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路径选择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校友三全育人立德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遵循的思路。深入解读其时代内涵,把握其时代特征,选择适应时代变迁的提升路径,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内涵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为准确把握高校“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提供了依据。

1.1 “人”是“三全育人”的核心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给出了非常明确坚定的答案,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新时代,践行“三全育人”的思想,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育”是“三全育人”的根本

“育”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由此可见,育人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育人的方法上要做到“八个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1.3 “全”是“三全育人”的关键

“全员育人”要求多元主体的参与,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全过程育人”要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时间轨迹,强调育人时间上的连贯性,教育方式的递进性以及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这与只关注学生在校期间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不同,育人被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从在校期间延伸到学生入校前和毕业后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育人工作在空间上的全覆盖以及环境要素的整合,目的在于联动教育系统内与外的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资源,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等多种教育方式串联整合起来,实现育人工作由平面向立体、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1.4 “合”是“三全育人”的基础

“三全育人”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由相互关联的诸要素,即主体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个系统,“三全育人”的落实需要协同协作、形成合力,即依托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全过程链接“生师家校社”五大主体,全局性优化“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理念特征

通过分析“三全育人”的内涵,可以发现全员育人关注“谁在培养人”的问题,探索“人人育人”的方法,体现出协同性的特征;全过程育人聚焦“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探讨“时时育人”的方法,体现出连续性、系统性的特征;全方位育人,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探讨“处处育人”的方法,体现出协同性的特征。综合起来,“三全育人”理念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协同性的特征。

2.1 系统性

“三全育人”在作用形态上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其理念的核心是育人,方式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全员育人是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全过程育人内在蕴含着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客观要求,而全方位育人则既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自觉和积极参与,又需要按照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其内部实现机制并非依靠某一方面的单独活动,而是各环节齐头并进的系统性活动。在“三全育人”的系统性建设中,遵循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取长补短、内外兼顾,实现整体育人上的“天时、地利、人合”。

2.2 连续性

“三全育人”在时间、空间和方法等方面呈现出连续性的特征,这与人才成长规律有关。第一,人才成长的渐进性决定了育人时间上的连续性。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特质的影响,也和育人的时间及开展育人的场所紧密相关。人的价值判断、观念形成、习惯塑造与其所接触的人、参与的事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育人工作必须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等,在时间和事件上形成育人工作的闭环,从而体现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第二,人才成长的多元性决定了育人空间上的连续性。教育者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要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育人不仅在校园内进行,还需要延伸到实践场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充实理论。第三,人才成长的阶段性决定了育人方法上的连续性。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根据工作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手段。

2.3 协同性

协同性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育人主体的协同。“三全育人”作为育人系统,需要集中各方人力资源,融通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联动多领域、各部门、所有阶层,共同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二是育人资源的协同。打通各方协同育人渠道,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为育人工作服务。三是育人方式的协同。综合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多种育人方式,通过互补、互动产生融通效应,整合目标、资源、策略、评价等各要素,进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路径选择

“三全育人”是凝聚育人共识、尊重育人规律、整合育人资源并有效解决协同育人问题的先进理念,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做到实处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厘清“三全育人”新时代内涵的前提下,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和协同性,做好“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尊重育人规律,实现全过程育人;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实现全员育人;整合育人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3.1 遵循系统性:凝聚育人共识,做好“三全育人”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是为了凝心聚力,消除认识上的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应坚持党委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统一对“三全育人”的认识。

第一,要构建坚实的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校级、院级部门一把手牵头负责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组织保障。一体化的工作领导机制可以有效推动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及时精准的政策制定。各高校在中央政策文件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三全育人”工作方案。要明确责任清单,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工作贯彻落实。第二,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搭建好队伍建设的各类平台,加强思政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不断夯实队伍育人基本功。第三,要形成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中的各教学单位,学生处、团委、教务管理部门等行政部门应相互“搭台补台”,各项工作协作融通,形成多元协同的一体化育人机制。第四,要建立精准的评价考核机制。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为落实“三全育人”制定切实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真正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3.2 遵循连续性:尊重育人规律,实现全过程育人

