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康复护理应用于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1-11孙红运可艳清赵宏晶王文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个性化

孙红运 可艳清 赵宏晶 王文晶

临床上对各种严重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常应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是有创治疗,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原,可影响患者术后正常的心理活动,社会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还可能产生并发症,所以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1]。本院为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对106 例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本院106 例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55.1±10.9)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 例,Ⅱ度Ⅱ型传导阻滞10 例,病窦综合征(病窦)21 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12 例;单腔置入起搏器8 例,双腔置入45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8 例;年龄45~89 岁,平均年龄(55.7±11.1)岁;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 例,Ⅱ度Ⅱ型传导阻滞9 例,病窦19 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13 例;单腔置入起搏器9 例,双腔置入44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的适应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环境护理:护士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介绍病室环境,病室应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②术前宣教:护士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起搏器置入过程,可通过简短视频,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可靠性、科学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③床上排便训练:术前应训练患者床上排便,防止术后患者床上排便导致的焦虑,注意遮挡。④疼痛缓解护理[2]:教会患者放松疗法,目标转移法,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以缓解患者对疼痛的焦虑与恐惧。

1.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倾听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处理。如患者情绪紧张,护士可主动握患者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3]。

1.2.3 术后康复护理 ①卧床时间与体位:术后12 h 内绝对卧床,平卧位或向左侧卧位,抬高床头30°,左侧肩关节不可大幅度运动,术后4 h 根据患者情况可逐渐抬高床头至舒适卧位,12 h 后可逐渐坐起缓慢下床活动。②生命体征观察:24 h 连续心电监测,观察心率、心律、起搏信号情况,观察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观察呼吸、血压、指脉氧情况,有无胸痛胸闷等不适主诉,若发生气胸、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予以积极抢救;观察体温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存在[4]。③肢体康复指导:术后健肢及双下肢即可活动,术侧上肢可床上平移,活动范围不超过肩部。坐位可前后左右小幅度活动,防止肩部僵硬疼痛。④切口护理:切口予以1 kg 沙袋间断压迫6~8 h(压45 min,放松15 min)。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换药1 次/d,观察有无红肿热痛、渗血、血肿及感染。⑤饮食指导:术后患者食用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防止腹胀及便秘。便秘易导致电极脱位及心脏病加重。⑥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社会角色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心情放松,保证充足睡眠[5]。

1.2.4 出院康复指导 术后应定时随访;每日自测脉搏,如低于设置脉率10%应及时就诊;术后1 个月内禁止按压、挤压,移动起搏器,1~3 个月运动基本无妨碍;外出施行携带植入卡,以备应急时应用。移动手机与起搏器保持15 cm以上距离,使用对侧耳朵接听;不使用电磁炉,低高频治疗仪,不进入高磁场,高压设备及电力传输场所,如有头晕,不规则心跳应立即离开;就诊时向医生出示起搏器植入卡等[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我护理能力表评价,共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和自我责任感4 项,每项为0~4 分,共172 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生命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分值为0~100 分,计量表得分正向条目记1~5 分,逆向条目进行反向记分,最后将每项的分数累积所得为总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分别为(46.13±5.25)、(36.13±3.16)、(36.17±3.45)、(33.29±3.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82±5.17)、(30.19±3.17)、(31.25±2.74)、(28.75±3.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生命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分别为(41.12±5.69)、(21.37±2.17)、(15.31±1.98)、(12.39±1.30)、(11.2±1.23)、(3.75±0.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52±5.17)、(16.88±2.16)、(11.56±2.11)、(9.59±1.47)、(7.32±1.17)、(2.57±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起搏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置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后,可以调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降低了病死率[7]。个性化康复护理使患者心态平稳,积极应对手术。术后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躯体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院对106 例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加个性化康复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生命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说明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永久性超搏器置入患者意义重大,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永久性起搏器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