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国汉教授“和解少阳”运用举隅*

2020-01-10徐萍利杨学惠

中医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枢机水液少阳

杜 磊,徐萍利,杨学惠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2.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 400042)

杨国汉教授是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治疗脾胃、肿瘤、妇科等多种疾病。《伤寒杂病论》是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一分为二,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1],两书原本来自同一书,虽然重点不同, 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读中常有学者将两书互参,多有所得[2-3]。杨教授研读医经、勤于临证三十余年,长期致力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探索和思考,对“少阳病”理解颇深,临证活用“和解少阳”之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杨教授运用“和解少阳”法之经验介绍如下。

1 少阳之内涵

《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少阳为四象之一,阴爻在下,阳爻在上,代表少阳从阴而生,向阳而化,在阴阳消长的过程中,少阳处于中间阶段,有阴分而初具阳气,主升主动[5]。从脏腑经络看,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少阳的循行部位包括头、耳、目、胸胁、腹部等。六经八纲论伤寒之代表胡希恕先生亦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阳证,半表半里的部位在胸腹两大腔间,乃诸脏器所在之地[6]。

2 少阳之生理

2.1 三阳离合,少阳为枢

“少阳为枢”出自《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记载的“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少阳在半表半里间担任阳气内外运行之枢纽,故为枢,是表里阳气运行的重要通路。

2.2 通调水道,运行气血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指出少阳三焦经主疏通气、血、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通利,则如《灵枢·营卫生会》之“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各司其职,令水火气血运行自如,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2.3 枢利气机,调畅神志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少阳枢利功能正常,则人体精神活动正常。胆经与三焦经同为少阳,经气流通,启枢在胆而运阳,沟通枢机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维持枢运之恒定在三焦[7]。《素问·奇病论篇》云:“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少阳胆经不仅可决断肝之谋虑,调畅情志,还可协调多个脏器功能,影响神志。

3 少阳之病理

少阳为病,枢机不利,常导致气、血、津液的运行失调,亦不乏神志的改变。少阳之病因多由外邪侵袭,或少阳本经自病,或他脏所及。病至少阳,或表现为正邪纷争,进退交错,以往来寒热为特征,或出现胆火内郁、三焦失利,以胸腹胀痛、寡言少语、心烦喜呕为主证,或阳气运行不畅,津液内停,以腹痛、下肢浮肿为主要表现。

少阳枢机失运是其病机之核心,但在具体患者身上,枢机不利的表现重点却不尽相同,或邪气未尽、正邪纷争、表里不和,或气机郁滞、上下不通,或血虚夹瘀、水液内停。

4 “和解少阳”运用举隅

杨教授用“和解少阳”法除了治疗受凉感冒邪在少阳,或气冲腹痛,或妇女痛经、妊娠腹痛等标准证候外,还可运用该思路治疗多种临床疾患,取得良好的疗效。

4.1 和解少阳,通调阴阳气血案

例1 患者,女,48岁,2017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1个月余。现症见:头晕乏力,萎靡不振,动则气促,阵阵畏寒,口干苦,饮水不解。患者于半年余前曾性宫颈癌手术。舌淡紫苔薄白根腻,脉沉而弦。西医诊断:①头晕待查(后循环缺血?良性位置性眩晕?);②宫颈癌术后。中医诊断:眩晕,证属少阳枢机不利,阳气津液不布。治宜和解表里,转枢运阳。给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处方:柴胡20 g,黄芩10 g,党参15 g,半夏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当归10 g, 川芎10 g,赤芍15 g,泽泻10 g,茯苓12 g,白术12 g。7剂,水煎煮时自加拇指大生姜。服药后患者诉头晕消失,乏力畏寒口干苦亦明显缓解,颇有出其不意之效。

