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托竹荪品种选育试验研究*

2020-02-12王玉珠潘高潮邹方伦龙汉武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期
关键词:竹荪出菇石板

孙 燕,李 浪,刘 妮,王玉珠,潘高潮,邹方伦,阳 旭,龙汉武**

(1.贵州科学院 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科学院 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9;3.织金竹荪产业办,贵州 织金 552199)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属于鬼笔科(Phallaceae) 竹荪属(Dictyophora),是藏穆先生1976 年在《云南植物研究》 上发表的一个新种[1]。在竹荪属中是清香型、名贵食用菌之一,因形态美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深受消费者喜爱。

红托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好气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28℃,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5℃或高于35℃时,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适宜温度为18℃~24℃,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35℃以上,停止生长。土壤水分含量在30%~40%均能形成菌蕾,长时间低于25%时,不能形成菌蕾,或菌蕾会失水干缩;长期高于40%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不易形成菌蕾。由于土壤水分含量高,会影响红托竹荪呼吸作用,生长受到抑制[3],因此红托竹荪在生长过程中需通风条件,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严格。其适应性产地主要限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雾雨多湿的高原气候地区贵州。

贵州作为全国红托竹荪的主产地,已获得“中国竹荪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生产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多种称号。近年来,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快,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红托竹荪作为贵州脱贫致富产业重点发展的特色食用菌,其母种、栽培种在转管继代培养后,菌株优良性状会发生退化[4],因此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培育是竹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各地不同红托竹荪分离的菌种繁多,但优良菌株的筛选和定向培育工作较少,在生产栽培中,有出现菌丝生长旺盛,但子实体产量低的情况,直接影响竹荪生产经济效益。因此采集野生菌株子实体,通过分离菌种、驯化、栽培应用试验,补充选育优良菌株,成为红托竹荪生产的必要环节。

依据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5],收集贵州省部分地区野生红托竹荪种质资源,驯化、选育红托竹荪优良品种,为提升红托竹荪产业发展,优化种质资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效,提供优良菌株菌种及储备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育种亲本

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在野生红托竹荪生长期,项目组成员先后从贵阳花溪公园(1 108.0 m,东经106°66′,北纬26°43′)、平坝县平坝农场(海拔1 300.0 m,东经107°23′,北纬27°19′)、金沙县岩孔镇(海拔1 632.2 m,东经105°55′,北纬27°30′)、大方县沙坝村(海拔1 540.6 m,东经105°31′,北纬27°11′)、贵定县石板村(海拔1 264.0 m,东经107°08′,北纬26°27′) 5 个地点,选择出菇数量多、出菇整齐区域,采集生长健壮、形态完整、7成~8 成熟、清洁无异物,未受其他微生物和昆虫侵染菌株15 株(每个地点采集3 株)。

1.2 选育标准及方法

首先筛选出产量高、品相好的菌株,其次进行抗逆性及生长势试验。选育程序为:野生红托竹荪种质资源收集→纯菌种分离→菌种培养→生理性能测定(拮抗试验淘汰与亲本无差异的培养物) →初筛→复筛→区别性鉴定(DNA 分子鉴定) →中间试验(均一性、稳定性观察) →示范栽培(均一性、稳定性调查) →优良品种。

2 选育过程

2.1 试验室筛选

试验室筛选包括纯菌种分离、菌种培养、生理性能测定。对采集到子实体消毒处理后,组织分离每个菌株各45 管,进行纯菌种培养。筛选洁白、浓密、健壮、生长整齐菌丝各15 管,不同采集地点,同一采集地点之间,进行菌丝拮抗试验(淘汰无差异培养物),耐低温、耐高温试验,同时扩管备用。

2.2 栽培筛选

2.2.1 小试初筛

接种制作栽培种,在发菌、出菇试验中,观察菌丝生长吃料、长势、形态、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出菇整齐度、出菇量、品相等情况,筛选综合性状优良菌株3 株。

2.2.2 小试复筛

将初筛选定的优良株系进行品比试验,对品相、产量等综合性状进行筛选,筛选出性状稳定、优良的菌株系1 株。

2.2.3 区别性鉴定

将所采集到5 个地点野生菌株子实体,送上海生工生物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DNA 分子鉴定。

