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教学实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20-01-17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课堂

闫 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100)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青少年的时代特点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今天的中国青少年自身发生了四大变化:关注自我发展;与人相处时更注重规则意识;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为此,学校教育如何根据新时代青少年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亟待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学校开发课程释放了很大的空间,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地方课程量大质优,校本课程异彩纷呈[1]。而建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使课程的开设更加聚焦学生的内核发展。“健康生活”作为其中的维度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为此,中小学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健康生活内容。笔者作为区级课程与教材建设办公室研修员,在实地考察与座谈中了解了一些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对健康的定义多停留在外显的身体上,较少关注内在品质。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比例中,后者呈现明显缺失或缺少状态;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输入,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实践活动或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流于形式,较少和社区产生联系。为此,笔者结合自身访问学者与课程研修员的双重身份,尝试将美国大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实践,作为一项隐性课程,纳入到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能力的迁移运用。

二、美国质变学习实践介绍

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每年开展很多健康与幸福合作项目与研究,为学生完成学业和实现人生理想创造健康幸福的学习环境。该领域的学习要求如下:1.关爱自己和他人;2.建立目标达成与幸福感的联系;3.认识人类差异性;4.参与大学生活;5.环境与健康;6.明确社区中的个人角色。

为此,学校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除专门的体育和心理健康以外,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采取多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一)课堂教学

1. 注重破冰,消除陌生感。对于美国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说,很多大学生开车上学或住在校外,即使是同班同学也只有在每周相同的课堂上见面交流,因而教师抓住课堂机会设计活动或游戏,促进大家短期内的熟悉了解尤显重要。

案例一:“听话与说话”

在《教育评价》这门课第一次授课中,教师将所有转椅围成一个环形(不需要桌子),大家随意坐在环形椅子上,起身,围成一个圆形,从教师开始,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主要是名字、工作和专业。顺时针到第二个人,要能够说出前一个人的名字和基本信息,再介绍自己,依此类推,最后一个人需要把所有人的信息都记住。忘记或记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旁边或对面的人会给予小小的提示,陌生感就这样慢慢消散。

案例二:“猜名牌”

在《成人学习者》这门课程第一次授课中,教师事先准备好名牌,上面写着著名的歌星、影星、卡通人物等名字。学生依次走到讲台,转过身,由教师随机拿出一张名牌贴在他的后背上,再回到座位,其它同学不能透露每个人背后的名字。待全班同学准备好后,老师讲授规则:前后座位或相邻的同学,两个一组,让对方看到自己背后的名牌,然后用语言来形容和描述这个人物或事物,直到对方猜出答案。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猜出来,相邻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忙描述。这样,至少在邻近座位中的同学能够面对面交流,很快消除了陌生感。

这些看似简单幼稚的小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抹去了初次见面的尴尬,为班级教育和学习建立了一种隐性的安全感。而同伴关系是能够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能够促进社会能力的发展;同伴交往有利于自我概念形成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等[2]。

2. 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一般由环境(座位摆设、宣传标语、物品陈列)、教学用具、教师、学生等要素组成。通过精心的搭配设计,课堂所显现的隐性文化和心理氛围各有不同。

教师注重课堂物品的摆设和布置,尽量使用灵活的、直观的教具。例如,墙上摆放多块可拆卸的小白板,每一个小组可以用它来做笔记,再展示给班级;桌子上放着彩色的卡纸、画笔、绒线等,然而这并不是手工课,而是用于激发学生用直观和简单的物品表达并呈现自己的思想;遇到特殊的节日,如情人节,教师会在墙上张贴彩带,在幻灯片插入情人节主题图片,播放音乐等,试着用节日的愉悦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桌椅排列方式也是灵活多样。首先桌椅大部分是有轮子可任意移动的,确保处在任何位置的学生都能随时转过来注意教师的举动;其次,根据课程性质、每节课的需要,教师会不断调整座椅摆放;再次,学生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座位,或站立或席地而坐,但教师鼓励学生要尽可能地摆脱固定位置,扩大群体内部接触。

最吸引人的是学校成立的质变学习中心,这所大楼外表看起来与普通教学楼无异,但其内部结构,布局设计和座位安排却独具匠心,不仅有设备齐全、桌椅灵活的独立教室,更有许多小型(约容纳四五人)的活动讨论区,提供诸如圆桌会议区、茶话间、电脑办公区等自由空间供学生讨论。这种设计正试图颠覆传统教室冷冰冰的布局,让学生在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暖环境中尽情发挥想象,为反思、质变提供可能。

