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性焦虑从胆论治理论探析

2020-01-11张靓刘佳张宁岳利峰赵振海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神志素问肝胆

张靓 刘佳 张宁 岳利峰 赵振海

广泛性焦虑(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广泛性焦虑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最高可达到6.4%,女性的患病率一般比男性高1.5至2.5倍,并且G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GAD主要有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两方面。西药治疗虽疗效确切,但长期应用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依赖性、耐受性等不良反应,心理治疗也因其费用昂贵、受众较小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2]。中医药对于GAD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郁证”“心悸”“不寐”“脏躁”“惊恐”等范畴。当代医家对GAD的治疗主要以肝心为主,可涉及脾肾[4],而胆在GAD的病因病机演变中的重要性却鲜有论述。笔者通过研习古籍,结合临床,认为“胆”在GAD的发病及其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现整理如下。

1 胆与情志调节的生理关系

1.1 肝主谋略,胆与肝相表里,助肝疏泄

《类经》云“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解剖位置毗邻,同居右胁下,胆附于肝叶之间,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足少阳经属胆络肝,两经表里相合,通过经脉和气机相通,同司疏泄。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藏泄胆汁。胆汁虽由肝叶分渗而来,然可上渗肝体,又可旁泄胃腑,有助肝疏泄,协脾运化之作用。两者协调合作,使胆汁疏利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生成水谷之精气,滋养全身包括心神;肝气疏泄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无阻,又利于肝气的疏泄畅达。故肝的疏泄功能可否正常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胆的功能[5]。《素问·奇病论篇》云:“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肝气调畅则胆汁充盈,胆腑清利则肝气条达。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调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胆气畅达无碍,神明无所偏倚,情志活动方能正常运行[6]。

1.2 胆主决断,调和五志,以决谋虑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指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理解为胆性正直刚断无私偏,具有正确的判断及决定能力。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注曰“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进一步指出胆之决断可以影响人的神志活动。首先,从调和五志方面来看,胆主决断可影响精神情志。五脏各有其志,即在肝为怒、在心为喜、在脾为意、在肾为恐、在肺为忧。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中写道:“五脏六腑共为十一,禀赋不同。情志亦异,必资胆气,庶得各成其用,故皆取决于胆。”马蔚在《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写道:“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惟非由胆以决断者乎。”胆主决断,可调节气机舒畅,气血运行,使五志不致过极,避免出现情志异常变化[5]。其次,在助肝谋虑方面,《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提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决断和谋虑均是思维过程,是对事物判断、决定的能力,决断和谋虑不是两种独立的神志活动,而是同一神志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谋虑属肝,决断属胆,谋而不决则事不成,决而不谋则事不密。决断与谋虑的功能协调则胆气豪壮,多谋善断,处事刚毅果断[7]。

1.3 胆通达阴阳,升脏之气,主司勇怯

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张志聪在《内经素问集注》中提到:“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因此,五脏六腑清阳之气的升发需取决于胆气。在胆气的资助下,诸脏精微可随清气一并上荣于脑,以润脑体、化神气[8],故胆气之“勇”“怯”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胆气主要是指胆的功能中偏阳的部分,“勇”即胆的少阳升发之气旺盛,“怯”指胆的少阳升发之气不足。《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指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胆气之充盈,可反映人身正气之盛衰,具有助正祛邪的功能。胆气勇猛豪壮,其气升发,旁通他脏,可御外邪。如《医参》云:“气以胆壮,邪不可干。”胆气与人之勇怯相关,胆赖勇怯而决情志。汪卫东教授基于《内经》中关于胆的论述,从中医心理学的角度将胆气的概念加以延伸,将胆气定义为对于外界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反应等方面能力的总称,包括“勇怯”“决断力”和“行动力”三个方面,认为胆气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勇怯意识是婴儿一岁半以后由安全感不安全感发展而来,其发展程度依赖于对自然的认识和人际关系状况;勇怯意识伴随人的一生,勇怯对于人体精神活动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胆气的勇怯适中,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情志舒畅,气血调畅,各脏腑功能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床从提升胆气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实现人格再成长,在失眠以及情志病的治疗上均取得了不错疗效[9-12]。

