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水道记》里的祭祀与信仰现象

2020-02-08袁强亮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道高邮江水

袁强亮

《扬州水道记》(以下简称《水道记》)是研究扬州运河水道变迁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有不少文字描述运河沿岸祭祀与信仰现象。文章通过对《水道记》记载的祭祀与信仰现象的梳理,展现大运河江苏段沿岸民俗文化的精彩纷呈。

一、历史人物祭祀与信仰

(一)“江水祠”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1]

现有关于“江水祠”的最早记载出现于《汉书·地理志》广陵国江都县原注,其称:“有江水祠”。[2]江水祠的修建,应该与汉宣帝时国家祭祀政策调整有关。[3]神爵元年(前61)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洛水,祈为天下丰年焉”,“江于江都,……使者持节侍祠”。[4]由此可知,江水祠的修建不早于公元前61年。

《汉书·郊祀志》云:“岁四祠”。[5]《水经注·淮水》:“应昭《地理风俗记》曰: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也,岁三祭,与五岳同”。[6]则知江都江水祠不晚于南北朝时期,已经以伍子胥作为江神进行祭祀。[7]由“岁四祠”变为“岁三祭”,表明至迟在南北朝时由于某些历史原因,祭祀等级有所降低。

根据相关史志的记载,江水祠自西汉至清代地址虽有迁移,但其所在一直都有记载。民国《续修江都县志》“江水祠”条下云:“乾隆志尚有是祠,今不详所在”,可知从乾隆以后就不知所踪。另有一说,江水祠有可能改为“江神庙”。光绪《江都县续志》:“瓜洲只有江神庙,而无二祠”,至此时也不知其所在。[8]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江水祠至今都已不存。

(二)“大王庙”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复开月河一道,自仓巷口西向,折而南,至大王庙止”。[9]

大王庙,即邗沟大王庙,又名吴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大王庙建于何时现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始建于西汉,一是始建于唐。两个传说中供奉的人物都是吴王夫差和刘濞。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对商贸交流、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吴王刘濞“即山铸铜,煮海为盐”。不管初衷如何,他们的举措客观上都给百姓带来了实惠,所以老百姓建立大王庙来纪念两位吴王。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该庙香火十分旺盛,百姓常来此求财、求子,尤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财神日”为盛,当天庙内外香客络绎不绝,爆竹声、鼓乐声昼夜不停,成为旧时扬州有名的“财神胜会”。

历史上,大王庙屡废屡修。清咸丰三年(1853),邗江大王庙毁于战火,后予重建,但庙宇规模已不如从前。抗日战争胜利后,邗沟大王庙年久失修,破坏严重。1951年春,旧庙被拆除。2006年,为振兴扬州历史文化,恢复和保存扬州的重要历史名胜,扬州市政府筹资重建了邗沟大王庙。

“邗沟大王庙传说”现已被列入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三)“康泽侯”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新开湖中,有康泽侯庙。《州志》云‘在州城西北十里新开湖中,嘉靖壬寅重修。工部邵南撰記云高邮西北隅,距城十里有耿七公庙,肇建于宋哲宗,屹然于湖之中洲。生而神异,没而灵显。历乾道、淳熙、景定年间,救灾捍患,耳目所睹闻,载在纪传。累封康泽侯。迨东南之漕,自扬达淮必由于湖。湖寰匝百里,水漫湠汹涌,烈风怒涛,覆舟决堤,漕恒患之。民濒危者亦屡。公精神上下于虚空、水波之间,灯帜炳扬,随患随救,若有形见。事亦甚奇。宣德间,平江伯陈公瑄奏闻于朝,命秩祀典,春秋二仲,州守率僚属祭惟谨。往来之舟必祷焉”。[10]

