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

2020-01-03潘加卓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思维

潘加卓

初中阶段是学生头脑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转变,但是抽象思维需要具象思维的支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快速提升。教师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不断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状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思考上,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讲、懒于思考的教学弊端。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要素

1.互动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就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而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其他的修辞手法,进而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和巩固。

2.启发性

除了互动性之外,有效教学提问的另一大要素就是启发性。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当成知识的载体,通过教学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相对于关注问题的答案,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就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提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对作者在文章中所传递的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刻的把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品的现实意义,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就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有效提问环节的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教师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所提的问题覆盖范围有限,缺乏一定的全面性,每次提问都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无法从整体上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是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所设计的问题无法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也无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的教学效果受限。

再次,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多数教师都只是用“对”“错”“很好”“不全面”等单一的词汇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好在哪”“缺什么”,导致其学习比较盲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由于教师的提问以常见问题为主,对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参与问答的积极性较差,对自身的发展和教学的推进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提问策略

1.深入了解学情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具备以上效用的,教师需要在实施有效提问之前,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展需求,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教学提问,让学生不至于因为问题太简单而失去思考的兴致,也不至于因为问题太难而对自我产生怀疑,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而是以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

2.设计提问要点

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问题,深入挖掘语文知识和课文内涵,这样才能发挥出提问的作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該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不要提出跳跃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不成体系的。另外,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类型,不能没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这样不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应该结合本节课讲授的语文知识,提出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教师不应该只提选择性的问题,也不要讲述纯理论的知识,这样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创造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灵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授语文知识时,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已知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学习陌生的知识,从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思考型问题,思考型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灵活变换题型

不管是选择题、事实题还是思考题,单一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变换问题的题型,就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会太过平淡,也不会太过紧张。教师应该灵活变换题型,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制定的问题并不都适用于所有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差距会越来越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问题链。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提出语文问题后,应该让学生有充足思考的时间,自己在讲台下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在《观沧海》一课的讲授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设计关于作者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信息?”学生会回答:“曹操建立魏朝,被称为魏武帝,庙号太祖;曹操爱好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比较高。

(2)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普遍喜欢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提问时也会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靠拢。这导致在语文课堂中回答问题的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考量全班同学,多和中等生、学困生进行交流,关注这两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调整提问方式

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态度平和的教师更能让学生与之形成共鸣。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有差别对待,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语言的条理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

(1)语言条理清晰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能够理解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模糊的提问会让学生不能尽快找到清晰的学习思路,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问题表达的重点,这会耽误语文的教学进程。有时,学生会误解教师的提问,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运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理解问题,并投入思考,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这才是好的课堂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不同的场景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将问题通透地陈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态度积极向上

课堂提问是反馈信息的重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在良性互动中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如果教学效果好,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就是科学有效的,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适应的。如果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在学生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教师就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思维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