1.4 心主藏神,胆主决断,心胆共司神志调节

心主藏神,气血和调;胆主决断,勇果乃成,可见心胆在对神志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医学入门·脏腑》云:“心与胆相通。”《灵枢·经脉》云:“足少阳之脉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胆气通于心”,故胆与心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心胆以经络相通,心之气血可输送到胆,滋养胆气,胆气亦可循行上贯于心。心与胆相互为用,气化相通。如《重订严氏济生方》中云:“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也。”此外,人之神,以气为疏、以血为要,气血乃心胆共司神志的物质基础。正如《素问》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情志由五脏所主宰,其中心胆起主导作用[13]。《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对于胆之决断功能的发挥起着主宰作用,心为君、胆为臣,心属火、胆属木,木火相生,心要发挥其统帅全身脏腑的功能,亦需要借助胆的决断。胆在心神的主导下,能够抵御和清除不良情志刺激的影响,从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精津的正常运行。心胆相合,则气血充盈,循行经脉,周流全身,脏腑调和,情志调畅,神志清灵。

2 胆的功能失调与GAD发病相关

基于胆与神志之间的生理联系,病理上胆的相关病变则会导致相应的神志异常。胆的功能失司,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不足,则神变志动。实者,人体气血脏腑功能郁滞而不畅通,往往合并火郁、痰阻等诸多病理因素,蒙蔽神智。虚者,则神无所主,神失所养。

2.1 肝胆不和,易致肝疏泄失司,化火生痰

《灵枢·胀论》云:“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临床上可见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而干、不欲饮食、急躁易怒等症状,多因少阳枢机不利,郁火挟痰上扰所致,肝胆协同共司疏泄,若肝胆不和,则会引起肝失疏泄,枢机不利,最终导致气血津液运行的不畅。而气郁日久则可生热化火,火热灼津液,炼液成痰,易形成痰热兼夹证,上扰清窍,从而引发相关情志疾患。究其根本在于肝胆不和,肝失疏泄,“火”“痰”内生。因而,大多数医家认为焦虑症的病机主要集中在“火”与“痰”,“气有余便是火”“六气化火”“百病多由痰作祟”。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朱丹溪亦提出了从气、火、痰治疗情志类疾病[14-15]。

2.2 胆失决断,五志失和,谋虑失调

胆主决断,调和五志,以决谋略。胆之决断功能失司,易致调和五志功能失常,五志过极,气机运行失常,如《素问·举痛论篇》所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气病正是焦虑症的最初期病理改变,气病日久,血液及津液运行失常,正常的情志活动受扰,导致焦虑的发生。此外,胆失决断易致谋虑不决,处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类人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琐碎之事亦致其心神不宁,长久以往易出现紧张不安、担忧、心悸等焦虑症状。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

2.3 胆气不足,勇怯失司

胆气充沛,志意融合,勇怯适中;胆气不足,胆失冲和,则勇怯失司,终致情志活动异常。程杏轩引《医述》时云:“气以胆壮,邪不可干,故曰十一脏取决于胆。”秦伯未亦认为:“五脏六腑强弱,可以从胆的壮怯作为判断。”[13]胆怯之人,在遇到不良精神因素刺激时,往往情志起伏较大,情绪难以尽快平和,以致气机逆乱,影响五脏六腑功能,最终导致情志疾患的发生,甚至诱发躯体疾病,临床上常见惊恐、胆怯、郁证、失眠多梦、周身疼痛不适、甚至癫狂等病症。故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2.4 心胆失司,神志失主

心胆神合,神志清明;心胆失司,胆失决断,则心主神明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出现情志异常变化。如《剂生方·惊悸》所载:“夫惊悸者,心虚胆怯所致也。”《医学心悟》中云:“心惊然后胆怯,乃一定之理。”《金匮玉函经》云:“烦惊虽系乎心,未有不因于胆,何者?胆为将军之官,失荣则多畏也。”《辨证录·怔忡门》亦云:“夫胆属少阳,心之母也,母虚则子亦虚,胆气一虚而脏腑之气皆无所遵从,而心尤无主,故怦怦而不安者。”病理状态下,若胆气过盛,郁滞生痰,痰浊化热,上扰心神,则会出现烦躁不安,恼怒易激,惊悸不寐、甚则癫狂等症。若胆气不足,心气失和,神失所主,则较易出现惊悸、恐惧等情志异常症状[13]。

