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实践研究

2020-01-04蔡舒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实践

蔡舒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活动时,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优化德育内容,对德育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促使学生自主地融入德育活动中。因此,可以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研究,探索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实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地精神财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影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發展过程中,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吸收,传统文化在每个发展的历史阶段,都有能够为社会所用,对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完善,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小学德育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精神文化方面,如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等,也包括物质文化方面,如史书典籍,建筑、各类博物馆等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小学德育重在“育”,从一定意义上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追求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将小学生带入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实践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相关的情境创设中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现与环境要素的互动,在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高尚的人格和坚强意志等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这个过程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三、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实践的策略

策略一:开展中华经典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诵读。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够大概了解我国的传统典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品格,还能了解不少历史典故,从而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策略二:依托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关节庆的班队活动。学校可以依托一些传统节日或者特殊节日的良好契机,鼓励班级开展主题鲜明的班队会活动。策略三: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是孩子们童年成长的主要基地。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即使是操场上的一棵古树,班级里的一块板报,走廊里的一幅国画,甚至是墙壁上的一句名言警句都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需要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校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更容易深入童心。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精神财富,唯有将其良好的继承和发展,才有助于其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当前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为小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士国.做有根有魂的教育———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5).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传统文化实践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