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21-12-05洪靖赵河通余宋姚曼聂姝常翟笑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脏腑病机阴阳

洪靖,赵河通,余宋,姚曼,聂姝常,翟笑枫

(1.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形成的新生物[1]。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交叉时代,除手术、放疗、化疗、微波消融、靶向、免疫等手段外,中医药基于整体原则的辨证论治也越来越得到业内的认可[2-7]。南京中医药大学张泽生教授最早提出“癌毒”二字,用来阐释宫颈癌邪实的病机[8]。其后,诸多学者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以解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本文就目前癌毒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冀为中医肿瘤学发展提供思路。

1 癌毒的概念

癌毒是近代学者基于毒邪理论提出的中医学术语,但由于众多医家对恶性肿瘤癌毒致病的理解各异,癌毒的概念尚存在争议。周仲瑛教授[9-11]认为,癌毒属毒邪之一,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病邪,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则迅速生长,不断长大,结聚成块,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12-13]。郁仁存[14]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病邪,但导致恶性肿瘤的病邪并不都是癌毒。黄学武等[15]认为癌毒首先具有毒的一般性质,即毒是机体日久蓄积形成的邪气,癌毒是促使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李忠等[16]认为,癌毒不同于一般的六淫邪气和内生的相关病理因素,包括气滞、血瘀、痰凝等,它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刺激和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上述医家都认为癌毒是一种特殊性的毒邪,比一般毒邪更加猛烈,沉伏体内,卒而发病。

还有医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认识癌毒,李俊玉[17]认为癌毒是伏毒长期持久地蓄积在体内,导致正常细胞多次发生基因突变,最终转变为癌细胞,逃脱免疫监视,而形成的结块。凌昌全[18]将癌毒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的积块”。它属于有形之邪,因此其“多少”和“盛衰”可以用单位体积内的癌细胞数量或癌细胞在身体局部形成肿块的大小来直接描述[19]。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结块的癌毒,亦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B超、CT、MRI等影像学的检查作出诊断,若只有少量癌细胞,则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等作出判断[20],动态监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癌毒的盛衰,针对性用药,或攻,或补,符合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理念。章永红[21]经过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亦认为癌毒是能引起人体脏腑组织细胞癌变的各种致癌有毒因子及癌变细胞本身的总称。

2 癌毒的性质

大多数专家认为癌毒是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论述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周仲瑛[22]认为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癌毒产生后常依附于风、寒、热(火)、痰、瘀、湿等相关非特异性病理因素杂合而为病,即毒必附邪。续海卿[23]指出癌毒是痰、浊、湿、食、气、血与寒邪相合,郁积化毒,邪盛正虚所致。程海波等[24]认为癌毒属于毒邪之一,为内生之毒,乃正虚基础上的多邪积变,但并非几种病邪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内生病邪蓄积到一定程度后质变而成的新的病理产物。陈尧等[25]认为癌毒的概念应该分割独立,可参考陈无择的三因学说分癌毒为内因癌毒、外因癌毒、不内外因癌毒。内因癌毒可以包括饮食、情志、年龄等;外因癌毒包括外感六淫、各种理化致癌因素、病毒等;不内外因癌毒包括了其他因素。此外,杨永等[26-27]认为肿瘤形成过程中,癌毒内生是使动因子,痰浊、气滞、血瘀是病理产物,正虚是病理基础。机体正气虚弱,在内、外邪共同的作用下,肾精变异化生癌毒。

对于癌毒的阴阳属性,共有以下四种观点:①癌毒为阴邪;②癌毒为阳邪;③癌毒的阴阳属性与感受的邪气性质有关;④癌毒体阴而用阳。祁烁等[28]认为癌毒乃为“阴成形有余”的病理产物,失于“阳化气”的转化,则其性质当属阴。结合阴邪的属性,其性深伏,病势缠绵。杨辉舟等[29]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特有的局部肿块并且疼痛,面色晦暗,舌质青紫。癌肿的皮肤颜色晦而不泽,温度不高,平塌下陷,坚硬如石,发病慢,病程长,病位深等皆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阻滞不通,寒主收引等病理特性相符。杨永等[26]认为,在肿瘤发病中起首发作用的癌毒的病理性质属阳,因为癌细胞自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过度的异常增生,并易于扩散,每多耗伤阴津、精血,这均属于阳的躁动的特征。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的作用。王圆圆等[30]认为恶性肿瘤表现为肿物盲目、无秩序地生长,掠夺营养,摧毁人体,符合阳的特点,但不是正常人体该有之阳,因此称之为“邪阳”。另外有形之肿物客观存在,其性沉伏,这是阴的属性,但非人体之正常组织,即“邪阴”。因此癌毒体阴而用阳,阴阳均是非正常之阴阳。孙韬等[31]认为癌毒可有阴毒、阳毒之分,若感受的外毒性质属阳,则阳毒侵入机体,与人身之阳相加而成热毒,易耗伤阴液,出现热毒炽盛之征;若感受的外邪性质属阴,则可遏机体之阳气,始见阴盛则寒之象。日久向两方面发展:一是郁久形成阴毒,二是寒郁日久化热,转成热毒。由于癌毒既具有物质的特征,又具有阳气主动的特点,因此癌毒属性体阴而用阳。不同肿瘤,或者肿瘤的不同阶段,阴阳的强弱不同,造成了我们只观察到恶性肿瘤阴阳属性的某一面,临床上应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癌毒阴阳之强弱,或攻或补,而法自出矣。

