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0-01-18任清华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校园文化育人

任清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一般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个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样包含这四个方面内容。在校园文化构建中,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代育人的新要求、高职自身的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形成独有的文化品格,构建自身的文化体系。

一、“四位一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实践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和人民,又红又专的大学生。由此可见,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时刻牢记,思政文化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职能的拓展要求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建设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其中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职能。高职院校也是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肩负起传承、发展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将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拓展学生人文素养。

(三)高职自身的特点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建设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其特定的人才培养诉求。这一培养定位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基于生产和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2],既要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技能培养中体现校企合作,更要在文化育人中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的气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四)创新创业背景要求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

在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已经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以95后乃至00后为主,他们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主见,勇于打破传统,热衷追求新事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育人工作,不断丰富育人内容,塑造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部分院校由于认识的片面性、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意意识不强以及存在一些功利性因素,导致校园文化体系不完善,要素不齐全,育人功能未能完全发挥。

(一)认识片面性:重技能轻人文[3]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是人文的重要性。然而,现行的考试升学制度决定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和人文素养较低的现象。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在强调教育的职业属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却轻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

(二)体系不完善:重显性轻隐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对师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较好地突出了文化的显性表达方式,通过建设校园雕塑、文化小品和文化长廊,张贴名言警句与宣传标语等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师生的价值取向,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效果。但是,太过强调物质与制度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忽略了对隐性文化的挖掘,难以凝炼出校园文化的理念,挖掘出文化的内涵,缺乏教育意义。

(三)要素不齐全:娱乐化少教育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和精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各项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但大多集中于艺术和体育活动,较少涉及专业性与学术性较强的活动。活动仅满足于学生感官的冲击,大多只是为一时娱乐需求,忽视了对文化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延伸,没有真正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成效。

(四)创新意识差:同质化少特色[3]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日趋丰富,但大多局限于歌手赛和舞蹈大赛等活动,学校之间也是千校一面,文化同质化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文化缺乏历史积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缺乏创新,简单地照搬或模仿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未能及时融入自身特点,缺乏特色,难以形成文化精品。

三、高职院校“四位一体”校园体系构建的思考

(一)思政文化固本,炼校园文化成色,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政治上要合格。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以检验校园文化的成色,属于固本工程。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头作用,依托党校、“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把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邀请校内外专家、名人和党政干部为师生进行理论讲座辅导,通过网站与新媒体宣传载体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导学校改革发展。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组织师资力量在师生中深入解读、宣讲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向师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3.实施红色文化育人。以纪念“五四”运动和庆祝国庆节等重要红色节日为依托,统筹规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或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中国梦、党史、国史、形势政策以及民族精神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

4.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纪念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立足课堂主渠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转变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事例、翔实的视频和图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突破被动的学习状况。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与专业知识传授的结合点,纳入专业课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程的德育渗透。

(二)传统文化筑基,铸校园文化底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是厚植校园文化的土壤,是校园文化厚重的底色,属于筑基工程。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为主载体,以传统文化为主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实践“技术与人文融通,技能和素质并重”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1.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过好“传统节日”,挖掘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习俗、传统礼仪、传统美德以及传统伦理元素,组织策划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适时加强尊亲敬祖、敬老敬贤、讲仁守义以及慎终追远等传统美德与伦理观念的宣传教育。

2.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把审美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建设。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打造文化艺术活动特色,把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中,着力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元素、体现学校特色和展示时代风貌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以及舞蹈等文艺精品,开展读书月、书法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和师生优秀艺术作品展,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发展必要途径,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注重身心健康教育。加大体育教学设备投入,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阳光跑等系列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必修课程,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构建“寝室—班级—系部—心理健康中心”四级心理防护网络,有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三)企业文化塑魂,显校园文化本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实现校企文化互动和资源共享,使师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升师生职业素养,彰显高职校园文化本色,属于塑魂工程。

1.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新工匠”。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匠精神教育活动,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引导教师树立专业、专注、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以及团结协作的职业理念,引导全体教师潜心育人、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和踏实奉献,以优秀师德灌溉学生成长,以向上师风影响未来建设者成才。

2.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早做“职业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突出工匠精神培养。引进优秀企业先进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传统工艺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匠艺,培育匠心,培养匠人,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文化接轨,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增强企业认同感。

3.营造重技文化氛围,铸就“精技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教师进修培训与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授课和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思路,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技能节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承办国家行业技能大赛,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营造浓厚的重厚文化氛围。

4.宣传优秀校友事迹,弘扬“工匠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收集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在职业成长道路的典型案例,积极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发挥优秀校友对广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其主要作用是以此弘扬“工匠魂”,促进“新工匠”不断涌现。

(四)特色文化提质,创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要通过传承校本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华,顺应网络时代文化,呼应创新创业文化,通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孕育创新型特色职业人才。

1.加强校本传统文化精神弘扬和传播。校本传统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历史的积淀,是独有的特质,是区别于同类院校的标识。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加强对校训的内涵阐释宣传,打造彰显学校特色的思想教育工作品牌,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校庆纪念日办成学校隆重热烈且有影响力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校史教育,提倡师生牢记校训、佩戴校徽、使用校标,热爱学校、热爱专业。

2.打造地方文化传承品牌。高职院校具有地域性特征,应服务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寻找其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同频共振突出特色发展。如地方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和创业精神等都是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举办地方文化讲座,编写地方特色校本教材,组织学生深入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等开展社会实践,推进地方文化进课堂,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3.打造微文化品牌。要根据当代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及互联网利用情况,及时占领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思政新阵地,坚持学校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组建队伍,搭建平台,举办活动,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不断推进“互联网+”文化育人。

4.打造双创文化品牌。构建特色鲜明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以举办大学生“双创节”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将“双创”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构建思政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以及特色文化“四位一体”高职校园文化体系,这对于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品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