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于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的影响

2020-01-06唐凯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

唐凯艳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时,应用急诊护理的快速通道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救治时间影响。方法:本次研究2019年11月份-2020年8月份期间在我院急诊科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编号抽样分组,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将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结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接诊至确诊、转诊时间为30.25±8.56、48.75±12.96min,观察组为20.02±5.16、25.52±8.56min,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护理之后,8例残疾、5例死亡,致残率、死亡率为16.00%、10.00%,观察组护理之后、2例残疾、1例死亡,致残率与死亡率为4.00%、2.00%,P<0.05;没有采取护理措施时、对照组、观察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评分(81.32±5.31)分、心理(76.55±4.22)分,对照组(70.47±4.24)分与(64.72±3.23)分。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t=10.3982、9.2981,P<0.05)。结论: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利于缩短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有效性与患者舒适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41-02

在临床上,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危重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尤其急性脑卒中起病急。由于脑卒中疾病发展比较迅速,在短时间会导致脑部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抢救,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与预后效果,要及时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之中,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为常用抢救的措施之一,对于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缩短与抢救效果提高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2019年11月份-2020年8月份期间在我院急诊科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探讨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时,应用急诊护理的快速通道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救治时间影响,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中一共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患者均于2015年2月~2018年5月入我院抢救,所选患者被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所用护理模式为常规的护理流程,后者则联合急诊护理的快速通道干预。对照组中男女之比39:11,年龄跨度(中位数)46-75岁(60.25±6.15);26例脑梗死、24例脑出血。观察组男女之比35:15,年龄跨度(平均值)47-76岁(60.86±6.09)岁;27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两组脑梗死常规在进行比较后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所用护理模式为常规的护理流程,即接诊以后分诊,评估患者病情,对其实施急救,缴费,然后再接受相关检查,确诊之后将患者转入专科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该简单、准确地对急诊脑卒中患者进行分诊,对患者心率与血压等进行密切监测,构建静脉通道,同时需要进行化验与抽血。

观察组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1)护理人员培训,脑卒中护理路径的核心是实现快捷、连贯的同一时间内多科重叠救治的模式,对于护理人员配合度也有更高要求,所以需要统一培训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约束并规范其护理行为,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2)制订急诊护理路径,成立专人护理小组,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过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护理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制订出包括:接诊前、接诊、病情评估、急救护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3)将院前抢救措施完善,急诊室在接到抢救电话5分钟以内出诊,并积极进行院前抢救指导的工作,接到患者后立即对其实施面罩吸氧、解除心肌疼痛等处理,转运过程中各项护理操作要尽可能的轻柔,到院后开通绿色通道,提升救治效率;要求在15min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估,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给予患者心电图近乎、影像学检查及血液化验;患者进入急诊科30min后,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应遵照医嘱进行各类术前准备工作,并将患者转入至专科病房或手术室接受下一步治疗。

(4)做好物资与人员准备:接到120指挥中心的电话之后,对患者初步情况以及信息进行了解,及时做好救援车辆的沟通工作;接诊之前通过电话描述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将仪器、器械以及担架等急救物资准备好,仔细检查抢救器械与监护仪器。

(5)安排相关接诊人员在快速通道入口等待救护车归来,并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提前预留抢救人员,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开通奠定良好基础;在救护车回院之前的10min要再次确认患者病情,合理调整准备情况。

(6)急诊人员将患者接收到之后,便要马上对其病情进行平复,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呼吸以及意识,同时护理人员要行吸痰、开通静脉通道以及供氧等护理操作,送检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使得患者病情得以及时控制。

(7)在与各个科室进行协调的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并在15min之内严格按照医嘱行血生化、心电图、MRI以及CT等检查,若患者需要行手术抢救或者出现手术指征,则要做好术前用药、皮试、备皮、留置导尿管等准备工作,合理布置介入室或者手术室,以便于能随时对患者实施抢救,开展手术治疗。

(8)做好护理记录,在患者入院后接受急救的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并将患者实际情况、医生要求作为依据,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将相关检查仪器预留出来,以便于从快速通道對患者开展相关检查。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致致残、死情况、接诊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到行专科治疗的时间。(2)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环节评估患者的舒适度,每项总分100分,分值高低与舒适度正相关。

1.4资料分析

研究以后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这个统计学的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差异显著与否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可以表示成(x±s),数据之间差异是否显著用t检验,如果采取t、卡方检验显示显著差异,表示成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接诊至确诊、转诊时间为30.25±8.56、48.75±12.96min,观察组为20.02±5.16、25.52±8.56min,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

