为肺癌本质属阴邪,除痰是治疗关键之一,并遵循“当以温药和之”,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夏孟蛟等[12]认为“寒湿”性是肺腺癌的基本病性,常用具有祛风散寒、温阳化痰等功效的三生饮(由胆南星、生附子、生川乌、木香、人参等组成)为主方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阳气虚损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因,阳气虚损定位主要在肾,与肺脾相关,早期主要以肾精不足为主,中晚期以肾阳亏虚为突出表现;痰凝成积是发病的病机关键,痰饮,与瘀血、外邪相合,缠绵迁延日久,终成积块,导致肺腺癌最终形成;痰饮流注是转移的重要病机,痰饮善于流注走窜,随气机的升降出入,内至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使肺腺癌具有易转移、早转移。温阳化饮法可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以祛邪,因此从阳虚痰凝流注论治肺腺癌有其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肺腺癌的病因病机确立,有利于提高整体临床疗效,特别是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术后病人的防复发治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癌毒痰饮鳞癌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