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皮瓣干预对行植皮联合游离肌瓣移植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1-03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肌瓣血运植皮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四肢外伤性缺损多由生产意外、交通事故所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患者多伴肌腱等组织外露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处理不当易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截肢,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游离肌瓣移植联合植皮术可对损伤区域进行由内到外的修复,但其对术者技艺及干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配合以有效的干预方式十分必要[1]。本文对该术式患者实施针对性皮瓣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四肢外伤性缺损患者,均行游离肌瓣移植联合植皮术。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常规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2~39岁,平均(27.45±7.15)岁;缺损部位:上肢缺损19例,下肢缺损27例。观察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1~43岁,平均(27.53±7.47)岁;缺损部位:上肢缺损20例,下肢缺损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入院宣教、药物干预及术前准备与检查、术后康复锻炼等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对性皮瓣干预,包括:(1)术前供区皮肤准备。每日清洗3次并予3~5 min热敷,加强血运及皮肤防护,减少压迫。(2)术中干预配合。对患者进行安抚,并积极配合手术。(3)术后皮瓣干预。早期密切观察植皮孔隙肌肉渗出与色泽,植皮孔隙处干结后,可消毒后于孔隙处用针轻刺观察渗出情况,色泽暗红、渗出过快或无渗出并逐渐加重者及时处理;术后3 d末,每小时定时定位检测皮肤温度,术后3~5 d,2h/次,5~7 d,4h/次,并与健侧温度对比,同时密切关注该处皮色,若温度异常或皮色苍白、触感较软、充血反应消失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其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1)术后皮瓣存活率;(2)术后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价,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佳;(3)肌力水平:依据肌力水平分级进行评价,共分为0-5级,其中0级为肌肉完全无收缩力,完全麻痹;1级为肌肉可见轻微收缩,不能带动关节活动,但有主动收缩力;2级为肢体在床上能够进行平行移动,可带动关节进行水平活动,但是不能对抗地心引力;3级为肢体能够对抗地心吸收力,进行关节主动活动,抬离床面,但是对抗不了阻力;4级为能够进行对抗阻力运动,但未达到正常水平;5级为肌力正常,运动自如;(4)术后恢复时间。

2 结果

2.1皮瓣存活率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为97.87%(46/47),常规组为82.61%(3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2)。

2.2复原及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复原时间短于常规组,肌力水平及FMA评分高于常规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复原时间、肌力水平及FMA评分对比

3 讨论

四肢外伤性缺损常规皮瓣修复多存在易感染、换药周期长、术后需行2次去脂术且外观欠佳等弊端。游离肌瓣移植联合植皮术可在患肢功能保存的同时恢复患处的美观,但术后也存在诸多缺点,进而导致术后效果不理想[2]。故本研究于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皮瓣干预,包括:术前供区皮肤精细化准备,保证良好的皮肤状态以便后期移植;术中加强配合,创造良好术中环境和术后对针对皮瓣血运、肤色、渗漏及温度行精细化干预;术后患处早期血运未曾建立,监测表皮颜色意义不大,因此空隙处渗出及肌肉颜色可反映移植组织的血运情况及是否有动、静脉危象的发生。5 d后移植皮片开始有血供建立,颜色由白转红,则表示皮瓣存活良好,反之应及时行手术处理。而移植区域皮肤温度可反映该处血液循环是否存在障碍,一旦患者表皮温度突降≥3℃,则表明有动脉或静脉血运障碍存在,应及时予以处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皮瓣存活率、肌力水平及FM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复原时间短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针对性加强四肢外伤性缺损患者围术期皮瓣状态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皮瓣存活率,促进患者术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瓣血运植皮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胫骨前肌肌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胫骨外露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常见神经血管肌肉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优缺点比较
臀大肌肌瓣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区褥疮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应用SimPlant软件精确匹配与缺损外形吻合的髂骨肌瓣行下颌骨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