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1-09贵州省福泉市实验学校景自力

天津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初中生法治

■贵州省福泉市实验学校 景自力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及内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关注点不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把握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初中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借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指导学习生活。

例如,在开展“少年有梦”这一节课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使初中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学习和把握。教学过程中,结合“少年有梦”的教学内容,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以此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围绕“梦想”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表达,使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梦想。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指导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这一方式,激励学生构建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并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初中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构建素养培育平台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从而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境创设,联系学科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以加强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同时,借助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围绕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在交流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形象化,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并使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好分析和解决,以实现道德与法治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网络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有效的思考环境。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境的真实再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各类问题及现象发生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通过情境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进行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进行积极发现,联系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探究和分析,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社会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必须把握的一个关键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见解,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科知识点进行学习及思考,把握学科知识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开展“服务社会”这一节课知识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服务社会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所见所闻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联系这些好人好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社会,如何为社会服务,从而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以突出学科的社会实践性,进一步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识有效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借助于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知识灌输模式,注重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内化,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对学科知识进行优化理解,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助人为乐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作用得到有效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突出实践活动与教材理论知识点的整合,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内化理解,并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解决自己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初中生更好成长及发展。

五、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立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注重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标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分析和把握,从而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及思考,突出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进行把握,使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客观思考和探究,以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内化发展。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及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及进步。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初中生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品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