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后电影业的报复性消费可能是伪命题

2020-01-21韩小凌

综艺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常态影视疫情

韩小凌

在经济放缓之后又经历如此严重的疫情,依照国人的习惯,都希望听一些吉利话,以免触痛焦虑的内心。然而,对于影视行业,尤其传统意义上的影企而言,却又不能不去思考疫情过后如何让企业生存下去,进而让这个好不容易才蓬勃发展起来的行业能够恢复元气。

通常来说,在电影人中间聊经济学会是个很荒诞的画面。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货币供应、银行准备金率、外汇市场的波动、国际原油的价格、二手房交易量、用电量等指标和电影行业有什么关系。那么,究竟经济环境和我们这个按照产值来说依然很小的行业有什么关系呢?

自2018年起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叫作“经济新常态”,所谓新,就是针对之前数年的常态而言的。之前是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具体表现就是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如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各个级别城市的新区、新住宅区等等;在祖国大地样貌日新月异的同时,这些基建项目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建筑等,当然也间接带来了较好的就业率和房价的持续上涨。而新常态,便是不同于上述常态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总是波浪曲线,不会永远上升而不降,是为“经济周期”。

具体体现在影视行业,第一是票房走低甚至下滑——和电影品质有关吗?有一定关系,但当老百姓的收入变得不那么确定或者减少时,去电影院看电影绝对是第一个可以被省去的项目。何况作为娱乐形式,还有包月的视频网站和游戏可以打发时间。所以,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可能是伪命题。

第二,就是企业留出的广告预算降低,直接导致了电视台的收入锐减,进而发生了公认第一阵营的电视台也长时间拖欠购片款的情况。

第三,企业确实把有限的广告营销预算转去了互联网平台,但是很多网站是上市公司,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因此2018年年底主流视频网站全部削减了购片和内容制作预算。

2019年其实已经出现影院付不出租金和员工工资而苦苦维持的现象。然而,本想借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档赚上一笔的影院和院线,却成为第一个因为疫情而停摆的产业。疫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像是经济放缓过程中的一个急刹车。随后,剧组停工也给各个制作公司带去麻烦:可能因为迟交而错过档期造成违约:停机增加成本:演员宅家,疫情后需要补拍重拍,却不知能否排开档期之类。

当然,如果上半年的困难在下半年或者明年能被回暖的市场补回来,那么问题就简单得多,只要影视企业能扛住这半年的现金流就好。问题是,纵观影视公司的数量和类型,最多的就是没有自有资金、现金流紧张的小型公司和工作室,他们可能因为几个月接不到活儿或者几个项目都不能顺利结款而面临倒闭。但好处是,这样的公司其实是靠个人能力支撑的,只要核心人物有能力,还有机会从头再来。

其次是一些雇员数量过百,租用较大办公场地的公司——通常是做宣传营销或者规模不大的后期公司。他们的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是重负,这类公司还有一个问题是人员流动性本来就很大,换言之,除了个别核心人员,其他人暂时都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者。因此,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双高却几个月没收入的这类公司,可能不得不面对裁员或者倒闭的局面。

最后一类是所谓业内知名影视公司,就是那些出品过若干知名影视剧的公司。他们的品牌和剧本储备都是优势,但是这样的公司往往手头有两部以上的项目正在制作、待播或待发行,这就造成了较大金额的资金占用,从几百万元一部的低成本电影到上亿元成本的电视剧,都会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毫无疑问,这些规模大一些的公司,最为期待疫情過后能迅速发行节目回款回血……

不过,也有投资界朋友明言,影视公司缺乏能够持续沉淀的资产,因而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这资产可以是用户,可以是IP,也可以是品牌。国内大量内容公司的问题是,创造的内容往往是一次性产品,资产价值单薄,公司的价值也受限。”“但让资本市场失望的是,内容本身是非标的,让追求visibility(市场能见度)和scalability(可扩展性)的资本市场长期为未来不可预估的创意型公司买单是很为难的。”

前些年资本市场的青睐恐怕很难延续了,毕竟做金融的人算账精明。因此,期待编个概念、虚晃一把IP就圈钱做公司的时代,也要过去了。

上述种种,只是想给半休业状态中的同行们提个醒——有空研究一下周围的经济现象吧,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步伐和节奏。上坡的时候好风借力,下行的时候平稳贴地,停滞的时候休眠蓄力……毕竟,谁都逃不过经济周期啊!

猜你喜欢

常态影视疫情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