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礼”构建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

2020-01-10盐城师范学院杨日晨

天津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规则文明师生

■盐城师范学院 杨日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儒家思想以“礼”为核心,以达到“和”的目的。“礼”文化历经千百年发展,始终对社会治理产生作用。新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生活的重要途径与渠道,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习而不察的问题,如教师课堂教学过度依赖网络、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新媒体平台建设,亟待构建以“礼”为核心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

基于此,本文从“礼”文化核心要义出发,解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探究构建以“礼”为核心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具体实践路径:发挥“礼”文化规范导向作用、注重“礼”文化修养养成机制、强化“礼”文化社会控制手段、保障“礼”文化规范社会秩序,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建立高校校园文化中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文明空间规则,引导高校师生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一、“礼”文化核心要义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自周代开始,“礼”文化就作用于社会治理之中,并起到良好效果。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之所以形成民族,就是因为由“礼”文化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事实上,“礼”文化涵盖内容丰富,难以准确界定,但在社会实践中,“礼”文化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1.“礼”文化规范行为准则。早在古代,饮食、婚姻、生活都由“礼”文化延伸而来,“礼”文化为这些社会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准则。随后,封建社会强调“礼”文化重要性,比如长幼尊卑、君臣之仪等,“礼”文化对个体行为规范的作用不容忽视。

2.“礼”文化提升文明修养。在儒家思想中,“礼”文化主要用于社会道德教化,《论语·泰伯》中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要求社会公众能够将社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提升自身的文明修养,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空间。

3.“礼”文化强化社会控制手段。早在西周时期,“礼”已经具备法的性质,所谓“出礼入刑”,就指明如果不遵守“礼”,就需要受到“法”的惩罚,“礼”成为统治阶级管理社会的刑罚工具。随后,唐代《开元礼》、明代《大明礼制》都具有“法”的含义,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控制手段。

4.“礼”文化规范社会秩序。古代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礼”文化的外延,用于服务封建统治阶级,是统治阶级维系社会秩序的有效工具。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爽的网络空间。目前,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互联网文明自律,自觉抵制低俗、非法网络内容,努力构建清爽的网络空间。高校学生众多,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追求时尚,从一定程度上讲,高校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是网络文化的“风向标”,因此高校更应该重视网络文化建设,以生为本、亲近学生,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以制度为准绳,坚决抵制不良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学生需要借助网络完成的作业变多,一些学生直接“复制”“粘贴”,省略了思考过程。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更有学生借网贷、裸贷,这些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破坏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因此,高校要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文化,重塑网络空间文明之地。

2.健全网络管理,强化责任担当。高校应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成立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等职能部门,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加强网络舆情监督,构建网络文明工作机制,及时消除违反网络文明空间的行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以技术保障网络安全,注重师生信息保护。近年来,网络中时常爆发侵权行为、非法信息传播行为,互联网文明遭破坏。高校应利用技术优势,保障校园网络安全,注重师生的信息保护,防止师生遭受网络暴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4.积极邀请师生参与治理,畅通举报途径。单纯依靠学校并不足以清除网络乱象,高校应积极邀请师生、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治理,形成网络监督的强大合力,共同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确保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得以持续。

三、构建以“礼”为核心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途径

1.发挥“礼”文化行为规范导向作用,建立网络文化文明空间秩序规则。自古以来,“礼”文化就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发挥“礼”文化的行为规范导向作用,明确互联网文明空间秩序规则。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并没有明确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秩序规则,导致学校师生缺乏相应的规则参考,从而产生了违反网络空间秩序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可以出台《关于建立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秩序规则》。任何秩序规则都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利用明确的规章制度,确保师生了解在互联网空间里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一旦存在违反规则的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罚。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出台《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道德准则》,从道德层面对师生进行要求,起到约束作用。规则提倡先进文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消极颓废文化,确保在校园网络空间中,师生能够获取到更多正能量。

2.注重“礼”文化文明修养养成机制,引导高校师生提高自身文明素养。“礼”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人的文明修养提高,在互联网时代应借鉴“礼”文化中的精髓,提高网民的文明素养。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空间存在混乱现象,特别是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以“礼”文化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活动。比如开展“净网行动”“学校好网民”等一系列宣传,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素养在当今网络社会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自觉保持文明,妥善处理网络纠纷,规范使用网络文明用语。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师生形成正确价值导向。在互联网空间中,时常产生“骂战”“约架”现象,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屑于参与“骂战”“约架”等行为,当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校园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也就会逐渐减少。

3.强化“礼”文化思政教育的德育作用,明确破坏校园网络文化惩罚措施。从古至今,“礼”文化中都充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古代统治者通过“礼法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治理中,应当融入“礼”文化元素,以严厉的惩处措施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一方面,明确违反校园网络文明规范的行为。高校基于《校园网络文化文明空间秩序规则》,一旦学生存在破坏学校网络生态的现象,应根据规则进行严惩。另一方面,明确惩罚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破坏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的行为并未达到制度标准,但如果这种“恶小而为之”不得到相应的惩罚,则会逐渐引发严重的破坏行为。此时,高校需要建立公正、客观的处罚标准,对存在破坏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的行为加以制止。

4.保障“礼”文化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师生参与监督管理意识。“礼”文化应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礼”文化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监督监管部门,聘请专业的监督人员。互联网信息内容繁多,各大高校都应承担起监督管理责任,对学校网络平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甄别与管理,聘用专业监督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监督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删除学校各大网络平台中存在的不良信息,防止破坏校园网络生态的现象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师生监督力量,形成以“礼”为核心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力,有效提高监督范畴,降低监督成本。高校要畅通举报通道,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审查,并向师生反馈处理情况,对于举报内容存在偏差的,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鼓励师生做好持续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规则文明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请文明演绎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漫说文明
让规则不规则
对不文明说“不”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文明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