3. 关注学习的准备状态。在传统的评价内容上,多以知识技能为主,包括知识技能的领会、理解、运用等方面,而美国大学课堂评价同时也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察,如课前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课堂中的情绪表现。以 “纸飞机”心情卡为例:

在《成人学习者》这门课程中,教师在正式讲课前询问道:“今天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大部分学生沉默,有几个小声说“不好”。“看来是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我知道大家可能羞于表达,我希望能用一种开放的方式让你们试着说出和分享你的痛苦或快乐。”接下来,教师发给每人一个彩纸,采取匿名的形式,请大家在上面用一两句话简单描述自己今天的状态,并简单注明原因,然后把彩纸折成飞机抛出去,学生就近捡起“心情卡”,朗读给班级,教师和班级其他学生做出简单回馈(抚慰悲伤或是分享喜悦)。每位学生的心情卡被分享后,个体的被关注度提升,课堂表现更积极。这个活动抚平了学生的负面情绪,调动了正面情绪,使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开始课堂质变学习之旅。这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学习评价内容的人文化、细腻化和多样化。

这种游戏式的、非正式的评价,以新颖的形式吸引着学生,考虑了学生发生过程中情绪、心态等非认知心理因素,将学生看作具有自主性、个性和整体性的人,为不经意的学习之旅提供心理气氛和条件。

(二)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在每栋教学楼或是宿舍楼活动专栏中看到海报,了解信息,也可以每天检查自己的邮箱查收活动通知,抑或在主楼办公区或是校园主路上陈列的展台或路标来获取信息。这些由管理者或学生设计的活动,尽管有些看似是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但都是旨在引导学生思想转变,促进学习。课外活动拥有以下特点:

1. 管理权力下放。相比于国内自上而下的注重权威的领导管理制度,美国学校的领导管理相对民主和自由,并且几乎从教学到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设有学生的兼职或全职岗位:教学楼的助教岗、学生宿舍的执勤岗、图书馆的咨询处等地方,都会看到学生的影子。如上一节提到的“辅导中心”中的“辅导老师”是由英美文学专业学生中竞选出的佼佼者来担任。学校大规模实施学生助管,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积累经验,获得报酬;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真正实现学生本位。学生用知识、热情和创新为他人服务,不仅为自己提供了课堂学习以外的质变发生经历,还可以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组织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等,提高了质变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宿舍管理员大多来自学生作为学校后勤部的助手,宿管的主要职责是消息的上传下达,为学生的住宿问题提供服务。他们既要通过定期培训掌握岗位所须的基本守则,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组织多彩活动。为营造独特而美丽的住宿环境,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定期DIY宿舍公共空间的环境,这不仅可以减小成本,还能在积累和创造中产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进行活动预调查、组织开会等也与问题解决、创造力、领导力的培养相匹配。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最佳宿舍楼和最优秀的宿舍管理员评比活动,内容包括环境布置、活动策划、服务情况等。每个学生都要进入网站进行评估。这项评估活动反馈学生助管工作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各个宿舍区不断进行形式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动力。

权利下放的另一层面表现在管理者的“亲民”形象,校长可能出现课堂上即兴演讲,也可能在活动场景与学生畅聊。回归到学生群体中的领导,不仅能够更加真实生动的感染和鼓舞学生,还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促进领导力领域的学习。例如每个学期的期末,伴随着考试周的来临,学校会设计专门的活动来适应考试节奏。校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或者在图书馆巡游来关心同学们的复习情况;或者在后勤办公室分发免费的考试用具。为了能够给正在通宵达旦复习考试的同学提供夜宵,进而给以心理上的鼓舞和支持,连续在食堂举行了两晚“校长下厨”活动。学生排队领取校长亲自做的“煎饼(pancake)”,亲耳听到校长的叮嘱和鼓励。社交网站上晒满了学生在这场活动中的感言和照片,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内心的改变或质变。

无论是提供给学生管理校园事物的权利,还是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领导的工作和关怀,学校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质变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不断在真实的工作或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接受外界刺激,为质变的发生提供原料。

