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育的基本特征、内容及方法探析

2020-01-18邱国良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灌输教育者榜样

秦 琳,邱国良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青年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其良好的素质形成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了实现青年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应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结合青年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青年的心理特征、思想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创新青年教育的方式方法,让青年在灌输中夯实理论根基、榜样中陶冶情操、环境中塑造人格以及文化中铸魂育人。

一、青年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要把青年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并把握青年的心理特征、思想特征和社会特征,及时对青年进行社会引导和思想教育。

(一)心理特征

青年心理是从儿童心理发展而来,是从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且尚未达到完全成熟。青年期随着生理发育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其心理也产生巨大变化,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过渡心理特征。

1.强烈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我和对外界的认知。对青年人而言,唯父母师长之命是从的现象已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独自的见解和看法。随着青年人独立意识的发展,其自尊心也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能够得到关注,并渴求得到他人的赞扬。反之,则十分反感外界对自己的批评和鄙视。青年的这一特点,可以发展成为不甘落后和砥砺奋进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引导不好,也会造成青年爱慕虚荣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教育者既要做好青年教育的组织者,也要做好青年教育的引导者,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2.丰富的情绪情感

青年不仅易动感情,也易受到感情的伤害。他们时常因一小事而激动或感动,表现得十分热情。也会因小事而发怒或争吵,变得情绪消沉。正因为如此,青年极易被不良情绪所虏获,对一些消极的东西一拍即合。特别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中,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父母娇宠溺爱中长大的当代青年,很少经历挫折与失败,遇到困境不知如何克服。致使部分青年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等不良品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养青年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帮助他们提升心理抗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逆境,养成开拓进取的优秀健康心理品质。

(二)思想特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当代青年各种社会生活经历必然反应到他们思想中去,形成当代青年思想特征。

1.思想活跃

当代青年,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他们具有新颖的观念、敏捷的思维、活跃的思想以及广泛的兴趣,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他们实现其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青年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爱国运动,青年在这一次运动中起到了队伍的主力军和革命实践的主导力量作用,代表着积极向上的青年思想推动历史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2.重物质主义

他们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艰苦生活,对当今社会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导致部分青年中出现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不仅对自身是否树立和践行正确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也对未来整个社会价值形成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

3.道德素质较高

当代青年大多接受了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学习,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具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在他们的推动下,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及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然而,部分青年虽然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但由于道德情感的缺乏,会形成不良道德认知,产生一些不良道德行为。

CNN的输出Y(标签值)为下一时间片内多节点间组成区域内各节点间连接状态的组合,每种组合对应唯一一个状态编号,如式(3)所示.

(三)社会特征

伴随着青年身理和心理的变化,并受到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表现出青年的特征,即青年社会特征。

1.社会参与

随着青年心理和思想不断成熟,其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也逐渐增强,当代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在社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还有部分青年通过网络动员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抖音和小火山等微视频号召他人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及空巢老人提供无偿的援助服务,这种志愿服务给贫困地区的老人和孩子送去了温暖和关爱。这种自组织不仅扩大了青年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提升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2.社会地位及作用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创造性和最具活力的群体,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全球化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科技产品逐渐成为了青年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他们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完善和扩大党执政队伍的重要群体。40年多来,广大青年衷心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并投身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青年教育对象的主要内容

青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黄金时期,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有活力、最有动力的人群。党历来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把青年期看作是进行教育和社会引导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一)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指以道德情感为内容进行道德教育活动,是以培养个体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形成诸如包容心、感恩心和勇敢心等一系列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道德情感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实践为依归。

引导青年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教育者要适当地开展社会道德模范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积极践行奉献、友爱和互助的志愿精神。开展诚信光荣和失信可耻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以全部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去追求真、善、美。要求教育者通过培养青年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协助青年养成积极的道德行为,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不断筑牢立德和立身之基。

(二)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引导青年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风向标。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内含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孕育于社会理想中,并且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教育者要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相统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聚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蕴含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依赖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感悟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精神为依归。教育者应引导青年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青年培育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做贡献,为世界创文明。

