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创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素养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1)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着重树立大学生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担当和责任感,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以“三全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协同,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思创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创新类课程是很多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创新素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然而,长期以来,此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并不能做到无缝对接,二者存在较大的空档。究其原因,教师在理念上没有正确认识到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立德树人能力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的综合实践平台有待于继续完善。如何将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合理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课程思政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思创融合教学探讨

1.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创融合的教学能力

在思创融合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实施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师自身和高校两个层面着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能力,使教师有能力成为思创融合教育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首先,从教师自身层面,要强化思创融合的认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思创融合教学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的变化,能够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敬业奉献等思政资源,潜移默化地将思政育人渗透到创新教育中;作为教师,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跳出课堂,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延伸。时刻留心收集可进行思创融合教学改革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素材。教师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后,还要使学生有的放矢,从思创融合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比如《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记录了过去五年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传递了巨大的中国力量。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宣传这部影片,以真实可见的实例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激情,献身祖国建设,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其次,从高校层面,要提供思创融合教学改革的保障。高校应当支持并做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思创融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成为推动思创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例如,可以成立思创融合教学改革小组,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探讨思创融合教学改革中遇到了的共性问题;或者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思创融合教学能力。

1.2 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创融合的知识传授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是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创新思维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创新素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在课堂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创新案例,介绍创新与创造应具有的想象能力、非常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以及创新过程中运用这些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由于课程的通识性和内容的创新性,特别适合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具体思政元素的提炼可以从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合作与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与法制意识、人文精神与仁爱之心等几个方面进行。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梳理整门课程的课程体系,针对每一章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如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环节都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思政元素与创新教育达到融会贯通。以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目标设定环节,应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为思政目标列入其中;在课程设计环节,应认真思考怎么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元素有效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在课程实施环节,可以导入当前时事热点“美国对华为芯片禁运”事件,让学生讨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行业该如何发展?并结合中国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从而让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强项和短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白科技创新、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意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课程思政设计,学生不仅明白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达到了思创融合的目的。

1.3 搭建创新实践综合平台,实现思创融合的能力和素养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完成。在思创融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课堂的形式,搭建不同类型的思创融合实践平台。在第一课堂中,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从选题、设计和制作等方面来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既要关注社会民生和发展需求,又要结合各自的兴趣,脚踏实地,做到小、新、奇的创新成果,从而在课程实践环节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合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巩固第一课堂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赛事平台,通过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兴趣;通过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思创融合的实践学习,落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等能力。从以上几个不同的层次,搭建学生思创融合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素养。

2 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现思创融合的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思创融合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搭建创新实践综合平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创融合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素养,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实现完美的思创融合。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