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高流量吸氧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2020-02-12赵华栋朱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衰竭气管

赵华栋 朱勇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老年患者肺功能代偿能力较弱,在遭受手术创伤打击后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本研究探讨早期给予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8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10±6.79)岁,28例有吸烟史。入选标准:(1)年龄>60岁,神志清楚,择期手术,无过敏史;(2)术前胸部X线或CT检查无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入选患者均为术后意识转清,自主呼吸恢复且已拔除气管插管。排除标准:(1)术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2)术前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3)因失血或心力衰竭导致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两组术前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后重要诊疗及护理措施无差异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起始氧流量为3~5 L/min,同时根据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调节,连续氧疗3 d,试验组采用HFNC进行吸氧,起始流量设置为10~20 L/min,氧浓度30%~40%,仪器由迈思公司生产的HUMID-BM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装置由可精确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的空氧混合器及专业温化湿化器组成,并根据SpO2进行调节,连续氧疗3 d,治疗期间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且呼吸频率(RR)在30次/min以上,且通过增加氧浓度及吸痰治疗均无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氧疗8 h的RR、PaO2、PaCO2、氧合指数(OI)。(2)氧疗8 h后评估患者咳痰难度:5分表示不能自行排痰,需要吸痰;4分表示雾化后能排出痰液;3分表示用力后能咳出;2分表示痰液容易咳出,1分表示排痰无困难。(3)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72 h治疗期间气管插管例数。(4)术后72 h后行床旁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即刻呼吸指标比较 术后即刻试验组RR、PaO2、PaCO2、O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术后8 h呼吸指标及咳痰难度比较 试验组RR、咳痰难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O2、O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气管插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即刻及8 h呼吸指标及咳痰难度比较

表3 两组PCC比较〔n(%),n=40〕

3 讨 论

PPC使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天数延长及费用增加〔1,2〕,是仅次于术后伤口感染的第二大常见的并发症〔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也在增多,由于老年患者肺功能代偿能力较弱,加之术后打击及术后卧床限制活动,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因素,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更容易PPC,如何通过术后早期干预预防PPC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HFNC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氧疗方式,与传统的氧疗方式相比,能够通过对管路内流经气体进行加温加湿,使气道黏膜上的纤毛保持活跃运动,能更好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还可以节约人体对吸入外界干冷气体进行加温加湿所消耗的热量〔4〕,HFNC提供的气体流量可以超过绝大多数患者主动吸气的峰流量水平,从而产生流量依赖性的持续气道正压,减少吸气阻力和呼吸做功,通过含氧气流的冲刷还可以减少生理死腔的发生,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Maggiore等〔5〕通过HFNC与文丘里面罩吸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HFNC能够提供更高的SpO2,显著提高OI,明显降低再插管率,但是对PaCO2无明显差异。Zhao等〔6〕通过对纳入了3 459例呼吸衰竭病人的11项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HFNC较传统吸氧能够减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发生,本研究通过HFNC与传统鼻导管比较得出类似结论,对于老年术后患者早期给予HFNC能够提高OI,降低气管插管率,但PaCO2较传统鼻导管吸氧无明显差异。林晓婷〔7〕对术后已经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给予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对比发现,HFNC能够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和PaCO2,提高患者SpO2和PaO2,但再插管率无差异,所以笔者认为由于老年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所以在术后出现呼吸衰竭之前早期即给予HFNC治疗干预来改善呼吸指标及降低气管插管率更具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腹部术后早期给予HFNC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频率、氧分压及OI,促进痰液排出,有效避免再次气管插管,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对老年患者术后肺并发症具有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衰竭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