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验案1则※

2020-01-13闫福平常惟智张治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3期
关键词:胃气泻心汤外阴

闫福平,曲 苗,常惟智,李 娟,张治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中医院,甘肃 庆阳74450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狐惑病的专方。《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言:“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1]狐惑病病变范围可遍及全身黏膜,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泌尿系、呼吸道、眼结膜等,以口腔及生殖器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病理表现为黏膜破损、充血、糜烂,甚至是溃疡;临床表现为痒、痛,伴有渗出物、异常分泌物等。甘草泻心汤常用于治疗黏膜损害性疾病,被称为“黏膜修复剂”[2-3]。甘草泻心汤运中气、化湿热,苦辛杂用,配伍独特,用之治疗狐惑病效如桴鼓[4]。

闫世映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取法各家之长,不问藩篱门户,讲求实效,不尚玄虚,处方灵活多变,医名著于当地。笔者有幸跟随闫世映先生侍诊,见其善用甘草泻心汤。兹举验案1例,以飨读者。

患者,女,23岁,2016年7月12日初诊。主诉:外阴疼痛伴簇集性小水疱,小便涩痛6 d。现病史:患者6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7℃,继见二便不通、外阴疼痛,第3 d出现外阴簇集性小水疱,有轻微灼热感,伴外生殖器簇集性小水疱,部分破溃伴刺痛,带下黄白、异常腥臭,大便干结不通,食欲不振,神疲倦怠,汗多心烦,坐卧不安。曾以柴胡桂枝汤加薏苡仁、川萆薢、土茯苓予之,药后烧退,小便稍通,大便排出困难,干结如羊粪状,后二便不利如旧。西医诊断为“生殖器疱疹”,曾予阿昔洛韦等西药、清热解毒类中药口服治疗,诸症不减,反增食少、纳呆、腹胀之症,遂寻闫世映医师就诊。患者平素脾胃虚弱,不耐寒凉,因近期工作繁忙,过度疲劳,三餐不律,情志不畅,处暑热环境,夜难安眠,舌淡胖有齿痕,苔厚腻微黄,脉濡细,右寸脉无力。西医诊断:生殖器疱疹。中医诊断:狐惑病。拟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12 g,黄芩片10 g,干姜10 g,姜半夏10 g(打碎),黄连片3 g,党参片10 g,大枣12枚(擘)。共3剂,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温服。

2016年7月15日二诊。患者喜形于色,二便正常,外阴部水疱结痂,部分已脱落,疼痛消失。自述初诊服药1次后,小便正常,外阴疼痛明显减轻,外阴部水疱亦明显好转,再服1次,小便正常,大便得通,泻下多臭秽黏滞,顿觉神清气爽,食欲转佳,外阴部疼痛进一步减轻。刻下症见舌淡略胖大,苔薄白略腻,脉细。遂继续予以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芪15 g,莪术5 g,鸡内金5 g(研粉冲服),生麦芽10 g,甘草片12 g,黄芩片10 g,干姜10 g,黄连片3 g,姜半夏10 g(打碎),党参片10 g。共5剂,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温服。嘱患者调畅情志,规律饮食作息。

按语:狐惑病是指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小腿结节红斑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该病与西医的白塞综合征相似。狐惑病发病初期多由感受湿热毒气所致,继而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内生;或灼伤阴津,虚火内炽。《金匮玉函经二注》言:“虫生于湿热、败气、瘀血之中,其来渐矣,遇极乃发,非若伤寒一日而暴病者也。”[5]强调该病与湿热毒邪、久病正虚有关。该病患者平素脾胃虚弱,不耐寒凉,又逢工作繁忙,奔波劳累,三餐不律,情志不畅,时值盛夏,遭受暑热,导致脾胃之气受损,湿热留恋,郁蒸气血,久而化生瘀浊。该病证似狐惑病,《金匮要略》以甘草泻心汤作为首选方治疗。患者来诊之时,除典型狐惑病证以外,尤以纳差为苦,单用清热解毒之品疗效不佳,提示患者胃气受损,用药当注重固护胃气。甘草泻心汤既可益胃气,又可清热燥湿。方以甘草、党参(原方为人参,此处因湿浊较盛,而改用党参)益胃气;半夏燥湿除痞;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干姜温脾阳,化水饮,祛邪气;炙甘草固护胃气,“补土伏火”。诸药合用,脾胃得健,清浊自分,二便通利。

本案患者服药1剂后,小便通利,秽浊泻下,此乃病情向愈之佳兆。《伤寒杂病论》第278条言:“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湿热之邪从二便祛,邪去则正复。二诊以固护脾胃、扶正祛邪为主,并嘱患者调畅情志,规律饮食作息,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此外,该病以外阴疼痛伴簇集性小水疱为主症,亦可视之为疮疡。《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之火,该病属脾虚所致之阴火。《神农本草经》言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金创尰,解毒”,特别指出甘草治疗疮疡的功效。蒲辅周先生善用甘草治疮疡,取其“补土伏火”之功[6]。本案以炙甘草为君药,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胃气泻心汤外阴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五个外阴小常识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