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宝亮教授治疗偏头痛临证经验

2020-01-13韩彬彬王宝亮关运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羌活内伤外感

韩彬彬 王宝亮 关运祥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1],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主要与遗传、血管因素、精神因素等相关[2],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3],西医治疗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及曲坦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CGRP受体拮抗剂等。王宝亮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数十载,擅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疾病等研究。王宝亮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有独特见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王宝亮教授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首风”“脑风”等范畴,《李东垣医学全书》中“头半边痛着……此偏头痛也”是较早对偏头痛的命名。《内经》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4]。《古今医统大全》曰:“头痛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类是也。”《症因脉治》曰:“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风冷所吹,遇风冷则发。”《素问·奇病论》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偏头痛病位在头窍,清阳之府,每次发作常较为急骤,总体病程缠绵,发病时常伴跳动感、紧箍感,而风邪具有“风性趋上,易袭阳位”“致病急速”的特点,湿邪具有致病缠绵难愈的特点,寒邪具有主收引、寒性凝滞而主痛的特点,故王宝亮教授认为在众多外感治病因素中“风、湿、寒”在偏头痛的发病中居重要地位。《临症指南医案·头痛》曰:“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若阳气滞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上逆作痛。”故王宝亮教授认为内伤头痛中肝风肝火上犯是主要原因。

2 临证经验

2.1 外感型以“风寒湿”论治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论述头痛时指出:“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王宝亮教授认为,若偏头痛发病时间偏短,则多因外感邪气,外感型偏头痛主因感受风寒、风湿或风寒湿三气杂至,上犯清空,邪气遏阻阳气,凝滞血脉,壅滞经络,以致不通则痛。临床表现可见:头痛时发,部位不定,常伴拘急紧收感,畏风畏冷,或明显的跳动感,或头痛连及项背部,或头部昏蒙不清、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舌苔薄白或腻,脉浮。治宜祛风胜湿、散寒通络,基本方选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加减。药用:川芎20 g,荆芥10 g,防风10 g,细辛3 g,白芷20 g,薄荷10 g,羌活10 g,藁本15 g,蔓荆子15 g,延胡索30 g,木瓜20 g,白芍20 g,甘草6 g。

2.2 内伤型以“肝风肝火”论治 若偏头痛发病时间较长且无明显外感因素者则属内伤型偏头痛。《古今医统大全》曰:“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王宝亮教授认为偏头痛内伤型主要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郁阳亢,肝郁化火,阳亢火生,火热生风,肝风携肝火上扰头窍而致头痛,临床表现为:头痛以胀痛为主,部位多在头两侧部或头顶,常伴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夜眠不安,常因情绪波动、睡眠差、压力过大等诱发或加重,或有遇风冷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潜阳熄风。基本方选天麻钩藤饮合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钩藤30 g,天麻12 g,杜仲20 g,桑寄生20 g,夜交藤30 g,珍珠母30 g,菊花15 g,夏枯草30 g,柴胡10 g,白芍20 g,川芎20 g,羌活10 g,白芷12 g,细辛3 g,薄荷9 g,甘草6 g。

2.3 祛风为主,随症加减 王宝亮教授认为无论外感型、内伤型偏头痛,风邪都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或为外风或为内风,正如“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王宝亮教授治疗偏头痛,常辨证配伍风药,如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羌活、藁本、蔓荆子、钩藤、天麻、僵蚕、全蝎等以祛散外风、平熄内风。《证治准绳》曰:“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患者发病与情绪波动关系明显,平素急躁易怒者常配伍夏枯草、栀子、珍珠母、柴胡、白芍等。患者伴有失眠者常配伍夜交藤、生牡蛎、生龙骨、酸枣仁、茯神等。患者畏风明显,每于受风后头痛发作,平素易感冒者常配伍黄芪、白术、防风等。患者年长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者常配伍杜仲、桑寄生、牛膝。病程长反复难愈者常配伍炒僵蚕、全蝎、土鳖虫等。

3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男,53岁,2018年03月27日初诊,主诉:间断头痛10余年。病史:10余年前受风寒后出现头痛,部位为整个前额或一侧目眶或太阳穴处,时间可持续1~2天,常伴有跳动感、恶心,无呕吐、畏光等,或因饮酒、受风遇冷、眠差、情绪激动诱发或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头痛严重时服用“头痛粉”可减轻,曾查头颅CT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近1月来因天气变化头痛发作频繁,遂来就诊,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腻,脉滑。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诊断:偏头风,风寒湿邪阻络。治宜祛风寒、胜湿舒络止痛。给予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加减加减。处方:防风10 g,羌活10 g,藁本15 g,川芎25 g,白芷25 g,细辛6 g,薄荷10 g,白芍20 g,钩藤30 g,炒僵蚕10 g,柴胡12 g,木瓜20 g,菊花12 g,延胡索30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避风寒,禁烟酒,勿急勿怒。二诊: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头痛发作频率减低、持续时间缩短,继服上方2周。后头痛基本消失。

按:患者中老年男性,病程长达10余年,此次发作与天气变化有关,四诊合参主证属外邪阻滞经络,方选川芎茶调散和羌活胜湿汤加减,考虑到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发作时常伴恶心欲吐症状,加用钩藤、菊花清热平肝熄风;加白芍既平抑肝阳又柔肝止痛,且能防羌活、白芷等辛温伤血;加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病久恐邪入经络,加炒僵蚕搜风通络。内外兼治,以愈此病。

4 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经济等压力的不断增大,偏头痛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5],是目前临床常见病之一,发作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给患者来极大痛苦,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6]。王宝亮教授在治疗偏头痛时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两型,外感以风寒湿,内伤以肝风肝火论治,以祛风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并随症加减施药,病久者易入血络,常加用炒僵蚕、全蝎等搜风通络止痛。“上工治未病”,中医治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王宝亮教授十分重视偏头痛患者的日常调护,嘱患者规律作息、调理饮食、寒温适宜、禁烟戒酒、舒畅情志。

猜你喜欢

羌活内伤外感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