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03魏传佳何婷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魏传佳 何婷婷

摘 要: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有效方法、也可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掌握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情况、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对福建省高职院校发展及提高学生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调研、仿真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校企合作深入不够,技能型、双师型教师人才欠缺、实践课程与企业所需脱节、授课过程过于形式化等;对于上述问题,作者通过分析比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福建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于福建省而言,没有完善的理论研究,文章对福建省职业院校的现状展开研究,探索归纳其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出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这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研究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一、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较多,对于产教融合的研究较少;二、高职院校对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面化,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三、研究方法单一,没有进行复合的综合权重考量;四、高职院校强调其自身发展要与产业发展相一致,而忽略了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要对地方发展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一)调查样本选择

文章选择福建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主要依托福州市、廈门市、泉州市的高职院校为主要调研目标,对该区域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行政人员进行调研,调研方法采取问卷法与访谈法,问卷调查主体是学生,访谈主体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参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领导等。问卷的三个维度是:理论与实践契合度、师资与课程匹配度、校企合作融合度。后期对访谈内容的梳理、分析,作为本次研究的论证材料。

(二)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利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得出信度α系数等于0.986,可靠性>0.87,理论与实践契合度、师资与课程匹配度、校企合作融合度的关系系数为0.916、0.935、0.901,符合问卷结构。因子分析,KOM值与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效度分析如图2所示,因素矩阵如图3所示。

(三)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果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整体表现不理想,相对低年级来说,高年级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对师资与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课堂授课还是存在授课方法无法完全适应学生需求,课程结构的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内容陈旧且冗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较弱。

(四)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成因分析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所进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在会往更深层次方向去做,比如:订单班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二元制”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取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实践课程在企业完成的授课方式。

(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问题凸显。通过调研发现,政府较少参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除非企业主动提出需求寻求政府帮助,这就削弱了政府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政府机构应主动担当起桥梁的作用,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3)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差较大,重复现象严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复率很高,致使培养的学生模式化、单一化,在求职工作过程中导致某些行业的专业人才供过于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就业压力凸显。这种现象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院校本身的发展。就业供需双方的变动是由市场自身来进行平衡的,不能用某些行政政策进行强加干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法,应遵循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过强的行政干预反而影响了专业的设置。

(4)顶岗实习质量低下,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学校的顶岗实习制度不完善,多数企业接纳职业院校的实习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用工难得问题,企业只是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一线工人进行使用,却忽略了学校最初的用心,并没有履行当初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时的承诺和义务。企业的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人情也差强人意,在企业中几乎没有话语权。企业的指导老师在学历上、职业素养上与在校教师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企业指导老师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教育授课经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散漫、无所适从,无法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5)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欠缺。对于企业的导师,在聘用之前没有做充分的调研和考核,致使其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相应的考核标准,企业自身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跟踪和评价的标准,无法对学生最终的实习成效进行一个完整的评价,评价机制欠缺。大多数采取的是粗放式、宽松式的监督模式,致使实习的过程流于形式。对于有资质的企业导师,由于企业的高精端设备,无法进行停转讲解,所以对于一些技能也只能停留于口述,较少进行实践的操作。

三、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优化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人才模式

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融合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由于校企双方没有充分把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所以导致校企融合度低下。为此,校企双方应该充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将人才培养发展作为服务的宗旨。职业院校在选择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应只考虑企业的知名度,应该以学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师资力量与相应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设置规划,选择那些有责任心、企业发展良好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

(二)加强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产业需求,真正的是高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符合福建省产业发展需求,符合企业招收员工的要求。所培育人才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而且拥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设置上,必须是前沿的,先进的技术,实践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实际技能技术,更需要培育其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深化管理改革,完善多方管理监督体制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明确相关单位、教师、行政领导的责任与义务,明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细则。各二级学院制定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创建复合化、多元化办学模式,形成“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办学模式,形成“学校-企业”“企业-政府”“政府-学校”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形成处理、管理、评价相互融合的管理制度。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实现共赢。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遴选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锻炼教师实践操作为目的,对缺乏企业经验或实践经验的高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可以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内部培训、校内培训等,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也可以与企业密切合作,让教师下企业锻炼进行实操训练、拓展训练等等,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获得相关资格培训证书。利用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等技能比赛,对于比赛获奖的教师,在经济上或者职称晋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五)鼓励课程设置多方参与,施行多元化课程授课

鼓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优化、实施中来。依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应多方考察行业趋势,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材开发。师生应该共同参与其中,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授课。

(六)凸显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准确而迅速找到自己的“归属”,根据专业不同找到各自的行业协会组织,加強与协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实时了解各专业所在产业、行业领域前言应用,深入调研,密切合作,实现“双主体”培育学生,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短板互朴、互利互惠。既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学校交流,更要与有特色的高校合作,加强互动,相互借鉴,打造更加符合当地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职业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七)以“被需值”为魂培育职业精神的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不但要爱岗敬业,还要提升精炼,更要追求创新。一方面,培养学生“被需值”的教育理念,以“被需值”为灵魂的职业素养去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事业、家庭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降低其挫败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也能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只有将“被需值”为魂的职业素养,印刻在学生心中,学生才能自发的、主动去学习,增强自身能动性。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结语

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入研究福建省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有助于理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丰富其内涵建设。文章所创建模型模拟结果,充分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福建地区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以及政府、企业认清事实现状,优化产教教融合探索,促进产教融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宋向.广州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2-14.

[2] 牛士华,杨频,沈文其.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J].现代企业,2016(4):66-67.

[3] 宋扬.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7.

[4] 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15-17.

[5] Harald Knudsen. Higher Education in a Sustainable Society [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14.

[6] 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8-19.

基金项目:2019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新时期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2019D25)。

作者简介:魏传佳(1983-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何婷婷(1992- ),女,福建晋江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