宋代随着水运的发展,为了祈求航运平安,对水神的祭祀逐渐兴起。扬州、高邮一带对康泽侯的祭祀与信仰,与宋代盐城、兴化一带海运与漕运的兴起密切相关。

所谓康泽侯,名康裕德,北宋山东兖州府东平州梁山泊人,宋仁宗时担任过通判,兄弟辈中排行第七,人称“七公”。耿为官清廉,后弃官隐居高邮。平日乐善好施,有口皆碑。他去世后,宋哲宗时期人们在甓社湖边建起七公殿,又称耿庙。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海风大作,盐城、兴化深受其害,高邮人向七公祷告,而风波骤停。高邮军指挥司奏明皇上,孝宗敕封其为康泽侯。

由于高邮诸湖与漕运关系密切,明清官方出于保护漕运的目的,借康泽侯“显灵”之名,多次对康泽侯进行加封和祭祀。《水道记》记载的明宣德年间陈瑄奏明朝廷对其春秋祭祀,便是官方加封和祭祀的例证。官方对康泽侯的肯定,又促进了康泽侯信仰在民间的传播。渔民出船、打鱼归来,遇到洪水、蝗灾等自然灾害,民众都会祭拜康泽侯。康泽侯信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信仰需求。每逢三月三七公诞辰、八月十五七公大王香火会,都会有民众到七公庙上香祭祀祈福,并逐渐形成了集祭祀、娱乐、买卖于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庙会。这种对康泽侯的信仰,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康泽侯的信仰才逐渐消失。[11]

如今,耿庙神灯仍然是高邮八景之一。

(四)“露筋庙”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自州城南三十里江都县界露筋庙起,至州北六十里界首镇止”。[12]

露筋庙俗称仙女庙,故址在今江苏省高邮城南三十里。露筋庙信仰今流行于高邮、江都、邗江和兴化一带。露筋庙传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江德藻的《聘北道记》:有鹿为蚊所食,至天亮见筋,因此名鹿筋。至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蚊子啄食一醉汉肉,醉汉露筋而死,遂称其地为露筋。到了宋代,故事已基本定型,人物变成了贞女。[13]欧阳修的《憎蚊》诗:“伤哉露筋女,万劫仇不复”。米芾的《露筋庙碑》文:有女子夜行至此,因妨男女之嫌,而不求宿附近人家,宁居郊野,被蚊食尽皮肉,露筋而死。人们为纪念、颂扬她的贞节,在她死去的地方兴建了露筋祠,称她为露筋女,并立碑刻石,以昭后人。这一转变与宋代理学宣传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洁观念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祠庙地处运河与邵伯湖之间,明清时期漕舟、商舶和渔船常从庙前经过,船民、商贾、运丁和旅客为祈求航行平安,都要入庙拜祭,并且露筋娘娘多次显灵,因而露筋娘娘的形象又逐渐从贞女演变为运河船民保护神,受到人们的尊崇,给出没风浪或乘舟船的人们心灵以慰藉与寄托。[14]时至抗日战争期间,民间还流传露筋娘娘庇护当地民众,驱使神鸦骚扰日军飞机的故事。

原祠庙因运河扩建已被拆除,但民间在祠址附近重建小庙纪念,有关露筋娘娘的故事仍在父老乡亲口中流传。

如今,“露筋庙传说”已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五)“天妃”信仰

《水道记》:“天妃……等闸宣泄入海”,[15]这里的“天妃”应该与妈祖信仰有关。

天妃,即天妃娘娘,又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传说天妃姓林名默,世代居住在福建莆田湄洲屿。林默长大后,经常乘船渡海,凭着一颗慈悲心肠和一身好水性拯救海上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女子在娘家时称妈祖,因此又被人亲切地称呼为妈祖。《扬州天妃宫碑记》说她在登仙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祥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于是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在岛上建庙,并加以奉祀,称之为妈祖庙。

宋代以后,妈祖就作为海上的救难神而受到人们的信奉,并逐渐从福建地区传播至中国其他地区,并随着华人迁居海外,传播到世界多地。几百年来,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她显灵济世助人的传说。

扬州地区天妃信仰出现相对较迟,据清魏禧《扬州天妃宫碑记》载:“扬州古无祀天妃者。相传明中叶闽沽客泛海遇飓风,舟落大洋,众饥渴欲死,仰见天际有神女见,知为天妃也,群泣拜而迹之……于是醵金宫于邗江之上”。

