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淀自己,耐心扎根
——浅谈紫砂壶“荆竹迎春”的创作

2020-01-0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方器竹节迎春

余 颖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作为最受中国人喜爱的饮茶器皿,相对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言虽然算是后起之秀,但它自诞生以来,便以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不断开拓发展,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在不失中国传统本色的基础上将各种艺术形式贯通一体,发展至今早已超出了日常实用器的范畴,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工艺传承,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怀和思想,实乃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反应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独一无二的民族心理、生活状况、生活哲学等方方面面,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题材,是紫砂壶创作的常见形式。紫砂壶虽在现代工艺品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造型不断推陈出新、求新求变,以满足现代人日益多样化的审美和需求,但它的本质是传统的,因此,它的发展始终不能脱离传统,如今大多数紫砂器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或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加以改制创新,或以传统文化为内涵进行创作,或以现代审美为基础进行全新的设计,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失紫砂本质,并非一味标新立异。紫砂壶“荆竹迎春”(见图1)以竹文化为题材,一直以来,竹以独特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竹笋可食用,竹子可用来制作乐器、竹篓等生活器皿,竹子种于庭院中还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人们把竹当作生活之宝。不仅如此,竹子节节向上、四季常青、弯而不折,是刚正不阿、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的象征;竹子空心,是谦虚的象征;竹叶飘逸淡雅,是淡泊名利的象征。从古至今,喜爱竹子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王维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成为他们诗词书画创作的题材,给了他们无限的灵感,在他们眼中,竹子已经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高贵的人格。以竹入壶,将竹子高逸挺拔的形象赋予紫砂壶,将竹子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人格特征赋予紫砂壶,使作品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力量,以实现作品精神内涵的升华。

一般而言,紫砂壶造型可分为方器和圆器,方器以直线为主、刚劲有力,圆器以曲线为主、圆润饱满,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气质。紫砂壶“荆竹迎春”是典型的方器作品,选择方器为此壶的基础器型,以方器的刚劲映衬竹子的坚韧不拔、刚劲有力,十分应景,可谓宜情、宜壶,呼应主题。纵观整壶,四方形器身高挺有力,四个棱角屈曲而有力量,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显得刚柔并济,身筒饰以凸起的棱线,棱线清晰分明,给人以力量感,清新、简洁,棱线的位置恰到好处,显得立体生动,展现出竹子的生长轨迹;底足为榫足,撑起壶身,彰显出挺拔稳重之感;壶肩以竹节线转折过渡,更显清峻;方形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壶盖拔高,以竹节线修饰,与身筒浑然一体,展现出节节向上的力量与气势;流、把、钮皆以竹节为原型设计而成,三弯流转折有度、挺拔有气势,竹节线清晰明显;壶把上承、与壶流相互呼应,如同自然生长的竹节,美观与力量并存;壶钮如同遒劲的竹根牢牢地扎根于泥土中,遒劲有力,通过曲与直、拉伸与弯折的形态对比将其韧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品采用贴塑的装饰技巧,由壶流向壶身饰以一节枝叶,枝叶从壶流自然伸展而出,栩栩如生、刻画细致、经脉清晰,叶片自然飘逸,流露出清新自然的气息,平添了几分灵秀细腻,更显清雅脱俗。此壶选用优质原矿青段制成,色泽古朴而不乏清雅,细腻而隐含颗粒,不失粗犷刚劲,显得风雅而有力量。整壶造型精巧、结构比例协调,通过泥料、造型与装饰的相互搭配,表现出庄重有度、气势挺拔、刚柔并济的特点,展现出竹子在春天蓬勃顽强的生命力,又展现出其清雅高洁的气质,不媚不俗、清新自然。紫砂壶“荆竹迎春”通过刚柔并济的造型,展现出春的生机和希望,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启示人们:只要心怀希望、学会沉淀、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迎来春天,以此带给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静下心来,耐心扎根、持续努力。

紫砂壶是一门富含艺术语言的文化,作为现代手工艺品,除了实用价值,其文化价值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要实用观赏价值兼备,还应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唯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现代人的心理需求,融入丰富的情感精神,如此才能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共鸣,使紫砂艺术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方器竹节迎春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孙迎春美术作品
迎春
迎春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竹节人”中说“趣味”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