3 从胆论治GAD

胆与GA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GAD临床治疗上,从胆立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于GAD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少阳郁遏、肝胆郁火、胆郁痰扰、心胆气虚这四个证型与胆关系最为密切,且在GAD中较为常见,下面就其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展开论述。

3.1 少阳郁遏证

症见胸胁苦满、烦惊谵语、心悸、易醒多梦、头痛、纳差、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便秘、舌红苔黄、脉弦等,代表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于《伤寒论》,治以和解枢机、清胆热、调气机、重镇安神。组方中柴胡为少阳专药,可疏肝解郁、畅气机,黄芩苦寒清胆腑之邪热,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龙骨、牡蛎、珍珠母镇心安神、平肝息风以治烦躁惊狂,茯苓、酸枣仁宁心安神、利小便,大黄泄里热以利气机,桂枝平冲降逆、温通阳气,合柴胡以发散,大枣甘缓养心。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及清热化痰之功效[16]。

3.2 肝胆郁火证

症见心烦不安,失眠,急躁易怒,胸闷胁胀,胃胀嘈杂,口苦口干,小便赤热,大便干结,或头痛,耳鸣,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丹栀逍遥散是在逍遥散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而成,治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兼顾健脾。方中牡丹皮入肝胆血分、清血中之浮火,栀子泻三焦之热、兼泻火除烦,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以复肝用,当归甘辛补血和血,白芍酸甘养血柔肝、敛肝阴,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脾气运化有权、化气生血,煨生姜和中、辛香达郁,薄荷疏散因肝而致的郁遏之气、透达肝经热,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纵观本方,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清肝火,疏肝郁,气血兼顾,肝脾并治[17]。而龙胆泻肝汤治以清肝泻火,兼理气安神。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入肝胆、清肝胆之火使不上炎,栀子苦寒、清肝泻火,生地、当归、酸枣仁滋阴养血安神,柴胡可疏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竹茹善开胃郁、合淡竹叶清心去火除烦,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引热从水道而去,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诸药共用使郁火得清,神志清灵[18]。

3.3 胆郁痰扰证

症见烦躁、胆怯易惊、胸胁胀闷、善太息、头眩心悸、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苔腻、脉弦滑等,代表方为温胆汤加减。温胆汤源于《三因极病证方论》,治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性甘微寒、清胆除烦,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使痰随气下,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全方诸药合用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19]。

温胆汤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经典方剂,以温胆汤为基础加减化裁出的十味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柴芩温胆汤等温胆汤类方,亦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胆郁痰扰所致焦虑症,临床疗效显著[20-22]。临床上若神志不安症状突出者,一般选用十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基础上去竹茹,加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有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之功。方中人参、熟地补养气血,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共奏宁心安神之功。若胆郁日久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宁者,临床上多选用黄连温胆汤(温胆汤加黄连)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临床上以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引徐东皋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瘀而致不眠者多矣。”柴芩温胆汤由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而成,方由柴胡、黄芩、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首乌藤、栀子等组成。两方合用,共奏清化痰热,调脾理肝之功,故神宁则眠自安。

3.4 心胆气虚证

症见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心烦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多愁善虑、舌苔薄白、脉虚弦等,临床可用安神定志丸、坚胆汤等,治以镇惊定志、益气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出自《医学心悟》,由远志、石菖蒲、茯苓、龙齿、党参、朱砂、酸枣仁、五味子等组成。方中以党参益心胆之气,远志宁心安神、交通心肾,茯苓、石菖蒲开窍宁神、龙齿镇心安神,共奏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功[23]。坚胆汤出自清代陈士铎《辨证录》,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天花粉、酸枣仁、白芍、生铁落、朱砂、竹茹组成,陈士铎称之为“肝胆同治之剂,亦心胆同治之剂也。”肝胆互为表里,治胆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与胆为子母,补胆而兼补心者,子强而母自不弱也;兼有镇定之品以安神,则神安郁症自除[24]。

4 结语

综上所述,胆与GA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GAD的治疗上,不可不考虑胆的因素,从胆论治GAD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家的注意,但GA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涉及到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在临证时,应全面考虑,洞察病机,辨证精当,用药灵活,不着眼于一脏一腑,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其效必彰。同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其人格基础,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猜你喜欢

神志素问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简单搓搓可养生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打碗碗花
养心重在养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