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不得敷布,神失所养,故头晕乏力,畏寒肢冷;水道不利,津不上承,虚火内扰故口干苦,非真正津亏故饮水不解。脉沉弦提示为少阳证而非单纯虚证,除了“阴盛阳衰”的少阴病,患者精神萎靡、倦怠迟钝的状态可由气机郁滞不畅达、阴阳转合不利所致[8],故治疗重点在和解表里气血,使阳气周流、血与水液运行顺畅而解。

4.2 和解少阳,清热平肝健脾案

例2 患者,男,54岁,2018年6月10日初诊。主诉:口臭口苦2个月余。症见:口苦伴口干,口气臭秽,夜间睡眠差,心烦,口渴多饮;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曾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肝郁脾虚。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健脾。方选奔豚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处方:半夏12 g,葛根30 g,黄芩10 g,白芍10 g,川芎10 g,当归10 g,炙甘草6 g,桑白皮15 g, 柴胡20 g,桂枝10 g,干姜5 g,天花粉15 g,牡蛎10 g,牛膝15 g,益母草30 g。14剂,水煎服。经原方治疗1个月患者自觉口苦臭消失,心烦缓解,睡眠改善而愈。

按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十二经脉之浊气正常情况下从胃经口而出,维持人体的嗅觉、味觉功能。若少阳枢机不利,则浊气运行郁滞,嗅觉味觉失常而出现口臭口苦;阳郁化热上逆,内扰心神,故心烦失眠,口渴多饮。《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指出了疏肝对运脾的畅达作用,即促进协同作用,故以上处方加牛膝、益母草疏肝健脾,清热降逆平冲,兼除脾虚不运所致之水湿,使少阳枢机运转通利,阳气、水液运化复常而痊。

4.3 和解少阳,疏郁温阳案

例3 患者,女,23岁,2018年4月5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1年余。患者1年多以来面部反复出现暗红色痤疮,无明显瘙痒疼痛,屡服用清热除湿解毒药物而罔效。症见:后背怕冷,纳差,心烦,月经量少色黑,白带不多但呈粉样;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迟。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疖毒,证属阳郁阳虚,寒湿内停。治宜和解少阳,温阳祛湿。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柴胡15 g,桂枝10 g,干姜5 g,黄芩6 g,牡蛎15 g,半夏12 g,天花粉15 g,制附片6 g,苍术12 g,茯苓15 g,党参12 g,羌活10 g,葛根12 g。15剂,水煎服。患者复诊时面色较前红润,痤疮明显减少,部分愈合后的色素沉着变淡,怕冷感亦消失,纳差心烦改善,继以当归芍药散加妇科养荣丸善后。

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提出寒、湿、郁是痤疮形成的病机。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进一步指出:“阳气方泄,寒水制之,热郁皮内,湿邪凝结,遂为痤疿。”[9]明确阳气不达,郁于皮肤,兼寒湿凝结亦为痤疮发病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阳郁非阳亢火热之证,迭进清热除湿解毒之剂,徒伤中阳而阳郁如故,郁于肌表则疮疹频发,郁于上焦则心烦不安,阳虚则畏寒纳差,寒湿凝滞则经少色黑,白带凝结如粉。治疗以通阳温阳并举,健脾除湿同施,使温阳而不生热,除湿而不伤正,少阳枢机得复,全身阳气充盈,寒湿得化,痤疮自消。

5 小 结

《黄帝内经》奠定了少阳生理、病理、治则的理法基础,《伤寒杂病论》执简驭繁地提出了“方证辨证”的思想,在症状、方证与病机之间用“辨”字将三者巧妙连接,开启了中医学“方证辨证”的新时代[10],并从方药上做出了和解枢机、燮理阴阳、调畅气血水液的典范。杨教授认为:少阳既统领人体胸腹腔隙,经循头面耳目,又与厥阴互为表里,影响肝脾,所属范围颇广。若少阳枢机不利,则可能出现多部位、多性质的病变。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症状,当常念“少阳枢机”之功能,不忘“和解少阳”之法,跳出单纯“寒热虚实”的桎梏,灵活运用调少阳之方,“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以取良效。

猜你喜欢

枢机水液少阳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背后七颠百病消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