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脾瘅辨治❋

2020-01-13魏凯善朱建伟殷丽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玄府内热气液

魏凯善,罗 敏,魏 静,朱建伟,殷丽平,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2)

脾瘅为病始于《素问·奇病论篇》:“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脾瘅是以口甘为主症的病证,可转为消渴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1]明确指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学脾瘅范畴。因此对脾瘅进行干预可防止糖尿病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玄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阐明了多种病证致病机理,在指导中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玄府理论辨治脾瘅,认为开通玄府是治疗脾瘅、防止消渴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1 玄府之意的衍变

玄府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出现之前一直取汗孔之意。后金代大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2]赋予了玄府更加广阔深邃的内涵,即世之万物皆有的气升降出入道路门户,并阐明诸多疾病均由玄府郁闭所致。现今医家将刘完素的玄府之论继承并加以丰富,指出玄府乃迄今为止中医学有关人体结构中最为细小的单位,由此深化了对人体结构层次的认识,丰富了中医发病学与治疗学。

1.1 玄府源于《黄帝内经》

玄府一词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云:“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灵枢·小针解》亦有:“玄府者,汗孔也”,指明玄府乃汗孔之意。张介宾在《类经·肾主水水俞五十七穴》[3]解释了玄府作为汗孔的由来,并曰:“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由此奠定早期玄府的汗孔之意。

1.2 玄府充于刘完素

金代大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2]中曰:“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谓泄气液之孔窍也”,将《黄帝内经》中玄府的汗孔之意扩充为遍布人体内外各处的一种微细结构,并指出玄府是“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若玄府“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如“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重轻”。

1.3 玄府富于现今医家

现今医家对刘完素的玄微府之论继承并加以丰富,使得玄府理论成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王明杰[4]归纳总结刘氏之论后指出,玄府是遍布机体各处的至微至小结构,是迄今为止中医学有关人体结构中最为细小的单位,并阐明玄府的3个特性:一切有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物皆有的广泛性;结构上玄冥幽微、肉眼难窥的细微性;功能上贵开忌阖的通利性。常富业等[5]认为,玄府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中,其作为机体最微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气机运行的道路门户,也是津液运行、血气渗灌和神机运转的基本道路。并且指出玄府流通气液的功能本身就是三焦功能的组成部分,玄府和三焦共同构成了人体津液的循环系统[6]。因而有学者[7]认为,玄府可能是三焦的终末结构,其形态大小较三焦更为微观,三焦通过玄府灌注元真之气以荣养全身组织。罗再琼等[8]则认为,玄府的微观腔道,完善了中医藏象系统的结构层次,玄府的通利功能,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基本物质的环流输布。

2 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玄府郁闭

脾瘅为病多与肥胖相关。如《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一经典论述同时阐明了“内热、中满”为脾瘅发病之机。清代大家叶天士在《温热论·论舌苔》[9]中云:“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者,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抟,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则指明脾瘅之病机与“湿热气聚”相关。有学者[10]对脾瘅源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为脾瘅的核心病机实为“内热”。然“内热”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过食肥甘、壅滞脾胃、郁而化热等论识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内热”的由来进行了解析,对于深度认识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更需从玄府理论的微观层面进行剖析。

2.1 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阐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敷布全身有赖于“脾气散精”。“然玄府者, 无物不有”,而玄府又为“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说明气液等营养物质的布散全身在于玄府的开阖通利。脾脏在其升清作用下,通过脾玄府将精微物质向四周布散全身,灌溉四旁[11],此即《素问·厥论篇》所言“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若“数食甘美而多肥”或“饮食自倍”,致使精微物质增多,脾玄府累于开阖通利,散精障碍,积蓄过多而成浊邪,进而郁闭脾玄府,津液敷布不利,化湿生痰,积久则孕“内热”而成脾瘅。