将高校育人时段向入学前和毕业后延伸,推动入校前后立德树人工作的衔接,以及毕业后立德树人工作的延续,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做到过程全覆盖、无空白,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在学校和社会间的衔接,确保立德树人工作的长效性。

(1)衔接学生入校前后的育人工作。做到承前启后,承接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好学生入学前的假期,可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开出书单、指出重点,通过入学后分享或考核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入学时,以专业认知和适应大学学习为重点,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风诚信教育。从专业设置、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和毕业去向几个方面做好专业认知教育,鼓励学生制定大学学业计划,完成学业目标。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优良的学习考试作风,树立良好的新时代大学生形象。

(2)衔接好在校期间各阶段的育人工作。经过大一的顺利过渡和全面适应,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大学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一方面,通过专业课引领,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和为目标,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另一方面,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衔接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育人工作。一方面,在大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将大四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就业和继续升学,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开展,致使前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毕业前夕未能发挥正向迁移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大四阶段设置的课程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可抓住这个时点适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建立校友跟踪及再教育服务机制。成立校友联络工作部门,建立校友信息库,与校友保持联络。给毕业生提供线上线下教育服务、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图书教育资源等。比如,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就为校友提供校友卡,毕业生通过校友卡继续享受学校的图书、电子文献、数据库等资源,既有益于校友自身发展,也有益于校友更好地反哺母校,达到共同发展。

3.3 遵循协同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整合育人资源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形成自我认知,进而影响个人选择。因此,应关注育人的多方环境,整合育人资源;关注育人多元主体,形成育人合力。

3.3.1 发挥育人合力

(1)引导家庭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优良的家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下一代的思想品质、人格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也会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营造教育环境,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开通“家长关注”、“家庭互动”等网络频道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成长,为家庭间交流经验提供平台,倡导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优化自身人格形象,主动配合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全力助推子女成长成才。

(2)高校涵养合力育人文化。树人首先应立德,身教胜于言传,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育人队伍。不能仅仅依靠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育,要形成辅导员队伍、行政管理干部、甚至后勤服务人员共同参与的育人合力。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亲和力,把立德树人融入在每一次的说“心里话”、谈“心里事”里;展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的风采,以高效、精炼、可亲的形象提供校园便捷服务,营造轻松、愉快的大学校园环境;后勤服务人员用语文明、举止行为大方磊落,这些“身教”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化人育人于无形。

(3)强化学生主体自觉。高校应从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锻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把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和加强自我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实行不同程度的自治、自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和理想水平,增强自我激励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暗示等。

3.3.2 拓展联动育人资源

(1)推动三个课堂联动。以第一课堂为主线,开辟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覆盖课堂、实践和网络三个维度,把立德树人这个主题贯穿到三个课堂。第一,推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筑立德树人第一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探索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依托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筑牢第一课堂。第二,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立德树人的平台。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第二课堂,建设和党的教育方针同向共行的校园文化,开展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学生社团活动,实现文化的化育作用。第三,拓展第三课堂,开发立德树人的新载体。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除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之外的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立德树人的方法,借助于新媒体,向学生推送易于接受、图文并茂的思政教育内容,用主流思想影响大学生。

(2)整合资源协同育人。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综合教育资源,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个层面推进协同育人。第一,整合社会力量。以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临单一、对立的供与求、授与受,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应用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和高校之间的资源流动、共享,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第二,高校也要直接、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让社会力量打开方便之门迎接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发布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信息,为有意愿支持大学生实践的社会力量畅通渠道。第三,积极整合校友资源。开展“校友导师计划”共同打造校友育人的“第二课堂”。通过校友的资源和智慧,为在校生提供学习、创业等各方面的帮助。

猜你喜欢

校友三全育人立德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