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育人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

0 前言

我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到了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去,以此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中会从事非常重要的岗位与行业,因此,这类人才的思政素养直接关系到其自身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习主席也曾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从而达到全程育人,实践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对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环节入手,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使其融入到不同学科中去,逐渐形成高校全学科、全程、全方位以及全功效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效教书育人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1 “课程思政”理论的内涵

1.1 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更高要求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改变的,因此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目标,首先,从传统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我国高等教育最为重视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培养的层面,而是转变为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核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培养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光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其他课程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各门课程的协同发展,最大程度上发挥全学科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2 思想价值引导需要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要明确教育目标,思考高校人才培养中要实现怎样的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怎么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由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党中央对此也是非常关注的,并且明确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我国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使其渗透在高校课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对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就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个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求同存异,将各个课程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使得各门课程都发挥到应有的效果。

1.3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及平台建设的推动力

“三全育人”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达到全方面的覆盖,这种全面性能够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该理论一直未能建立较好的平台与机制,因此就很难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三全育人”以及平台建设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是相互的,思想政治本身也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机制与平台来实现对不同教育资源的融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所属学科融合的重视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与教育形式的常态化。综合来讲,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总体性、整体的课程观,对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独立于各类学科、不受教师与学生重视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课程思政”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升华其内涵、丰富其内容与培养形式的重要动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同向发展的

哲学社会科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结构特征、人们的思想活动发展进行研究与阐述,让人类从根本上认识自我,而对于社会则是起到了揭示其发展特性、规律以及未来预期发展轨迹的一种学科,这类学科可以让人们在认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为人类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二者都是人类认识自我,规范自我以及发展自我的重要依据,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联系使得哲学社会科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也是必然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2.2 哲学社会科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发展多年,一直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都亘古不变,这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整个过程,对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具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具有补充作用的。具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起到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学术思维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其蕴含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思想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价值观念传递与思想引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确保我国人才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并解读社会科学知识。

3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3.1 改革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育教材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的能量是庞大的,因此“课程思政”的推进还需要借助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而“课程思政”仅仅与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上达到高度融合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体系,使其更好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这些具有立场端正、特色鲜明且体系完备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科学教育体系。此外课程体系的建立也不能忽略较为统一且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教材编制及审核管理体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在编制以及内容选择方面的规范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教材质量。为了促进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实现国家优秀教材的评选奖励制度就显得很必要了,通过这一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教材编制结构及内容,也能更好的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以学科整体性的发展能力来带动其相关教材体系的建设。

3.2 制定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指南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高效其他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其育人的功能性,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使得各个类型的课程在思想政治以及价值观引领方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明确自身的教育方向与方法,充分做到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来制定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指南。具体来讲,首先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类别多种多样,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通常对不同课程特征的充分了解来做好分类工作,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方向的充分认识下,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类别的课程分配其所需要承担的价值教育责任与内容;其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自身的教育方向与责任,不能在改革的压力下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课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自身教育内容与责任,要做到对各类课程差异性与独特性的尊重,而在保证不影响自身教育的前提下,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方法,达到不同教育体系的科学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教学指南。

3.3 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引导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管理

“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教育,因此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吸收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也要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落到实处。要实现较好的课堂教学管理,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保障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第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堂教育模式,利用理论来引导实践,再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价值的认同感。第三,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体系来规范教师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督促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4 结语

“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培养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教育方式,一个高学历的人才要在社会上获得较高成就,不仅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其道德品质也是其成长路上的重要助力。而哲学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育人功能就显得较为狭隘了,它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些专业性的课程,但是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是比其他课程要多的,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就能够达到互相促进与完善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