2.2 疏泄失常,肝玄府郁闭

《灵枢·五变》云:“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情志异常影响及肝,肝之疏泻失常,气机运转不调,血及津液失其推动,循环受阻亦可为消为热。《临证指南医案·三消》[12]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运转通利,可推动津精血液循环不休。但其具体作用是通过肝之玄府内的气机运动推动津液运行。津液运行于肝之玄府以载肝气,使肝气不亢,肝气得柔,气疏津润,气津流通,构建和维持着肝脏的疏泄功能[13]。若七情怫郁,疏泄失常,肝之玄府内气机流通不利,与津液共郁于肝玄府,日久为瘅,此即刘完素所言“而气郁于内,故里热发也”。

2.3 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

《素问·逆调论篇》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对津液起主宰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津液沿着玄府运行流畅的动力,此动力推动着津液的输布;二是由肺下输至肾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清者蒸腾,重新沿着玄府上输于肺而布散全身,浊者化为尿液经肾的玄府而注入膀胱[11]。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肾中精气不足,蒸腾气化失用,津液在肾玄府内运行无力,阻于肾玄府,使肾玄府郁闭,转而为燥为热。正如《灵枢·本脏》云:“肾脆则苦病消瘅易伤”。

3 “开玄三法”治疗脾瘅

对于脾瘅的治法,《素问·奇病论篇》有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温热论·论舌苔》[9]亦云:“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今有学者[14]考证《黄帝内经》中的“兰”应为辛平之佩兰化其浊,泽兰散其瘀,二者共同起到“除陈气”的作用。然“除陈气”的作用无非是令气机运转调畅,津液通行无碍。气机及津液经玄府之窍隙循行全身,津液在玄府内由气推动,气在玄府内由津液而载。若情志及肝,疏泄失常继而致肝玄府郁闭,气运不能则致津停,气津不运则郁而化热;饮食不节而致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津液化湿生痰积而成瘅;肾元亏虚而致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继而气液不得宣通,闭而为热。肝脾肾三脏玄府闭塞,气机及津液运转不畅,郁则为热成瘅,故而脾瘅之治当以“开通玄府”为要。

3.1 脾玄府郁闭—运脾开玄,助脾散精

脾玄府郁闭者,多因过食肥甘、饮食自倍所致。此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形体肥胖、口中黏滞时而泛甜,脘腹胀满、食后愈甚,身重困倦,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腻或微黄、脉濡缓等。饮食自倍或过食肥甘,精微物质壅滞于脾玄府积而化浊,继而郁闭脾玄府。精微物质堆积则形体肥胖,脘腹痞满,食后愈甚;上承于口则口中黏滞时而泛甜;脾玄府郁闭,水液不运则身重困倦,大便稀溏;浊气上蒸于舌则苔白厚腻,郁而化热,可见舌苔厚腻微黄。治法当以运脾开玄、助脾散精为要,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运脾气;木香、广藿香醒脾化浊行滞;葛根助脾升清,风药开玄而增效;诸药合用可助脾散精而增脾玄府开阖通利之功。若舌苔厚腻微黄者可酌加黄连以清郁热;若以脘腹胀满为甚者可加用神曲、山楂之品以消食导滞而清脾玄府之壅滞;若以疲乏无力、身重困倦为甚者可加用黄芪、苍术之品健脾升清燥湿而通利脾玄府。

3.2 肝玄府郁闭—调肝开玄,畅调气机

肝之玄府闭塞者,主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此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胁肋满痛、舌质淡红或红、苔白或微黄、脉弦等。肝主疏泻,调畅情志。若因情志不畅,影响肝之疏泄,气机运转不畅,郁闭于肝玄府。气津流通不利,不能上承于口,故口干口渴、气津不通、不通则痛,则表现为肝经循行之胁肋满痛;肝之玄府气津郁闭化热,上蒸于舌面则可见舌红苔微黄,治法当以调肝开玄、畅调气机为要,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川芎作为风药调畅肝玄府之气机,气行则津运;香附、白芍疏肝柔肝,使循行于肝玄府的气机不亢;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诸药合用可调畅肝玄府之气机,使气疏津润;若肝气郁于本经而胁肋胀满明显者,可加郁金、青皮等辛味风药梳理肝之玄府气机,增强全方药效;兼热者可加牡丹皮、栀子,兼痰者可加半夏、茯苓。

