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6-01-11樊秀枝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致死率急性脑卒中

樊秀枝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84例(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效果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 致死率(8.89%)、致残率(35.56%)低于对照组(21.43%、51.19%), 急救满意率(91.11%)高于对照组(75.00%),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急救时间, 降低致残、致死率, 提高急救满意率,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致死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94

院前急救工作有“险、急、重、危”特征, 患者家属精神高度紧张, 其难以理智配合急救, 该阶段抢救不慎十分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医院院前急救出诊中30%为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包括急性脑卒中[1]。急性脑卒中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迅猛, 因此抢救时间非常宝贵, 一般认为发病3~6 h为抢救黄金时间。建立高效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死亡风险、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本院将急诊护理路径成功应用于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急诊科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2013年1月前常规急救护理救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0例, 女40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4±7.2)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1±12.23)min;其中53例缺血性脑卒中, 37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6.30±2.10)分。对照组男60例, 女24例;年龄45~87岁, 平均年龄(57.8±9.7)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8±11.45)min;其中50例缺血性脑卒中, 34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GCS评分(6.25±2.08)分。纳入标准:与《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相符;首次脑卒中发病。排除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尿失禁、肝肾心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接到呼救信号后立刻出动救护车到达现场,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对症处理后快速转送医院。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①接到120呼救信号后1~5 min出车, 路程中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史、用药情况、肢体活动及意识状况, 判断病情, 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基本救助措施, 如清除口腔异物、禁止搬运患者、使患者头部抬高等;②现场处理:快速观察患者瞳孔状态, 检测生命体征, 根据院前GCS评估, 确定抢救方案, 建立静脉通道, 甘露醇静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 对血压过高者予降压处理,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入院;③转运中护理:昏迷者去枕头平卧, 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估计为脑出血则将其头部抬高30°以防止窒息, 使其头部与行进方向相反可避免刹车造成再灌注, 途中保护患者头部避免震荡;④急诊准备:回院途中联系急诊科, 准确告知患者病情, 提前准备抢救仪器、药物, 联系放射科MRI及CT室, 抵达后告知急诊科医务人员患者病史、病情、用药情况等, 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所用时间, 将出诊至现场定为第一时间段, 将现场至医院急诊科定为第二时间段;对比两组致残率、致死率;使用自拟急救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满意率(满分100分, ≥85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救用时对比 观察组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用时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经急救后致残率、致死率对比 观察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家属急救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满意率为91.11% (82/90);对照组满意率为75.00%(63/84)。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 P=0.0027<0.05)。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使老年人口不断扩大, 脑卒中成为老年人三大疾病之一, 其致残率高达70%~80%[3]。急性脑卒中起病突然, 病情发展快, 较短时间内便可危及患者生命。院前急救速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改善以往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救系统, 缩短急救时间, 为患者生命安全争取更多机会。

院前急救是对危重患者入院前的医疗救治, 以争取有效救治时间为目的, 经一系列处理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再送至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急救第一原则是“高效”, 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出诊, 急救人员必须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 使救护车随时处于应急准备状态。观察组中, 急救人员从接到急救信号到现场最快为6 min, 最迟为28 min, 平均时间(18.20±5.69)min, 较对照组的(25.36±7.43)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时间的缩短依靠完善的急救系统、医生检查及指示时间缩短, 急救路途中及时联系医院急诊科, 简单准确地阐述患者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等, 充分利用了行程时间, 使急诊科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大体情况, 为判断病情、制定急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从而保证接收、诊断、抢救工作连贯性[4]。观察组第二时间段平均用时(30.56±8.46)min, 明显较对照组(42.56±9.64) 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时间的缩短得益于急救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 急性脑卒中病情危重紧急, 因此必须增强急救人员心理素质, 做到临危不乱, 娴熟使用急救技术,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5]。观察组急救时间显著缩短, 为患者有效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有利于改善预后, 因此该组致死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得到更多患者及家属认可, 本研究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 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 降低致死、致残率, 提高急救满意度,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践探讨.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 5(7):645-646.

[2] 李兵飞, 杨洁. 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1(5):92-94.

[3] 刘萍.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3, 26(2):361-362.

[4] 吴然. 112例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9):1538-1539.

[5] 谭承雯.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1):54-55.

[收稿日期:2015-06-29]

猜你喜欢

致死率急性脑卒中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犬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探究
中温乳化肠中凝结芽孢杆菌芽孢萌发及热致死规律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净水剂对红线虫的毒性试验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