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语言与逻辑关系初探

2020-01-26韩雅青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逻辑关系语言

摘要: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理解和表达问题,其本质上都是逻辑问题。厘清逻辑和语言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好地表达和有效的交际。普及逻辑教育,提升逻辑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语言;逻辑;关系

一、自然语言与逻辑的关系

1、语词与概念的关系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思维和表达必须要准确地使用概念。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类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来表达思想的语词也日渐丰富。

概念作为基本的思维形式与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语词相对应。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人们运用概念表达思想都需要借助语词。可以说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和语词密不可分,但是两者之间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有的语词可以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可以表达概念。一般来讲,实词是可以表达概念的,虚词不能表达概念。第二,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第三,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为避免思维混乱,准确地表达概念,必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掌握概念的语词表达方式,在写作和与人交流时做到概念明确、用词恰当。

2、语句与判断的关系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通过对思维对象的性质、关系、状态、存在等等所作的断定,表现出人们对现实对象的一定认识,它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而语句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二者虽属于不同的对象领域,但又有着密切关系。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不能离开语句而存在的,判断的形成和表达,都必须依赖语句。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不对应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个判断。二是同一个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这是因为,人们可以利用句子中的语词歧义,或者句子结构的松散,而对语句作不同的解释,使语句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表达不同的判断。

搞清判断与语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避免歧义,更好地表达思想,实现顺畅的交流。

二、语言表达中的逻辑智慧

1、做到概念明确需对语词“较真”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简单地说,内涵就是指概念的含义,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认识概念一定要把握住这两个方面,如果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都会导致对整个概念把握不准确,在使用时就会表达不清,进而导致与人交流不畅。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单独二胎”与“单独二孩”一样吗?

在国家正式实施“二孩”政策之前,网络上有一些文章写到:国家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了。市民们也口口相传,说可以生二胎了。但是等到正式文件下来,我们看到,文件中写的是“单独二孩”,不是“单独二胎”。那两者有区别吗?

有许多人将这两个概念混淆,认为二者并无差异,其实不然。“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据此,如果单独家庭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么该家庭就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不能再生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第一胎只有一个孩子,则不能享受“单独二孩”政策。所以,“单独二孩”不等于“单独二胎”,两概念的内涵外延皆不同,不能混淆。

(2)“余额一百”还是“充值一百”?

前几日,小林手机因欠费四毛停机了,正想去交费,张阿姨告诉他:“现在营业厅搞活动呢,充一百块钱拿着缴费的小票就能领一桶油!”听了张阿姨的话,小林就在自动缴费机上缴了一百块钱,然后拿着小票去营业厅准备领油。到了营业厅,发现有好多人在排队,都是来领油的。期间,小林听到有人说:“只要手机话费余额有一百块钱就能领。”听了之后,小林心里开始嘀咕:到底是“充值一百”还是“余额一百”呢?

“充值一百”和“余额一百”一样吗?从逻辑学上讲,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是“余额一百”,那小林就不能领取奖品,因为之前已经欠费四毛,充值一百元后手機话费余额为九十九元六角,不在领取奖品的范围之内。如果是“充值一百”,那小林就在可领取之列了。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涵不同,外延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仔细分析,该“较真”的地方还得“较真”。

2、巧用语句表达判断

根据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判断,使用不同的语句可以达到不同表达效果。下面分析两个案例:

(1)“我比你整整大一岁”

张含今年20岁,学习优异,长相俊朗。他喜欢上了同班同学小雅,小雅长相甜美,清纯可人。张含暗恋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向小雅表白了,可没想到遭到了小雅的拒绝。张含想不明白,就追问小雅:“为什么呀?我哪不好嘛?”小雅说:“你20岁,我21岁,我比你整整大一岁!”听了小雅的解释,张含还是不甘心,不想放弃。他觉得大一岁这不是问题啊。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很真诚地对小雅说:“当我1个月的时候,你13个月,你是我的13倍;当我2个月的时候,你14个月,你是我的7倍;当我1岁的时候,你2岁,你是我的2倍;……如果我们一直携手走下去,这一岁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忽略不计。”听了这番话,小雅被感动了,同时也钦佩张含的敏捷睿智,她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和张含走在了一起。