3.3 肾玄府郁闭—补肾开玄,宣通气液

肾之玄府郁闭者多因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所致。此证多见于中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口渴思饮、口唇干燥、小便频多、夜间尤甚、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等。津液在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下经肾玄府有序通行,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气液不得宣通,继而郁闭于肾玄府。蒸腾无力则口渴思饮、口唇干燥;气化不足,水液不运,直输膀胱则小便频多;肾精不充,荣养失职则腰膝酸软,治法当以补肾开玄,宣通气液为要,选方金匮肾气丸加减。《御纂医宗金鉴》[15]有载:“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全方滋补肾之阴阳而充肾中精气,使肾玄府开阖通利,气液得以宣通则瘅自止。然而补肾药多阴柔滋腻,容易碍胃,故可伍以风药行其滞,使滋腻之品无呆补之弊,少量风药与补肾药同用,亦不致有伤阴之弊[16]。

4 典型病案

患者胡某某,男,38岁,2018年3月9日初诊。主诉脘腹部胀满1月余。患者身高170 cm,体质量82 kg,BMI28.4 kg/m2,自诉1个月前春节回乡后过食肉类及肥腻之品,加之饮酒过多后出现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尤甚。刻下症见口中甜味,脘腹胀满,食后愈甚,身重困倦,小便可,大便时干时稀,眠可,舌淡边有齿痕,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查空腹血糖7.3 mmol/L。中医诊断脾瘅(脾虚失运,痰湿内生)。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10 g,白术(炒)15 g,茯苓15 g,木香10 g,广藿香15 g,葛根5 g,炙甘草5 g,建曲15 g,麦芽(炒)30 g。嘱患者戒酒、忌食辛辣肥甘之品。服药5剂后上述症状减轻,查空腹血糖5.6 mmol/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0剂,诸症好转,查空腹血糖5.2 mmol/L,遂停药。

按语:形体肥胖之脾瘅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正如《素问·奇病论篇》所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本例患者即春节期间嗜食肥甘而致脘腹胀满,空腹血糖升高,若不及时诊治必发为糖尿病。基于玄府理论,嗜食肥甘由胃腐熟而成的精微物质多于常态,脾玄府累于开阖散精,开阖不及则精微物质堆积继而郁闭脾玄府,散精障碍而发生上述诸症。以七味白术散加减化裁,党参、白术、茯苓健运脾气,增强脾玄府开阖通利之功,木香、广藿香醒脾化浊,葛根风药开玄又增效,加之建曲、麦芽消食除胀。全方重点在运脾开玄以助脾气散精,佐以风药增效,诸药合用则症消病除。

5 结语

脾瘅起病隐匿,除进展为糖尿病外,还可导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疾病,若进一步发展会导致一系列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大血管疾病(“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10]。玄府作为人体内气液运行的基本通道,若因气液运行障碍,则玄府郁闭而化热,故从主宰气液运行的肝脾肾三脏之玄府郁闭辨证脾瘅符合其“内热”的核心病机。由于玄府郁闭,气液不得畅通聚而为“陈”,故《黄帝内经》中“除陈气也”的治疗原则当以“开通玄府”为要。综而言之,从玄府理论的微观层面辨治脾瘅,认为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肝脾肾三脏“玄府郁闭”,治疗以“开通玄府”为要,可为临床治疗脾瘅、阻断消渴病拓展新思路。

猜你喜欢

玄府内热气液
外出踏青排内热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二维炉膛气液两相对冲流动数值模拟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臭菘靠“内热” 融冰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