3 癌毒的病机

对于癌毒的病机,多数专家认为正气虚衰是癌毒形成的先决条件,癌毒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受多种因素诱导而成。郁仁存[32]认为,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内虚一般指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的脏腑虚亏,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气血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王笑民等[33]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均本于正虚与邪毒,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姜建东[34]认为癌毒是在人体脏腑功能虚弱的基础上,多种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特别伤害性的颇为复杂的病邪,多属标实。李忠等[35]认为癌毒是一类特殊毒邪,在正虚的基础上,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障碍,导致病理产物聚结,日久质变而生癌毒。

但也有学者认为癌毒是邪盛而致。凌昌全[36]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并非全是因虚致病,临床上可以看到同样身体虚弱的人,有的患恶性肿瘤,有的则不患恶性肿瘤;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肿瘤恶性程度往往更高,肿瘤进展更快,且预后更差。癌毒致病并不是对《黄帝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观点的驳斥,而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事实上一些肿瘤并不完全是因虚致病,一些暴戾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卒起发病,随着病程的发展,不断耗损人体之正气,以致虚证出现,而癌毒就属于这一类型。另外,程海波[37-38]认为癌毒多起于气机郁滞,风、火(热)、痰、瘀、湿、寒等病理因素互相搏结,积渐生变,酿生癌毒,癌毒继续与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产生恶性肿瘤。

4 癌毒的传舍规律

在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癌毒并非固定在某个位置,癌毒亦会向其他部位传舍,当在该部位的聚集达到一定强度时,恶性肿瘤就会发生转移[39]。程海波[40]认为癌毒生长到一定阶段,便不受正气所束,突破局部,随经络、血脉等流窜走注,并在最虚之处停积,阻隔经络气血,导致气滞血瘀,酿生痰瘀,稽留不去,息而成积,最终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新的肿块,与相关脏腑亲和,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张兆洲等[41]认为癌毒鸱张,正气亢奋,通道阻滞,都会导致癌毒传舍,正虚邪实是贯穿癌毒传舍全程的核心病机所在。叶乃菁等[42]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沟通内外,左右相通的网络系统,正气亏虚,癌毒可以侵入这些通道进行转移。李忠[35]认为正气具有固摄癌毒,抑制癌毒扩散的作用。只有在癌毒的扩散能力超过了正气的固摄能力时,才会发生癌毒扩散,肿瘤转移。蒋义芳等[43]认为癌毒并不是一直平稳不变,在正气不断消耗的情况下,各脏腑功能减弱,痰瘀形成,又与癌毒杂合为病,诱发传舍。此时癌毒走窜性强,可随经络流窜于脏腑血脉间,于至虚之处停留生长,日久形成转移瘤。癌毒的传舍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基于五行生克理论进行传变。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对癌毒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性质、病机、传变等方面展开,对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成就有:①对癌毒理论进行了充分探讨,对癌毒概念方面的研究百花齐放,取得长足进展;②诸位学者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癌毒的病因病机学研究;③从阴阳的角度阐释癌毒的属性,有利于临床处方用药;④详细论述癌毒传舍的原因、途径及机制,对研究恶性肿瘤转移具有一定价值。另一方面,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癌毒的概念至今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部分学者提出的癌毒概念,缺乏说服力,其他学者或从物质角度或从思维角度认识癌毒,具有片面性,且不能定量、定性描述,稍显白玉微瑕。其次,癌毒的阴阳属性亦不确定,癌毒既可挟热又有挟寒,单纯认为属阴、属阳则属于纸上谈兵。最后,对于基于癌毒理论的恶性肿瘤辨证体系尚缺乏统一规范,因此在临床用药上亦众说纷纭。

目前许多工作亟待进行,癌毒理论的研究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首先,对癌毒概念的认识需要达成共识,2019年10月1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癌毒病机理论辨治恶性肿瘤专家共识》团体标准,对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关于癌毒的相关理论研究,需要有更多、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家参与,并需邀请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让癌毒理论讲得透、用得好。其次,构建专病的癌毒理论辨证体系,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不同肿瘤的癌毒偏向性可能不同,或挟痰、或挟瘀等,同一肿瘤不同时期癌毒的偏向性也可能不同,对于恶性肿瘤,我们在异病同治的时候也要同病异治,选择针对性的用药,以中病机,取得更好的疗效。第三,完善癌毒传舍规律研究,目前尚无法完全单用五行生克理论来解释癌毒的传舍规律,不同肿瘤癌毒及其病理产物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某一部位癌毒的致病特点与传舍部位的生理特性是否存在一定联系也是癌毒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最后,搭建恶性肿瘤治疗中西医汇通的桥梁,中西医学在恶性肿瘤的研究中既有差别又有共性,目前恶性肿瘤的微环境研究属于热点问题,我们是否能将癌毒与恶性肿瘤的微环境相联系,这样可能会有助于对癌毒物质特性的阐释。

猜你喜欢

脏腑病机阴阳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