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2020-02-03张楚楚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张楚楚

摘 要:气候资源在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选择3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案例地,以2010-2017年3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87646条日值数据为基础,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计算气候舒适度指数的方法,对其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国家级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限制了中国人的出境旅游,考虑到人身安全,未来一段时间一些原本选择出国观光旅游或度假的游客将目光转向国内旅游。2019年国民人均GDP已超过10 000美元,我国早已进入到大众度假休闲旅游时代。随着我国居民休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度假旅游地的气候舒适度关注越来越高,旅游度假区的认定和建设也越来越强调气候舒适度的重要性。近年来,学术界也开始关注旅游度假区的气候舒适度,但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对单个旅游度假区的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1,2],缺乏对多个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的比较研究。对国内3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补充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相关研究,为旅游度假区管理部门进行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也可为度假旅游爱好者选择适宜的旅游时间和地点提供参考,提高度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文章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data.cma.cn)获取3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0-2017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逐日数据在使用之前已对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了处理。文章采用温湿指数[3]、风寒指数[4]和着衣指数[5]来计算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马丽君[6]在对上述3个指标进行分级赋值[7]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旅游气候舒适性综合评价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气候综合舒适指数;XTHI、XWCI和XICL分别为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的分级赋值。马丽君根据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将气候舒适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非常舒适(8 ≤ C ≤ 9)、舒适(7 ≤ C﹤8);较舒适(5 ≤ C﹤7);较不舒适(3≤ C﹤5);不舒适(1≤ C﹤3)。

二、结果分析

(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内旅游舒适期的时间分布

文章将气候舒适度指数C不小于7的月份,即气候舒适度等级为“舒适”和“非常舒适”的月份,视为旅游舒适期。如表1所示,3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前半年的旅游舒适期与后半年的旅游舒适期在时间上基本形成对称,且具有很强的纬度地带性,即旅游舒适期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逐渐远离对称中心朝两边月份扩散。旅游度假区所处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会对维度地带性的影响产生“扰动”,如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舒适期根据纬度由高到低排序,如表1所示,总体旅游舒适期在大体上呈“A”型分布,而不是“Λ”型分布。这种“扰动”现象主要体现在西藏林芝市鲁朗小镇旅游度假区(R18)、云南阳宗海旅游度假区(R25)和云南抚仙湖旅游度假区(R26)的旅游舒适期分布上。

(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避暑性和避寒性分析

国内夏季非避暑型气候地区和冬季非避寒地区的地域分布广泛,其中不乏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城市群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避暑和避寒需求十分旺盛[8]。因此,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阶段的重要供给侧,是否具有避暑或避寒性气候条件是影响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度假区进行避暑性和避寒性分析十分有必要。根据夏季月份和冬季月份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7,可以将旅游度假区可划分为四种类型,避暑非避寒型度假区(R1、R2、R3、R18、R20、R25),避寒非避暑型(R23、R27、R28、R29、R30)、避寒避暑型(R26、R21)和非避寒非避暑型(R4~R17、R19、R22、R24)。拥有避寒或避暑气候条件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到总体数量的一半,其中拥有既避寒又避暑气候条件的旅游度假区极少。

三、结论与讨论

文章选取对气候舒适度要求高但还没有引起学者足够重视的旅游度假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多个旅游度假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如云南玉溪抚仙湖旅游度假区拥有国内少有的适合四季度假的气候条件,其管委会应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以四季度假为营销主题,并结合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出一些更具吸引力的度假型旅游产品。江浙皖地区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虽然拥有比较好的客源市场,但在夏冬两季的气候舒适度水平较低,可能是导致本地度假流量流出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度假休闲活动安排上,应将部分休闲娱乐活动从室外转移至室内;在营销上,应加强促销力度,对于重游率较高的游客,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俊明,于亚琦.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评价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5):50-51.

[2] 陈潇潇,查书瑶,吴莹,等.近40年无锡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气候舒适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8.

[3] Thom E C. The discomfort index. Weathenvise, 1959, 12(2): 57-61.

[4] Siple P, Passel C. Measurements of dry atmospheric cooling in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J].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45, 89(1): 177-199.

[5] De Freitas C R. Human climates of northern Chin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79, 13(1): 71-77.

[6] 馬丽君,孙根年,王洁洁.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713-722.

[7] 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1):133-141.

[8] 邓粒子,保继刚.中国避暑型与避寒型宜人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差异[J].地理研究,2020,39(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