在这个故事中,张含就是用了三个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你比我大一岁”这个判断。三个语句的叠加使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更坚定地表达出了“大一岁不是事儿”这种感情色彩,同时也凸显了一个人的睿智。

(2)莫子山巧妙改诗讽庸僧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与主持僧交谈中发现其庸俗浅薄,不学无术。临别时,主持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想起了一首唐人的绝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于是,莫子山便将此诗颠倒了一下次序,赠于主持僧。诗云: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是一个颠倒了语言表达的前后次序后,意思大相径庭的案例。原诗表达的是忙中偷闲,在春尽游玩寺庙的娴情雅致。经过莫子山修改后,则变成了一首彻头彻尾嘲讽庸僧的讽刺诗。

3、“两头堵”的推理艺术

“两头堵”意思是说使对方陷入两难境地,从逻辑上讲这种推理形式属于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推理,所以又称假言选言推理。人们在辩论中经常使用这种推理方式来反驳对方的观点。二难推理的具体形式是辩论的一方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提出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性,再由这两种可能性引出两个相互对立的结论,从而使得辩论的另一方无论同意哪一种结论,结果都是陷于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应用案例。

(1)晏子智救无辜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次生病了,很是难受。他派人向天帝祈祷,但是病情没有好转,于是他就怪罪于祈祷之人,想把其杀掉。齐国大夫晏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对齐景公说:“你以为向天帝祈祷真的有用吗?如果天帝真有灵的话,那你的过错就瞒不过他,祈祷也没有用。如果天帝没有灵,那向他祈祷又有何用呢?”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那人给放了。

为了说服齐景公,解救无辜,晏子用了一个简单构成式的二难推理,推理过程如下:

如果天帝有灵,那派人祈祷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过错瞒不过他);

如果天帝没有灵,派人祈祷也是没有用的;

或者天帝有靈,或者天帝没有灵;

总之,派人祈祷是没有用的。

既然派人祈祷没有用,那被派去祈祷的人就是无罪的了。既然无罪,那就应该把人放了。晏子就是用这“两头堵”的推理艺术,机智地解救了无辜之人。

(2)妾身千万难

元朝的姚燧,写过一首散曲《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描写妻子给丈夫寄征衣时的心理活动,原文如下: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姚燧此曲以思妇的口吻写出,构思巧妙,它偏不从寄衣入手,反着眼于“欲寄”与“不寄”的内心矛盾。通过一个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深切地表达了妻子怀念丈夫的复杂心情。具体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如果给他寄寒衣,那么他有了寒衣,就不急于归家了;如果不寄寒衣,又怕他挨冻;或者寄寒衣,或者不寄寒衣;所以,或者君不还,或者君又寒。

这样,全曲虽然没有正写思念,却通过写妻子内心的为难,处处显示她对丈夫的关爱与思念。短短二十四字,便将思妇细腻微妙的心理,曲曲传出,读来有言尽意不尽之妙。

三、重视逻辑教育,提升市民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理解和表达问题,其本质上都是逻辑问题。毛泽东曾指出:“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1他要求广大干部都“学点逻辑”。温家宝总理也在不同场合指出逻辑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人们要重视逻辑思维训练。

要提高日常思维能力和论证表达水平,就必须有逻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吴家国教授认为,“普通逻辑是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自然语言表达服务的”。2

然而现在,我国仍然对逻辑教育重视不够。上世纪80年代,中学语文课本中删去了逻辑相关的内容,即使现在很多大学也没有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逻辑课程,目前只有一些综合性院校的哲学专业开设有逻辑课,还有一些院校的个别专业如法学设有逻辑课,由此可见,逻辑教育远远没有普及,这对市民逻辑思维素养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是人们对逻辑学的功能认识不足。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有较强应用性的工具学科,它对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表达与交流。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正确地思维和有效地交际变得尤为重要。普及逻辑教育,提升逻辑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吴家国.从传统逻辑到普通逻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3]韩雅青.生活中的语言与逻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4]董志铁《普通逻辑精要》【M】,新华出版社,2007。

[5]彭漪涟等《趣味逻辑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6]周艳玲等《逻辑学与思维方法训练》【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吴家国.从传统逻辑到普通逻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语言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我有我语言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