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确立与实践策略

2020-01-0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预设课程标准协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曹 忠

一、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确立依据

儿童协同体育的应然目标是指在实施儿童协同体育教学之前确立的目标,是一种应然的状态,在不掺杂外界因素的情况下,预期达到的一种理想效果、状态,是与实然目标相对的,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确立为儿童协同体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为儿童协同体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层级依据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它是教育的灵魂,支配教育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国家课程由政府制定教育方针(一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二级培养目标),再有专家确定各学科课程目标(三级课程目标),儿童协同体育根据前三级目标,逐级拓展、深化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四级学习目标),保持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教育学依据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正如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而儿童协同体育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建构应参照教育学的研究成果。

(三)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训练学依据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儿童协同体育的本质也是运动训练的过程,需要以运动训练学理论为参照。儿童协同体育要搞好,首先要设置合理的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儿童协同体育的应然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的普遍性目标,是一种预设的目标。学习运动训练学有助于体育教师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明确儿童协同体育的应然目标,掌握儿童协同体育训练的过程和方法,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的问题,顺利完成儿童协同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儿童协同体育目标的建构要以运动训练学理论方法为依据。

(四)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首先表现在对教师教育过程的了解,其次是对学生特点的把握,最后是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教师如何与教学方法进行匹配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预测并干预学生,从而为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二、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确立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协同体育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的需要和特点。因此在确立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二)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儿童协同体育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单纯指向学生的身体发展,还指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确立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发展目标,也应该确立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目标行为化、具体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三)全面性原则

每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个体,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有的儿童身体条件好,有的儿童心理条件强,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差异的客观存在,在确立儿童协同体育目标时,要考虑到儿童间存在的差异,尽可能使目标符合全体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四)预设——生成性原则

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的确立,其实是教学准备的一个过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预设的最低要求,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而预设的目标是可能改变的。然而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是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必须坚守的底线,是学生学习效益中可评价的部分。

三、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确立的实践策略

儿童协同体育是体育教学的具体化,是体育教学的创新式组织方式,根据体育教学的层级目标,体育课程标准是儿童协同体育的上位目标,因此对于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程度决定了儿童协同体育目标确立的准确程度。儿童协同体育应然目标确立的策略实际上就是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策略。

(一)替代策略

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某种主题替换掉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形成儿童协同体育的学习目标,如对于“通过体育学习学习与理解一些体育的健康知识,知道一些运动项目的专业术语”,用“蹲踞式跳远”替换“运动项目”便可形成蹲踞式跳远单元的一条学习目标。再如“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用“蹲踞式跳远”替换“田径运动”又可作为蹲踞式跳远的一条单元学习目标。

(二)拆解策略

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分成互有联系的细小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的方法”,不同环境可以拆分为“越过障碍”“高处跳下”,面临的危险可以拆分为“碰到障碍”“摔倒”,避险方法可以拆分为“正确的落地动作”“自我保护动作”。

(三)组合策略

运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者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有关联性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焦点,形成一个学习目标。如:“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变化”组合为“体验练习蹲踞式跳远时的心理变化”这一学习目标。

四、结语

儿童协同体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组织形式,突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协同意义,即协同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达成教育的目的。儿童协同体育的应然目标的确立是小学体育教学要达成的预设性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具体了,方向也就明确了。

猜你喜欢

预设课程标准协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协同进化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