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02-03施星雨刘佳卢振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路径规划创新创业高校学生

施星雨 刘佳 卢振启

摘 要:当下社会经济正迅猛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越加严格。通过高效可靠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院校的重点落实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师资、专业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文章就结合目前高校院校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及我校实际面对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出改善措施,提供给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路径规划;李保國精神

李保国同志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他用毕生的实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李保国是当今时代的先进典型,李保国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学生群体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颇高的素质、且专业程度较高,该群体的创新创业行为能够为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并推动国家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依据相关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主要以服务家教及零售等方面入手,技术含量大多较低;而对于创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软件及网络等高新领域方面创业占比仅5%,可见大学生群体创业的项目普遍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除此以外,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有创业成功率低、创业人才储备少、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以河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李保国精神的研究与探讨,实现“精神引领、行动落实”的互相交融的作用。目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的教学能力落后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所需,乃至整体上都处于碎片化或松散化的状态。学生普遍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且没有浓厚的创业爱好,勇于创业的人数较少。对此,可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及能力。就此笔者整理了几点提升路径,将其阐述如下。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高校中,设置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课程的时间较晚,专业设置和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来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课程之间,实验内容设置类同,第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操作项目设计不尽人意。

(二)就业创业课程

学生多是以课堂内理论学习为主,教师多是以讲授法为主进行理念介绍。理论研究在传统教学中占比较多,实践较少。讲解理论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笔带过相应的实践过程,提及甚少,学生不知道在如何实践操作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课内容多余实践操作。

(三)学生参与度低

教师多采用单向教授,忽略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课程内容多为记忆背诵,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理解甚少,理论课占比较重,理论课成为教学的重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操成为理论课辅助。学生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高校阶段的学习,较多的记忆背诵相关理论,并且在考试后就忘记,动手操作能力缺乏,真正运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专业设置的初衷相违背。另外,一些课程的设置与学生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需求不匹配,对学生的帮助甚少。

二、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李保国精神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高校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和创业教育,但是式”创业与实际创业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战斗能力。李保国教授在扶贫和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已经有35年的历史了,每年深入山区的时间超过200天。富冈仅建苹果链基地369个,荒山绿化140万亩。李保国教授的扎实勤奋精神已融入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和优良素质。李保国教授短暂的生命中,取得了28项科研成果,推广了36项实用技术,举办了800多门培训课程,先后开设了9门课程,和其他山区开发了先进的模型。他追求的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素质。该公司的长期地位不仅因为其核心技术,而且还紧随其后。时代的新兴技术和产品要求企业家具有终身学习和不断探索的更高品质。

为了给老百姓服务,李保国教授把家人带到村里,把在城里读书的孩子送到村里上学。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关爱群众的精神,也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必要素质。任何一种创业行为都会与一组创业团队配对。团队成员之间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使企业家行为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创业行为的前提是掌握用户的痛点。企业产品的迭代还需要基于用户的痛点。在调查中,之所以能够存在该企业或产品,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用户。只有考虑用户的想法并做用户的事情,他们才能始终存在。

(二)细化课程,丰富资源教材

课程体系优化。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依据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应用型很强这一特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可以删除,创新创业重点在于实操性,教学理念应重实践,理论作为辅助,颠覆以往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校本教科书,应充分探索学校的特点,结合国民就业和创业精神的宏观指导,整合学校专业,整合校内优秀创业案例和校外优秀企业案例。以李保国教授为首的富岗人创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形成农林就业和创业教科书。另外,学生应发挥主动性,做课堂的主导者,积极思考积极动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学习资源。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下,提高实践作业,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着重培养,并在每学期增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将专业创新成果作为创业实践的基础。紧抓课程与教材建设,通过申报教改科研项目,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进一步实现实践创业的目的。

(三)推进双创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跟进创新创业课程,邀请各界优秀毕业生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多鼓励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践探索。努力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就业创造机遇。另外可与地方政府结合实行SYB培训,帮助学生更充分了解创业培训项目的内容,熟悉创业环境与政府鼓励的创业扶持政策,多对创业成功者的经验钻研学习,更新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观念。定期举办创业导师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大赛,推动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开展上述综合活动,可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增加,并引起学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引进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再结合网络平台,策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全面发展,不仅能缓解就业压力,还可增加助力经济,创建和谐社会,对构建创新性国家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四)强化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水平

高校教学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在远期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期间,需强化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高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教学期间要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主观思想,灵活设计并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往大多数高校教师长期进行传统教学,固化了教学思维,无法在当下时代环境中胜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要求。只有通过强化培训,使得高校教学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提高,能够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增强教师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与教学经验。

(五)以社会实践为推手,践行李保国精神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行李保护国家精神的有效载体。在就业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公开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跟随李保国老师的脚步,体验李保国老师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例如,以李保国的扶贫志愿服务队为起点,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接触农民,体会到李保国精神的内涵和实践价值,增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意识。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理解人民的感情,把握国情,培养能力,锻炼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六)开展形式不同的李保国精神文化教育活动

李保国精神要想真正融入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其中,院校应策划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院校应定期在校园内举办各类李保国精神文化活动,比如文学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书画展、音乐会等,从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李保国精神的魅力,吸收李保国精神的精髓,发挥李保国精神育人功能,将李保国精神寓于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类弘扬李保国精神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注重教育性和思想性,积极发挥李保国精神的德育功能。此外。也应根据新特点探索形式灵活,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育人的主阵地,认清网络平台辅助身份,探索新颖潮流的方式,例如推出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平台,鼓励同学和教师用文字、图片和声音,互动分享李保国优秀品质和日常小事,宣传身边的就业与创业先进典型案例,提炼他们成功养成的共同点,引发同学们认同感。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多种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李保国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李保国精神的学习活动有效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融入“两课教学”到校园文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多种路径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振兴“三农”,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与建设雄安新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獻

[1] 曹爱凤.铁军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61-162.

[2] 庄玉琳,徐晓武,张日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石油人力资源,2018(1):63-65.

[3] 杨旭辉.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课题《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农林类高校为例)》(JRS-2019-1085)。

作者简介:施星雨(1991- ),女,河北怀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刘佳(1981- ),男,河北深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卢振启(1967- ),男,河北易县人,硕士,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规划创新创业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