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01-08杨彩芬

科教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首歌爱国爱国主义

杨彩芬

(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甘肃·兰州 730100)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和进步,爱国主义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使得人民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更有认同感,让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发展得更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在当今社会所包含的内涵就是让人民坚持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这三者精神的统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灌输一直以来都是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涵盖到课堂教学之中的内容,它一直涵盖到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全部课程之中,甚至说涵盖到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音乐教师启发、引导初中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的一门课程。初中音乐教育就是初中音乐教师对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美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为培养初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尽最大的努力。初中音乐教师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得当代的初中学生能够成为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青年。

1 明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找一些描写我国自然风光的曲目,让初中学生从这些歌曲当中去感受祖国的秀丽风光、大好河山。例如在学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首歌中看到一个满是桃花开放的优美的小村庄,那清澈的湖面上倒映美丽的桃花,在那美丽的桃园中一群孩童正在嬉笑打闹,小姑娘们害羞的表情就像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粉色桃花一样,这些一幅幅优美的景色就像一幅美好的画卷,向大家展示乡村桃源生活的那一份岁月静好。另外这首歌中还描述了战士们为了祖国的辉煌发展、为了家乡的宁静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宁愿一个人背井离乡到那寒风瑟瑟的、艰苦的边疆驻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学生能够在脑海里面勾勒出祖国的美好风景、感受到祖国的山河秀丽,这能够使得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日常的初中音乐课堂中就能够得到提升。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就有许多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从古至今优秀的领导者、历史人物的伟岸形象、中华人民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劳动人民的善良与智慧等一系列崇高的品质和精神。歌曲当中歌颂的民族英雄、爱国领袖身上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时刻与人民群众共进退的优秀品质,能够很大程度上的调动初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极大程度上的唤起他们的爱国之心、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情感。[2]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也包含在爱国主义精神里面,在歌唱《七子之歌》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险恶与丑陋,领会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激发起学生对新时代社会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感激和珍惜,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情操。

2 具体情境,诱发爱国主义情感

传统的死板教学方式很不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的领着学生一起分析歌词、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领会歌中蕴含的情感、领会祖国的大好河山美、领会人世间的美好情感,领会人情社会的美好发展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初中音乐教师还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上面展示一些与当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利用这些手段将歌曲中描绘的景象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景象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歌曲中包含着的情感,达到充分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演唱《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曲目时,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创作的,这首歌歌颂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中华民族悠长的文化、炎黄子孙的英雄气概。了解了该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这首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能够让初中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这首歌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演唱这首歌时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还可以播放一些黄河直击心灵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这首歌的内涵和思想情感。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学习歌曲之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自己组织语言描绘作品中表述的景象及景象,深化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态度,并且组织学生用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来演唱歌曲,再一次体会这首歌曲中蕴含的独特的美,激发出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3]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亲身感受向学生传达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这些音乐作品中体会人生百态、体会江河壮丽、体会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例如,在学习《送别》这首歌时,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与家人、与朋友离别时候的伤感来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在淡淡的歌声中感受到那种浓浓的离愁别绪、百感交集,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与家人、朋友分别时的那种不舍去歌曲当中找到共鸣。再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国歌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着乐谱和歌词自己轻声哼唱,细细的感受国歌里面蕴藏的爱国情感,领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大业的艰难历程,领悟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的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荣幸和自豪,从而进一步让初中学生树立起爱国主义热情、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和精神旺盛的时期,非常容易被激发出热情,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乐理知识、歌曲演唱的教学,而是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初中音乐教师自身首先应当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样浓烈的情感带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还要利用歌曲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3 举办具体活动,加深爱国主义情感

将初中音乐的学习与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有很多的方式可以采纳。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举办红歌比赛,将班上的学生划分成小组,小组同学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一首红歌的选择、了解背景、归纳情感、学习演唱、编排队形等。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首红歌的同时也对这首歌的背景、情感有了深刻的了解,能够让学生的演唱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情。其次,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4]自由组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音乐作品的爱国小故事,并通过话剧的形式将它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情感,更能让学生的家国荣誉感更加强烈。再次,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音乐剧,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在观看后组织一场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在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

4 结语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音乐课堂本身就需要具备的,而且还是增强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对民族富有认同感的必要途径。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尽最大限度的去给初中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去不断的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列宁曾表达过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奠定下来的对祖国的、对自己民族的那种深厚的、刻骨铭心的浓烈感情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观点。拥有了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国家和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也必然会拥有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也必然会拥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也必然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现自身情感情绪的方式,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以外,还要用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赞扬那些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坚持奋斗的音乐艺术大师,向学生肯定这些音乐大师的作品及影响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不断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首歌爱国爱国主义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