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1-20宋风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宋风娟

【内容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物理核心素养。教师要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改革与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类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是支撑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和种途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归纳与演绎思维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类型

1.逆向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如果以正向思維的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学生会存在理解的困难,通过转变思路,运用逆向思维,学生的思维禁锢就会被打破。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逆向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上抛运动概念的学习,用正向思维引导学生,反而不易于理解,教师尝试用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以发现现象中的矛盾,从而实现正面论证的目的。学生具备了逆向思维能力,也就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而以抽象理论的讲解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影响了学生物理知识的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也处于较浅层次。形象思维可以促使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以直观认知的形式,对物理知识进行认知、归纳与总结,从而以新的形象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遇到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学生更易于理解。如分子是一个抽象的事物,肉眼难以看到,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动手实验,通过一瓶墨水、一个烧杯、两个量筒、一瓶水,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探讨,实现对概念的认知直观化、形象化。

3.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

归纳与演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具备了归纳与演绎思维,可以更好的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正确解释物理现象,揭示物理本质。归纳思维是由事物的特殊性推理得出事物的普遍性,演绎思维则是由普遍到特殊。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已学过的知识,使分散的知识得以整合,并发现知识的特殊性,加深对知识的内化与巩固。

4.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

聚合思维是一种概括性的思维,即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究一种答案,聚合思维可以将发散性思维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加工,探求独特的解决思路。而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事物以用不同的思考角度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以避免学生以错误的思维定势去解决问题。如果发现学生形成了较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师要改变灌输死板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更正确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根据学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学习基础等,评估学生智力水平。在设计教学内容及提出问题时,要难度适中。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的问题难度过低,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运用访谈等方法了解到,学生对光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对光的传播途径还是存在问题,难以弄清。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光源部分的知识只要简单解释就可以了。然后教师用激光手电筒,提问学生“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教师以演示性实验,给学生以直观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生活案例了解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只是教师的单调灌输与讲解,学生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印象,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改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师要让学生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深入探究,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聚合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才能更好的认清物理规律的本质,从而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遇到物理问题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切实提高物理能力。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实验法来演示:“平面镜演示太阳光”“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在演示过程中,让学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等。再如,在学习“密度”“运动和力”“运动第一规律”等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进行新课的导入,或者在课堂上以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物理课堂,把物理知识引入话题的讨论与探究中,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运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核心素养。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规律进行总结与概括的科学。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教师要注重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理解物理规律。如在学习“运动快慢”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于速度的计算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就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难点:在一百米的短跑比赛时,小华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都伸出拇指夸赞他跑得太快了;在5000米长跑比赛中,小勇夺得了第一名,学生们称赞小勇跑得真快。教师以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通过实例研究,学生解决了“速度计算”这个问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4.在总结归纳中,掌握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原理与规律。如对物理现象地解释、物理实验的操作原理分析等,都离不开归纳与演绎思维的运用。如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知识,对单元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在学习光这部分知识结束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要对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方面知识进行总结,理解凸面镜与凹面镜的成像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的现象,如汽车观后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常见的物品来认识凸面镜与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高。

结语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教学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物理现象,采取直观性教学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分析,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在动手实践中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天津师范大学,2012 (04).

[2] 高惠芳.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1 (04).

[3] 乔小萍、乔玉兰、马志宏. 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J]. 成功(教育),2013(16).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59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