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之点画抒情略论

2020-01-07李晓琳张帅贺晓秋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李晓琳 张帅 贺晓秋

摘要:书家往往将自己的思想道德、喜怒好恶等情感体悟落于笔端,通过一点一画来传情达意,因此,书法可以说是抒情的艺术。研究書法抒情的源头流变及产生方式,关注书法抒情的价值评判,对于书法创作、书法教育与书法欣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书法抒情;书法教育;书法价值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006-02

如果说文学是借助语言文字来传情,那么书法则傍依点画来抒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正如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所言,中国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所以,字也可以说是抒情的[1]。

1书法抒情之源头

人有性情,这毋庸置疑。一般认为,所谓“性”指人的先天道德观念,所谓“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性情需要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抒情。其表达的载体多种多样,如文学、音乐、运动、绘画、舞蹈等,书法也是其载体方式之一。古代书论所说的书法抒情,大致源于《诗大序》中的诗歌理论。诗从哪里来?《诗大序》所言诗“发乎情”,说的虽然是诗,但延伸开来,指的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都具有“发乎情”的特征。因此,书法之抒情,可以说是傍依于文学而产生的。

从书法创作的层面上看,书法抒情,一般以为多存于行、草之中。唐代孙过庭《书谱》有言,“草以点画为情性”,这说明点画是传情的重要手段。唐人张旭的狂草最能代表书法的抒情特征,故蔡希综《法书论》说张旭“乘兴之后,方肆其笔”,“乘兴”即“情动于中”,有了情再“肆其笔”,书法必然生动且传情。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书法之美抽象难名,亦很难使其抒情具体化、个性化,也就很难引起普遍的共鸣和追求,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仍以张旭草书为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往时张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2]。”由此看来,所谓书法抒情,源于书家内心“观物”的结果,是外物通过书法成果来反映和投射人的内心情感。一言概之,书法抒情的真正源头在于人的内心。

晚明以来,特别崇尚心性,尤其是李贽等倡导的“童心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书法创作方面,帖学式微,碑学兴起,这也为标举“心性”提供了可能。清代书论家刘熙载在《书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情性者,书之首务也[3]。”他将抒情作为书之首务,这是对书法抒情最深彻的理解和表达。笔墨有什么样的性情呢?所谓的“笔性墨情”是指通过运笔、用墨以及章法布局的技巧,借以抒发内心的思想情绪。所谓“理性情”,则是如何认识自我,使人和书协调应和,以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个性和情感。

性情是人身上最可贵的东西。书家之作品,离不开性情这一要素。他们通过作品来书写其性情,而其作品也是离不开抒情。可见,书法可以引发艺术冲动,宣泄人的思想感情。

2书法抒情之生成

古人认为,书法的抒情,首先出自天然,正如万物有灵。孙过庭《书谱》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4]。”在书法的横平竖直、撇捺点画之间,以自然为参照,体现天地之心,表达风骚之意。这可以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一重境界。

书法的抒情,还应遵循秩序,有所节制。这表明书法抒情要以伦理为依托,是一种外在的规约,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二重境界。明代书法家项穆主张书法应如《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达性抒情而有所节制。

书法抒情还产生于书者的主动而自觉的表达,这是以人的道德、格次、情感等为底色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三重境界。比如,刘熙载《书概》云:“张长史书悲喜双用。”张旭身在红尘,有血有肉,有悲有喜,对于心中难以抒发的悲喜情感,必然借助草书来表现,这也正是所谓“喜焉草书,怒焉草书”。张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将视觉形象转化为书法作品艺术,即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艺术通感,引发艺术冲动,从而使感情得以宣泄。

由此,我们可以说,书法抒情之说带有一定的主观推想色彩。既然书法审美并不避谈抒情,那么,在书法创作中怎样来抒发性情呢?孙过庭《书谱》认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的意思是说,只有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要领,然后变化润饰,才可抒情。抒情与书法的体式有关,大概是喜楷体者好抒耿正之情,喜隶体者好表圆润之意,喜草体者好达狂放之志等。

又,东汉蔡邕《笔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5]。”其所言“任情恣性”,讲的是书法抒情,正如《笔意赞》讲“心手达情”一样。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体现作者感情的,但不能把自己束缚住了。因此,作书前,要“先散怀抱”,首先要让自己胸无杂念,神思飞越,作好精神准备,进入一种可以纵情抒发内心情感的状态,然后才落笔书写。作书之前,如果心里想着某件事而心怀情焦急或压抑,即使有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

3书法抒情之价值

如何来把握和评价书法中的“情”呢?张怀瓘《书议》中认为“迹乃含情”,其《文字论》亦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即是说要从书法的线条、墨迹中去把握书家的情感。但书法中含的是什么情,怎样从书法中见其心,却未能明言。对此,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情,嘉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6]。”陈氏一方面注意到了情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又具体地分析了以字体情的方法问题,虽然客观上未必尽然,但比起毫无标准地评价,已是一大进步了。古人的这些分析和论断,为我们评价书法抒情的价值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对今天的书法教育工作来说,我们在研究和评论书法抒情的价值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书法抒情的价值认识。书写艺术巧妙地将平实的笔画与生命情感融合一起,把文字作为线条运动的集合体,在横竖撇捺的线条运动中融入书者深层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卓越的书写,能够传达笔者的情感和对艺术美感的解读,给人以美的享受;卓越的书写,能够通过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来展现字的灵气,以运动着的气势展现字的灵魂。

第二,关于书法抒情的价值展示。由于书家各自学养、个性、气质等不同,其意境风格亦自不同。即便是同一时代亦不例外。譬如宋四大家:苏东坡,英爽豪迈,才气横溢,故其书气象恢宏;黄山谷,清峭雅脱,诗文超拔,故其书洒脱飘逸;米芾,颠狂无羁,文章奇险,故其书淋漓痛快;蔡襄,信义忠恳,诗文清丽,故其书端正高古。此正是刘熙载所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第三,关于书法抒情的价值启示。一是从书法欣赏来说,书如其人。我们对书法价值的评判往往与其作者的人品、道德、品行等联系在一起;反过来,我们也能从书写中大略窥见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和情趣等。如,写字洋洋洒洒之人做事往往不拘小节,大胆创新;结构疏朗的人大多性格豁达开朗,处事爽快大方;笔画缠绵之人,总是天生浪漫,好幻想,较为感性。二是从书法创作来说,这种书法评价的话语体系启示我们,学作书者要先学做人,即先要不断提升自我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因为只有这样,其书法才会表现出类似的旨趣和品质,正所谓“心正则笔正”“人正则心正”[7]。三是从书法教育来说,在书法教育和指导过程中,尽量先对书者的思想个性有一个先行考察,如性格开朗的人多让他练习颜体或赵体,性格内敛谨慎之人多让他选欧体或柳体。

4结语

中国的书法,不单单是写字的技法,更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这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提示了书法作为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契合关系[8]。书法的本旨,是通过艺术的书写,在点画篇章之间,蕴藏气韵,荟萃风神,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性格、志趣、情绪等多种精神要素,从而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启迪智慧。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韩愈.送高闲上人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刘熙载.艺概.书概[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陈思.书苑菁华(卷一)[M].北京:北京圖书馆出版社,2003.

[6]陈绎曾.翰林要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7]项穆.书法雅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吴彦颐.从“书为心画”到“达其情性”:兼论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J].中国书法,2017(14):146.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建设写字与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谈让小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几点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试论书法教育对学生自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