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化理论及其现实影响

2020-02-03商诗瑶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卢卡奇思想教育全面发展

摘 要:卢卡奇通过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认识以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并不断的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总结出新思想、新论点,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并通过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深究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出现物化倾向及其原因,由此,针对其中的矛盾点,通过历史的角度去辩证性的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物化氛围;持续关注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团队的建设;树立高校素质教育典范,重构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消极思想,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思想教育;全面发展

一、物化概念的分析

在劳动异化产生之前,人与自己的所有物,比如:土地、房屋、劳动工具、资金、财产等都是统一的不可分裂的。并且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和彰显自己的价值与意义,那是一种愉悦的状态并且有很强烈自我价值认知与成就感。比如:那时人们在田间工作时那不仅仅是工作,其中可以蕴含自己喜悦与高兴的心情,似乎很多的文学作品,歌谣、诗曲等都是在其中所创作出来。但是,当资本产生时,人们被强制性的从那种统一的、完整的状态中被割裂出来。它们不得不进入工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所获取的劳动成果以及从属资源却是与它们毫不相关的,仅仅是资本家的附属品罢了,它们所能得到的仅仅是维持家人和自己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资金。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同时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划分也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物化与阶级有着特殊的因果关系,卢卡奇也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这种关系不可避免,而且会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现象,除了物化现象在工人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普遍化,物化也普遍存在于政治、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度。从政治来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必然会经历物化现象,这种现象也必将引起越来越激烈的冲突,国家政府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但随着经济关系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间接,人们在这层关系中扮演者越来越纠结的角色,人们无法清晰的认识到经济关系中的人的本质,更别说深究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了。物化它是物质的世界,是商品的世界,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人类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具象,这种关系在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都是基于批判的资本主义而言的,而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开化。

二、不同领域下的资本主义物化表现

社会的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这其中也伴随着物化现象的不断渗透,一旦人们不能更好的处理和运用它可能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危机。

(一)生产生活领域物化的表现

(1)客体方面: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被分成许多不同的部分。产品不再是一种是统一的劳动过程,产品的统一形态被割裂成小的部分,劳动过程也随之成为分层部分的合理布局和组合,这也无形导致了产品形态的破碎现象;另一方面,产品在作为商品和使用价值时候具有不一样的表征。这是因为一个产品的产生与其内部的分工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同的阶段中,由于技术的不同和商品性质的割裂,商品也就无法达成科学合理的使用价值。

(2)主体方面:主体不再位列于中心位置,而是被客体化,劳动力变成了一种商品被放到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上,这也导致人格的去中心化,人们只能无可奈何的成为孤立的一份子,并且被社会随意安排到自己的体系中去。

(二)政治领域物化的表现

(1)社会政治组织的物化。卢卡奇还对政治关系进行了物化分析,主要是通过深入到国家层次内部,了解其内部的组织关系,这种合理化的组织分配,意味着物化更加具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内部的表现形式为:完善而集中地集中的税收体系;集权化的军事统治;法律导向和正当暴力诉求的合理化;另外还有架构与官僚体系上的管理机构。

(2)官僚被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其管理体系中的官员往往具有专业化的管理资质,在劳动大军中属于高素质脑力劳动者。官僚体系的物化已经成为政治体系物化的表征,官僚在自己的工作中不仅作为物化的行使者,还是旁观者,而且自身的物化并没有影响自身对这种现象的排斥。正常来说,政治服务与人,凡事要以人为中心,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关系被打破,金钱成为了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只要资本足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统治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物于物的关系。因为人不再是作为主体进行社会关系的交流,而是以资本作为主体进行分配的,人在政治面前只是一种符号,而且人的政治关系也都受制于大资本,服务于大资本,这与社会主义国家截然相反,他们是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

(三)文化领域物化的表现

(1)总体观念的消失。人为古典经济学的内容往往是抽象、形式主义和物化的人,而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关系、分配模式以及交换规律,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打压着文化,对女性的物化,对异己的排挤,对个性的抹杀,对物欲的追捧,对梦想的践踏,所有的定义所有的标签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成为了“为你好”的道德绑架。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抹杀我们的只能是拜物主义。