2.2.4 中间试验

2016 年~2017 年,将复筛后菌株,在大方某食用菌栽培基地安排栽培试验,进行均一、稳定性观察。

大方县石关村某食用菌栽培基地(位于东经105°,北纬27°),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土壤松散透气,属酸性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大棚阴凉,通风。

2.2.5 示范栽培

2018 年在织金某林下竹荪栽培基地(海拔1 260 m,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 436 mm,年日照1 172 h,无霜期327 d,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潮湿,环境阴凉) 安排栽培示范,观察均一性、稳定性,进行测产。

3 结果与分析

贵定县石板村野生红托竹荪驯化后,性状优良,品相、产量、抗逆性指标表现突出。形态特征见图1。

3.1 生物学特性

3.1.1 形态特性

贵定县石板村红托竹荪形态特征见图2~图3。

由图2、图3 可知,该菌株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外形完整,个体适中,色泽纯白,气味浓厚,烹调滋味极佳。

3.1.2 栽培特性

贵定石板村菌株试管母种菌丝在5℃~28℃均能生长,以18℃~24℃最适宜,低于5℃停止生长,高于28℃生长受到抑制,超过35℃菌丝失活。生长季节为3 月到10 月。形成菌蕾时土壤下10 cm 温度在18℃~24℃,低于18℃或高于24℃原基难以形成。采用阔叶木屑及腐殖土覆土栽培。本红托竹荪菌株品相优,经专家测产,菌株产量0.15 kg·m-2,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3.1.3 拮抗试验及DNA 分子鉴定

贵定石板村红托竹荪菌株与其他地点菌株菌丝体共同生长试验,存在明显的拮抗现象。见图4。

由图4 可知,菌丝体接触区存在菌丝隆起,说明与其他地点菌株存在差异[6]。而DNA 分子鉴定结果表明,5 个地区红托竹荪与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 相似度99.63%~99.70%。

3.1.4 抗逆能力

用杂菌感染接种栽培种,使发菌时间延长,贵定石板村红托竹荪菌丝逐渐萌发而覆盖杂菌,栽培仍能正常出菇。同时连续3 年开展抗病虫害、感染情况调查,每667 平方米3 个大棚,棚内有蚊虫、鼻涕虫等,在大棚通风条件下,除个别菌蕾遭到虫害叮咬,其他菌蕾正常生长,开伞,未发生传染、烂皮现象,产量基本不受影响。说明该品种抗杂能力、避虫能力、抗绿霉污染等抗逆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3.2 适应性

在1 720 m(大方县),1 260 m(织金县) 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进行贵定石板村红托竹荪菌株适应性试验。该品种红托竹荪在排水良好,通透性较好的土壤中,耐阴,耐凉,生长旺盛,几乎无病害,品相正常,适应性较好。

3.3 稳定性、均一性

通过对贵定石板村红托竹荪菌株在不同海拔高度(大方县1 720 m,织金县1 260 m)、不同地点条件下栽培观察,其生物学性状与第一代优株个体性状一致且产量稳定(大方县0.150 kg·m-2、织金县0.152 kg·m-)2。

4 结论

贵定县石板村野生红托竹荪驯化后,菌丝洁白、浓密。菇体(菌柄、菌裙) 洁白,饱满,容易开伞。菇盖上孢子粘稠、灰绿色。菌托红色。口感脆嫩,粘滑。清香味浓。栽培季节为3 月~4 月,出菇期7月~10 月。菌丝萌发形成原基能力强,平均单产量0.15 kg·m-2,生物转化率为32%。在生产管理中,加强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红托竹荪的产量和品质。适宜的栽培料为阔叶木屑、腐殖土。栽培料含水量为65%,适宜温度18℃~24℃。2016 年~2018 年的中间试验、示范栽培,均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在不同海拔地区试验产量稳定,未出现突变现象及性状分离情况。

猜你喜欢

竹荪出菇石板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石板街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竹君”食疗菜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一碗竹荪汤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林农的林下经济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