对照组护理之后,8例残疾、5例死亡,致残率、死亡率为16.00%、10.00%,观察组护理之后、2例残疾、1例死亡,致残率与死亡率为4.00%、2.00%,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

没有采取护理措施时、对照组、观察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评分(81.32±5.31)分、心理(76.55±4.22)分,对照组(70.47±4.24)分与(64.72±3.23)分。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t=10.3982、9.2981,P<0.05)。

3.讨论

3.1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也被称为脑中风,是因为脑部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脑部功能全面或者局部受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脑卒中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多发于老年人群,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存活下来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4]。在临床中,脑卒中大多都是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使得脑动脉系统产生病变,从而引发脑血管堵塞、痉挛等,抑制了脑循环,且伤害到了肢体功能,最终,引发偏瘫,危害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尤其在产生急性脑卒中后,没有及时进行救治,许多患者都具有意识方面的障碍、肢体方面的障碍等,提升了临床中对其实施治疗与护理的困难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急诊脑血管疾病,因脑血液循环障碍骤然发作所致,以一过性或者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在脑卒中病例中约占比 85%,残疾率、病死率均较高。一旦发生急性脑卒中,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或是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治愈之后依然有后遗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有研究[5]中指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抢救时,应用高效、合理的护理服务,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残疾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有学者[6]在个人研究中表示,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也被称为脑中风,可将其归为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范畴。相关文献报道指出该疾病通常是因为脑部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脑部功能全面或者局部受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脑卒中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

有资料[7]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多发于老年人群,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存活下来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有学者研究中指出,在临床上,冠心病与高血压等属于脑卒中这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因为这类疾病会引起脑动脉病变,引起脑血管痉挛与堵塞,导致脑循环受到抑制,导致肢体受损,甚至于引起偏瘫,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相关人员[8]认为在产生急性脑卒中后,没有及时进行救治,不少脑卒中患者会存在肢体与意识障碍,导致临床医护工作难度加大。再加上,急性脑卒中因为长期卧床,会出现尿路感染与压疮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临床抢救效果,严重者会引起护患纠纷。脑卒中是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加之,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极易发生静脉血栓与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需要重视治疗过程的护理配合。

3.2急性脑卒中患者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有效性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不仅能够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此外,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通常需要多科室参与救治,护理难度较大,发病之后6h为最佳救治时间。研究显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接诊至确诊、转诊时间为30.25±8.56、48.75±12.96min,观察组为20.02±5.16、25.52±8.56min,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以往所用的传统护理流程具有诸多项目,包括挂号、登记、病情评估、缴费等,会明显耽误救治,促使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以规避以往传统护理措施的缺陷与不足,使得急诊抢救效果提高,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治疗。

另外,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护理之后,8例残疾、5例死亡,致残率、死亡率为16.00%、10.00%,观察组护理之后、2例残疾、1例死亡,致残率与死亡率为4.00%、2.00%,P<0.05。此次研究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流程相比,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以将急性脑卒中治疗疗效提高,将患者抢救时间缩短。这可能是因为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之后,删减了与抢救不紧密的相关项目,就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是近年来在急诊科室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抢救,科学的应用医护人员丽娘,将医護人员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提高。

并且在对脑卒中实施快速通道护理时,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互相合作,将抢救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护理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增强,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也较常规的护理获得了极大地提升。此次研究得出,没有采取护理措施时、对照组、观察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评分(81.32±5.31)分、心理(76.55±4.22)分,对照组(70.47±4.24)分与(64.72±3.23)分。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t=10.3982、9.2981,P<0.05)。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急诊快速通道的开通可以使得患者舒适度提高。究其原因,通过急诊快速通道可以使得患者更早、更及时的获得治疗,促进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也就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功能,实现舒适度的提高。

综上,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配合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護理干预,可以将患者抢救的时间与转诊时间缩短,同时能够将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抢救的有效性提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菊蕊.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307-1309.

[2]谌礼辉,刘卓.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8):1079-1080.

[3]古贱秀,罗秋兰,蒋志民.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基层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DNT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47-48.

[4]李文苹,王倩.急救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与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80-82.

[5]李秀云,龙军成,赖勋耀,等.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构建的急诊绿色通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6):938-940.

[6]李叶华.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41,155.

[7]王春英,张颖.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患者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46-2049.

[8]谭春兴,李共甜,尹月萍.动态急救护理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中的效果和措施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2):291-292.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