(2)质的内容不可认识。卢卡奇针对质的内容认知借助了法学的理论方法,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显得尤其明显,主要是由于法律在形式、系统以及计算方面显得更加具体和有逻辑。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法律的出现形式和根源变得更加具象,法律与永恒价值有深层次的关联,于是不可避免就会产生一种形式的、枯燥乏味的法哲学体系。其次,法律对于案件的审理变得更加可计算,由于法律的执行有一套成型的流程和体系,案件的审理变得有法可依、有章程可循,这一点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模式非常相似,只不过采用的工具是法律,出产的产品变成了法律所维护的案件的裁决。

三、物化现象的现实影响

我们常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开发自己的才能,追寻自己的本质而不断前进。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言,拥有感相对于自由自在的活动,显得格外的渺小。而纵观当前的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以物质为中心的普遍形式。因而现在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困扰着许多大学生。可悲的是,这个形式让人创造的物质变为了主题,而人本身的意愿和理想却变成了客体。就从我们学生来说,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知识、为了得到奖学金而提高成绩、为了获得荣誉称号而获取奖学金、为了得到入党资格而争夺各种荣誉称号、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入党。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各类指标各种数据而不断劳累。但是却忽略了最初的理想。物质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被自己所制造的东西而操控。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以及各大企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多数的应届学生都会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选择自己的工作单位。同时我国事业单位制度不断完善,选拔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铁饭碗”这个概念在人们的心中印象很深刻。因此事业单位成为各大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单位,从而出现了“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形势。同时毕业生的家属、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毕业生就业率非常关注。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家长和社会对结果太过重视,只关注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但是却忽略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以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最初教育宗旨。同时高校也随着家长和社会的主流,用尽一切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但是对于立德树人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面用功却很少。这种错误的教育倾向导致了当代学生思想物质化的严重问题。当今就业率已经几乎成为衡量毕业生的唯一标准。学校也会根据往届生的戒律而调整学校的专业分配和招生数量。甚至可以通过毕业率来判定取消某一所谓“不必要”的学科。当学校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那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势必只会重视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而忽略了全方位发展这个最初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思想教育工作是各个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目标。但是物质化的思想,与最初的思想教育目标大相径庭。最初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包括精神资助和物质资助两个主要的方式。并且对于思想资助而言,物质资助大多都只是辅助手段。是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好学生,鼓励坏学生向着老师所树立的典型榜样而出发。从而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但是反观当前的教育工作,来自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各式各类的奖励与资助,都已经成为了个别大学生的最终奋斗目标。同时随着各类资助奖金数量不断增加,受益群体的数量也相应的增多。但是这个情况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添加了很多负担。以至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奖金和资助的评定,形成了机械化的评定方式。各个辅导员根据相关文件中的硬性指标来挑选受益群体。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更加集中于资金和奖励的评定结果上,但是却忽略了这类物质奖励的最初目的。这个形式就像通过C语言公式来筛选数据。而受益学生便是这个公式中的一个初始数字。这样的情况不僅于此,而且在评定结果上报过程中也可以提前出来。对好学生的评定结果更加显眼。但是对于通过用功努力,而从一个坏学生变成好学生的学生来说,激励制度比较缺乏。这个情况便会直接导致学生将奖金放在了第一位,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形成不正常的心理。而辅导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对辅导员的考核只注重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频率、查寝的次数、得奖的数量、科研项目的多少、是否获得辅导员的相关资历证书、在任期间学生是否发生事故。但是却忽略了辅导员这一特殊工作群体的本质。机械的工作方式往往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从而使人在工作期间投机取巧,工作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四、结语

物质化的产生是伴随着许多客观原因的,受商品的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物质化现象是历史的必然产物,物质化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事业,推动经济发展。也可以束缚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纵观当前世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化现象将长期的持续发展下去。物质化虽然会束缚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能自由的探索、让我们的人生被各类的数字指标所控制,使学生不能按照预期的教育全面发展。但是物质化现象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好的一面,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把握人与物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张有奎.物、意义与物化:从马克思的视角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

[2] 姚天宇.卢卡奇物化理论各概念的逻辑联系[J].学理论,2014(7).

[3] 欧阳谦.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J].辨析教育与研究,2012(4).

[4] 孙迎光.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作者简介:商诗瑶(1993- ),女,辽宁锦州人,黑龙江大学,硕士,哲学,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专业。

猜你喜欢

卢卡奇思想教育全面发展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主持人的话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