2. 尊重多元文化。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多元性不仅体现在肤色、种族、语言上,还展现在内部的价值观和信仰上。前者可称作生物性差异,能够通过履历基本信息获取;后者是心理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一般通过日常的电子问卷形式收集信息。认识和了解这些差异性,基于多元性做出决策,不仅能够尊重不同的群体,还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在国际合作处下面设立不同国家的学生会,定期召开例会。学生会一方面负责统一传达信息,另一方面鼓励各国留学生举办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例如中国学生会举办的春节、日本学生会组织的日本文化节等。在活动中,国家的文化元素在背景摆设、展台布置、游戏节目、食物饮品、服装头饰等方方面面都有所呈现。同时,学生会成员也会结合美国文化,努力实现文化传播途径本土化,如利用美国流行的晚宴的形式、提供免费食物等。生活在异国的留学生,正是在组织举办祖国文化活动中,拥有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了文化胜任力和传播能力。例如,在质变学习这门课上,教师有一个未成文的规定,每相邻两堂课不能与相同的成员坐在一组,且来自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允许抱团;又如在教育评估的课堂上,教师每次都会留意班上仅有的三个亚洲留学生是否位于三个不同的小组,这是最大限度加深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总之,以多元文化为契机,在不同场景、不同思想的交融中摩擦出火花,为质变学习创造机遇。以此扩大原有认知结构、转变刻板印象。正如全球和文化能力的宗旨所强调的,促进学生在复杂世界中有效交流,适应多种多样的人类和生态环境,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社会。具备全球能力的学生也是能够不断认识并适应周围世界的终身学习者。

3. 保持与社区的联系。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它不囿于象牙塔之内,而要融于社区,走向社会,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更是美国服务学习理念的要求。“服务学习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90年代发展迅猛。服务学习的理论渊源来自杜威的教育哲学,其中‘从经验中学习’‘反思性活动’‘公民责任’‘民主社会’都成为了服务学习的重要理念”[3]。为此,学校以实习和服务学习的形式,广泛建立了与社区、家庭、企业、工厂、学校等机构的联系。例如就业处每周二有俄克拉荷马城市一些企业的实习宣讲或介绍;学校与教会建立联系,每学期在机场义务接送新生,每周举行行善主题活动;学生处在重要节日举办社会活动,如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组织学生去食品厂为贫困儿童包装食物;还有一些教授与幼儿园、社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调研研究,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校努力将学习拓展到更大的场景中去,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能够不断影响学生头脑的判断和假设,激发学生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思,最终引起学生对服务社会理念的深刻转变。”[4]。

权利下放、尊重多元、联系社会,其实质是扩大学生与领导者管理者之间的纵向互动、学生群体间的横向交流,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融。在互动交融中生成经历,促进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视角的转变。

三、启示

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在日常教育中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教学实践,对于我们中小学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具有以下启示:

(一)加大硬件投入,营造和谐轻松的物理环境和校园网络环境

首先,注重并加强校园环境的人文性。优美的学校建筑和绿化环境,温馨而庄严的教室会给人身心带来愉悦感。因此,学校建设中考虑人的感官感受,在楼宇文化、长廊文化以及教室文化中充分挖掘资源,挖掘环境带来的愉悦体验,不仅可以在无形中熏染学生德智体方面的发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注重加强教学设备的灵活性。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大厅、图书馆、主要路途等场所展示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活动公告等,以随处可见的方式促进其深入人心;教室以可活动桌椅、活动黑板为主,为教师实施多样教学方法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便利;教学楼设立开放的自由讨论区或封闭的小组讨论室,加强学生的课余交流讨论等,为学习创造自由、交融的环境和气氛,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至关重要。

(二)加强纽带建设,增加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校可以增设校内的助学岗位,如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餐厅、体育场等,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以外,仍具有质变发生的实际场景,并在锻炼中发挥能力、施展才能,提高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等实践能力。此外,加强学校与社区纽带,通过学校与社区的联谊活动,提高个体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辐射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的意识和行为,促进社区和谐与社会交融。例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除了传统的校内教育和社会教育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学生活动走进不同社区来扩大融合。

(三)提高教师隐性心理课程意识,在教学中细润学生心灵

首先,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在课堂学习或课外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气氛不仅能消除陌生感,还能帮助学习者打开心扉进行真诚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职员工一方面以一个发现者、激活者和协助者的姿态去引导学习者,秉持尊重平等、真诚倾听、引发启迪的原则[5];另一方面,结合已有条件和自身特点来创设多样的活动策略,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如UCO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些破冰活动就是营造气氛的典范。

其次,善于运用提问,促进前提反思。提问会不断鞭策和督促个体的思维运转,恰当而合适的问题可以激发个体的反思。例如,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为什么要重视这节内容”“你的想法是什么”,又或者在实验前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询问学生参与活动的理由是什么,想要获得哪些收获等等。这些发生于正式活动前的问题会映射出学习者原有的参照框架,帮助其认识和厘清固有的假设和判断,为教育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奠定基础。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人”,学校教育当从“完整”的人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具备“珍爱生命、人格健全和自我管理”的健康生活品质,让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走向“成才”。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