扬州天妃信仰的出现,与明清时期扬州漕运的发展密切相关。扬州是古运河第一城,是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在漕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明清时期“,迨东南之漕,自扬达淮必由于湖”,江淮漕运必须经过扬州,扬州是船只更换和补充给养的中转站,扬州漕运量一度占到全国漕运量的80%左右。为了航运平安,众人必然祈求神灵的保护,[16]而天妃信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

二、民间神祇祭祀与信仰

检录《水道记》,发现论述运河沿岸风光民俗时,出现了“奶奶庙”“三官庙”等庙宇,当地的这些庙宇应该跟民间神祇的祭祀与信仰不无关系。

(一)“奶奶庙”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会上江口奶奶庙”。[17]

奶奶庙,正式的叫法是碧霞元君庙。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使妇女生子。奶奶庙供奉了九位奶奶,分别是后土皇娘老奶奶(赐予人类子孙)、注生奶奶(标注谁家该有孩子)、送生奶奶(把孩子送到)、催生奶奶(让孩子顺利出生)、子孙奶奶(保佑子孙繁盛)、斑疹奶奶、天花奶奶、眼光奶奶(保佑孩子百病不侵)、蚕姑奶奶(保佑五谷丰登,蚕业兴旺,吃穿无忧),被人们分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18]只有对国有大功之人的祭祀才是国家认可的祭祀。奶奶庙里供奉的九位奶奶,显然不在其范围之内。根据旧时说法,其属于不被国家認可的“淫祀”。为维护政权稳定,从西汉时起朝廷经常会颁布“禁淫祀”的政令。这些“淫祀”却屡禁不绝,因为这些民间祭祀寄托了贫苦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奶奶庙正是这类信仰的代表,因此当时全国各地民间有大批普通民众捐资修建奶奶庙予以祭祀,扬州地区也不例外。除了宝应,在扬州其他地区也修建了大量奶奶庙,今仪征和江都等地仍有一些奶奶庙,很多都是旧时的遗存。

(二)“三官庙”祭祀与信仰

《水道记》:“此宝应南门外至新镇三官庙三十六里新开月河之始”。[19]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之神,其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时代,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宝应的新开月河靠近三官庙,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与三官信仰中人对水的自然崇拜不无关系,体现了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明清以来,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宝应三官庙是扬州三官庙祭祀与信仰的一个缩影。旧时在扬州其他地方也兴建有大量三官庙,比较著名的有仪征新城镇三官庙,其兴建年代不晚于明初,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清末光绪年间的遗迹。而围绕着三官信仰也逐渐形成了集祭祀、舞龙、餐饮等活动于一体的三官庙会。

参考文献

[1](清)刘文淇著,赵昌智、赵阳点校:《扬州水道记》卷一《江都运河》,广陵书社,2011年,第6页。

[2](汉)班固:《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中华书局,1962年,第1638页。

[3][7]鲁西奇:《汉唐时期王朝国家的海神祭祀》,《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4][5](汉)班固:《汉书·郊祀志》第五下,中华书局,1962年,第1249页。

[6](清)杨守敬、熊会贞注疏:《水经注疏》卷三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8]干鸣丰:《长江之神"江渎"祠庙勾沉》,《美与时代·城市》2015年第9期。

[9][17](清)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卷二《江都运河》,第51、44页。

[10][12](清)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卷三《高邮运河》,第68-69、70页。

[11]胡梦飞:《湖漕之神:明清时期高邮康泽侯考察的历史信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3][14]谷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露筋娘娘传说”形象考辩》,《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

[15][19](清)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卷四《宝应运河》,第119、107页。

[16]《江苏妈祖文化的渊源》,《中华妈祖》2011年第1期。

[18](元)陈澔注、万久富整理:《礼记集说》,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263页。

猜你喜欢

水道高邮江水
“逐孔延时爆破”在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春江水暖
长相思·江水东
夕照高邮湖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传销帝”狱中“遥控”骗人遭起诉
山歌好比春江水
小穴位 大健康
奇怪的封闭水道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