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实施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29期
关键词:习俗创设价值

韩 晓

(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山东东营 2575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节日。既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蕴含悠久文化的我国传统的节日,又有劳动节、妇女节、元旦等全世界共同庆祝的国际节日和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等针对特定群体的节日。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作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节日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一、节日教育实施的价值

节日教育的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通过开展节日教育可以实现该目标。

二、节日教育实施的现状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节日的教育价值,都将节日作为一项教育任务纳入到每年的教育计划中,并根据节日的不同开展不同程度的“庆祝”活动。国庆节、元旦、六一这样的节日会开展大型的活动,端午、母亲节、劳动节这样的节日会开展小型的活动。各种节日在幼儿园准时、准点的开展过去了,幼儿从中得到的却只是感受了热闹、了解了知识,实现了认知层面的目标,却很少实现情感层面的目标。节日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只是一个特定的日子,一个会热闹的日子,而不是一个激发情感的日子。而且在教学计划之外再开展大大小小的节日,也给教师增添了很多的工作量和负担。

尽管也认识到节日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够在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实施节日教育,为什么发挥不出节日教育的价值?究其原因:

(一)节日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虽然在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节日,但是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发展,在幼儿园中更多的是侧重于传统节日的开展,对于其他节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幼儿对于节日的了解不够全面。从教学层面来讲,节日教育的开展应该满足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需要。但目前在幼儿园开展的节日教育更多的是满足了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需要。通过开展节日教育,幼儿了解了节日的由来、习俗,学习了与节日有关的诗词,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绘画等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所学。但是在行为层面却较少提供真实的体验机会,幼儿无法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受。正是基于此,节日教育变得和其他活动没有什么差别。

(二)节日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

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几乎每个月还有一些其他的节日,常见的有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等,还有全国爱耳日、世界地球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等。每个节日设定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但是每个节日都过,对幼儿、幼儿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三)节日教育的实施途径过于单一

目前幼儿园中开展节日教育以集体教育活动为主,会根据活动适时的开展一些大型活动(以亲子活动为主)。与大型活动相比,集体教育活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开展,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仅限于节日当天或前后几天中的一天。而且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将节日的由来、习俗、演变等融合到一起放到集体教学活动中,这样导致幼儿对节日的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上。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是楚国人在最初纪念屈原的时候并不是包的现在这种三角粽,而是在竹筒装满糯米,类似竹筒粽子。成人不把过去的历史传递给幼儿,幼儿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端午节的粽子就是现在见到的三角粽和长方形粽子。在活动开展时以幼儿园为主,即使是组织亲子活动,也只是需要家长按照幼儿园的流程进行,没有发挥家长的主动性。

三、节日教育的实施

如何有效的利用节日开展活动,发挥节日的教育价值成为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幼儿园的发展实际,采用当今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将主题活动与节日教育相结合,选择适宜的节日开发节日课程成为一种符合发展趋势的选择。

(一)确定节日主题的内容

①深入挖掘节日的价值。只有挖掘出节日的价值,才能更及时深入地开展节日课程。教师在选择节日开展节日课程之前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节日课程,包括节日的由来、演变、习俗,与节日有关的故事、诗歌等。只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了节日,才能认识到其价值,才能在节日开展过程中体现其价值,才能将价值准确地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情感的提升。

②选择合适的节日开发课程。节日课程的开发既要选择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传统节日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要选择对特定人群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本着一月一节的原则,每个月选择一个合适的节日确定一个节日主题,一个主题进行四周。每月的节日主题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周周五布置下个月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园本大教研的形式教研出主题活动开展的大框架,以年级组小教研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填充,具体包括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的开展等。各年级组、各班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完善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

①将节日融入到环境创设之中。在班级室内外环境创设时,室外走廊墙面、室内主题墙要专门开辟节日教育专栏,在区域活动中相应的材料。根据不同的节日课程在每个月月末提前进行环境创设,一方面让幼儿对即将开始的节日课程有初步的了解,一方面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探究与这一节日更相关的更多知识。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实物的投放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同时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创设一小部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鼓励幼儿对环境进行丰富,在环境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借鉴四季桌的形式,在幼儿园门厅处布置专门的节日展示角。教师集思广益在节日课程开展前进行布置,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各班级轮流布置。通过门厅展示角的布置让幼儿一进幼儿园就接触节日、了解节日。

②围绕主题细化节日内容。主题活动的实施需要有内容支撑。围绕节日主题以及节日的构成,在开展节日教育时划分为“节日由来”、“节日饮食”、“节日习俗”、“节日诗词”、“节日故事”等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幼儿在细化的节日内容中更加深入的了解节日[1]。对于“节日由来”可以采用经验传授的形式,通过观看动画片、科普视频等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节日饮食”则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去制作,并进行品尝。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节日饮食。“节日习俗”同样可以有选择的让幼儿进行体验。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但是在北方茱萸比较少见,就可选择登高的习俗让幼儿去体验。“节日诗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诗词内容进行教授,让幼儿了解诗人对于节日的描述,感受诗词背后的情感。“节日故事”结合传说、神话等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

③以幼儿为主体,构建节日课程体系。构建节日课程体系,设计节日课程活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预设和生成相结合。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确定要预设的内容,并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各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适宜的活动设计。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2],结合当月节日主题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开展节日课程主题活动时为幼儿创设了有利于达成活动目的的教育环境,以多元形式结合的综合性活动为主。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还应该加入幼儿、家长。让幼儿说一说在活动的所学、所感,让家长说一说幼儿活动前后的变化。在评价的形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④运用多种资源,增强主题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社区等多种资源。鼓励家长巩固和丰富幼儿在幼儿园中所学的节日课程内容。既可以通过经验的传授进行丰富,也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的体验机会。鼓励幼儿在节日时走进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丰富幼儿的体验与感受。

在主题背景下开展节日教育,把节日教育做细、做深,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节日氛围、体验节日内涵,才能实现节日教育的价值。

猜你喜欢

习俗创设价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