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护理人文修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0-01-08吴丽荣何叶成张春梅

科教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人文情境

姚 娟 吴丽荣 何叶成 张春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 年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1]基于多元的思想,教育评价需要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应用立体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进行全面评估,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2]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为基础,探寻适合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推动护理人文课程高效、长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1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理念

加德纳认为评价是“获得个体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3]多元智能评价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的,重视学生个体智能差异,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理念[4]认为:(1)考试不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在教学开展的不同阶段,评价有着不同的目标和特点,为被评价者提供有效的反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2)形成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辨识他们的优劣势,给予发展性的建议,使其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突出自己的优点。(3)基于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过程。学生个人即有优势智能,也存在劣势智能,为了客观反映每位学生的一般发展情况,突显其智能优势,应用多种评价手段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成长。(4)教学评价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智能发展的速度不同,评价方案需根据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表现出的差异进行评价时间和内容的调整。

2 护理人文修养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依据

(1)人文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人文护理的本质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促进护理学从本质与价值、目的与意义等方面对生命和健康的终极关怀。[5]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的核心内容,提供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价值的护理服务是当今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要素。[6]护理人员要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实施人文关怀,需要具备伦理道德、人际关系、语言文字、美学艺术、科学思维等多方面的人文修养能力。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

(2)“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要求。人文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人本主义的培养,重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提倡“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整体评价观如出一辙,为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提供整体观的教学评价,辨析优劣,取长补短,促进全面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让学生用人本、整体的理念服务患者,用道德法律和哲学思辨等社会价值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将人文关怀贯穿整体护理过程。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护理人文修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树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理念

发展性评价是多元智能理论重要的教学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是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关键。给予学生关注和鼓励,通过教学评价在提高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发现学生优势智能,了解其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师生间通过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方向,避免被动学习和被动评价。评价过程中,除了重视有目标的正式评价外,也要关注课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反馈的非正式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2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任课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但学生的言谈举止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展现,人文修养水平的提升,也需要长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培养和锻炼,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具科学性。多样的评价主体包括任课教师,也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企业等人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对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话语权”,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学会反思、审视。

3.3 制定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重的评价内容。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教学评价中,要重视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的掌握,这是衡量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以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在规定时间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兼顾的评价内容。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是指个体利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柔性过程,对事物或知识进行加工或整合的能力,以促进认识、理解、应用等刚性过程的能力。[7]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关注学生能否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3)突出情感、态度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内容。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要把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表现,通过教学活动中展现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

3.4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1)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通常用抽象的分数作为结果表达,主要用于甄别、区分与鉴定,忽略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的提升。质性评价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对评价对象的特征进行充分揭示,主要功能是沟通、反思、改进,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关注学生的表现,包含了评价双方的对话、交流、沟通与理解,最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8][9]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在于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采用质性、量性相结合的方式,更能体现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水平存在的问题,同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给学生创造自我完善和提高机会的同时,教师不断修正教学过程和内容,调整教学方案。[10][11]教学相长的模式,更能凸显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重视情境化评价。情境化评价是加德纳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教学评价模式,智能的情境性特点要求评价以情境为参照。情境化评价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全面观察和详细记录,通过学习者在情境中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行为和能力来评价学习效果。[12][13][14]情境化评价捕捉教学中的一切变动因素,给学习提供进一步的激励、指导和优化。基于此,在人文护理教学中重视情境化的教学评价更有利于考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关注学以致用的成效,对于帮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动态评价学生智能,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自我,也是人文护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人文护理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为培养“懂关怀”“有温度” 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人文情境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人文社科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