(三)主流价值观教育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他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取向事关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牢牢抓住青年的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国家建设目标、美好社会和个人道德于一体,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具体阐释,是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教育者要以提高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为重点,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促使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引领新时代青年在“爱国”中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奉献祖国,在“敬业”中勇担当和克难关;在“诚信、友善”中待人诚恳和友爱互助。又要培育青年积极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胸怀坚定自信、使命自觉以及奋斗自强的国家观。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划分为三个层次,但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者应引导青年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三、青年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以理论灌输法夯实青年教育的理论根基

“理论灌输法”又称灌输论,在青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灌输论”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被教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的方法。[3]实践表明,每个人的知识与理论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他人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归纳出来的,特别是具有高深智慧和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正如列宁所指出:“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表明,广大青年要想习得新理论和新思想,必须接受外部的灌输。直接灌输教育是青年学习的理论基石,教育者作为主体,利用讲课、报告和讲座等方式对青年进行灌输,这是青年初步形成对某个理论和思想的认知。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

教育者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彻底性,对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不可断章起义,也不能各取所需,要让理论说服青年,青年掌握理论。不可否认,间接灌输教育是青年学习理论的关键。在这一理论灌输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育者作为客体。

教育者通过组织并引导青年参与主题讨论、知识竞赛和辩论赛的活动来提高青年的求知兴趣,帮助青年在理论学习中互相启发、自我教育。通过文字教育的方式,对青年进行理论灌输。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报纸书籍、理论著作、通俗读物以及有关决议方针政策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并引导青年写心得和做小结等交流汇报活动,帮助青年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理论、方针及政策;还应组织青年参观革命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和参观英雄人物事迹展览,通过实物的直观感知及情感上的共鸣加强间接灌输理论教育的实效。

(二)借助榜样示范法发挥社会楷模的示范作用

“榜样示范法”指教育者运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良好品德、优秀行为和先进事迹等去影响教育青年,激励青年遵照榜样者的言行去规范自身,教育自己。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和影响,帮助青年自觉学习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和良好品德以及自觉践行榜样人物的优秀行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先进模范人物层见迭出,革命青年英雄赵一曼、邱少云以及雷锋等,他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和舍身取义的革命斗争精神是增强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榜样典范。

和平时期,英勇顽强和奋力抗击自然灾害中的当代青年英雄,如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和武文斌等,凉山火灾中的杨瑞伦和张帅等,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光辉形象是青年榜样学习的精神楷模。教育者要引导青年以他们为榜样,激励青年积极上进,为社会带来更多无私奉献的精神楷模。

父母是青年的启蒙老师,也是青年最先模仿的对象,其言谈举止会对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则肩负着培养青年的重任,其举止、作风、言行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易对青年产生耳濡目染的深远影响。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和以身示范,用优秀品格引领青年,用高尚情操熏陶青年。还需运用榜样示范法对青年进行教育,要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如实的反映榜样的事迹、客观地树立榜样的形象、切实地提高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环境塑造法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从侧面揭示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孩子成长成才的的重要性。营造“精神奋发向上、社会风气良好、主流价值明确”的优良“环境氛围”,可促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教化和濡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室久而自芳的效果”。[5]只有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年。

显性环境是青年教育的有形场所,干净、整洁和优美的社会环境能够给人以感官上的美感与满足感。心理学研究证明,环境对人的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优美的社会环境不仅能给青年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同时还能激发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隐性环境则是青年教育的无形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隐性环境对青年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远远胜过显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显性环境,还是隐性环境的营造中,都要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为目标,让良好的环境氛围,时时撞击青年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文化育人法锻造文化的力量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6]新时代青年文化育人必须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要内容,以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为价值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是非分明、方向明确”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汲取文化精髓。

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要、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南。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导青年深入学习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高深哲学思想,崇高人文精神,朴素道德理念,丰富思想文化,培养青年的文化创新意识以及提升青年自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强化青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经济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内涵,对于加强青年主流价值观,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以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凝魂聚气,以与时俱进的红色精神滋养心灵,融“艰苦奋斗、勇闯新路、舍己为人和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于青年教育中,使之成为青年克服困难、陶冶情操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法宝,成为青年的精神图腾。

综上所述,理论灌输法、榜样示范法、环境塑造法及文化育人法给青年的道德情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主流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青年教育的途径,不仅可以帮助青年夯实理论根基、感悟榜样言行以及构造优质环境,还可以强化铸魂育人成效。教育者应创新对青年培养的方式方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

猜你喜欢

灌输教育者榜样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