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课程中思政育人的探索与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基础育人

尹 勇 陈 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传统的思政教育一般是由专门的思政教师来讲授思政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受多元化思想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导致传统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难以被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拓宽渠道,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二者协同育人,进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而中医基础课程是与中医学基础相关的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中医基础课程不但能帮助医生学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能为医生提供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医生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之外,还需要具备一颗仁慈之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医的第一步是明德,厚德,因此思政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二者是同向同行的。如何深入挖掘中医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有效实施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热点课题。

1 不同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现状分析

1.1 思政课程课时有限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一直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手段,其育人作用不可替代。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的课时有限,再加上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计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高校思政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高校思政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育人。

1.2 思政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高校各类课程中都隐藏着很多思政教育资源,但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甚至认为在专业课上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是浪费时间,只重视专业知识,轻视思政教育;有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理论知识,但也是简单说教,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很差。因此,不同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不能被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造成思政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1.3 不同专业教师沟通较少

大学生所学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包括党的先进理论、法律知识等,其内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由于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其观念与思政教师的观念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思政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沟通较少,导致很难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一致思想和信念,进而出现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只是根据自己观点简单说教的现象。这不仅造成思政教育资源的浪费,还影响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有些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困惑。

2 中医基础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课程思政”并不是像字面意思一样对“思政课程”进行文字次序的调换,它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内涵指的是高校教师在讲授基础或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思想,外化为行为,成为个体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个人品格,包括智力、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行等,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二是家国情怀,包括党和国家意识、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意识等,它教育学生有责任、有担当;三是科学观,包括勤奋、创新意识、求真务实、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它教育学生如何做事。

中医基础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知识,如中国的天文、地理、气候、数学,以及元气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蕴含的生态观、整体观、恒动观等内容都是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因此,在中医基础课程引入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和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助于潜移默化感召和教育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中医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既能够传授学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又有能够发挥中医基础课程育人的功能,进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目标,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医术、医德、医风较高的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3 中医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教师若能够正确全面认识“课程思政”,有助于消除教师在思想上产生的误区。一方面,高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如邀请一些课程思政的专家来校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使他们弄清楚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不会思政教育的干扰,相反思政教育还能提升专业课程的人文性,调动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思政教师与其他授课教师的有效沟通。通过对授课教师进行思政培训,使他们通过协同学习,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进而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价值导向的完美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3.2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3.2.1 课程内容与价值观相融合

教师在讲授体质概念时,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体制是先天形成、后天定型,其形成与先天和后天均有密切关系。这时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告诉学生,凡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先天因素虽然很重要,但后天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凡事应坚定理想信念,不抛弃,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才能不断进步。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体制的概念,也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3.2.2 课程内容与哲学教育相融合

教师在讲授中医基础课程中的哲学基础这一章时,学生认识到哲学是人类探索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活动。元气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都是中国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教师结合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使学生能够辩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我。

3.3 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教师若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程思政,缺少实践性和活动性,那么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在给中药班的学生讲解完中药材的特点和药理功效后,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以生地黄和熟地黄为主题,剧情是由于庸医不知道炮制不同其功效不一样,错用生地黄和熟地黄,造成耽误治疗的后果。社会庸医害人的现象引申出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

总之,高校应结合习近平新时代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思源,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二者协同育人。在具体工作中,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进而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基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不等式”基础巩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整式”基础巩固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五抓五促”夯基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