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面粉配比硫酸钡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02吴晓伟

广西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钡剂硫酸钡排粪

吴晓伟 李 华 赵 霞

(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邯郸市 056001,电子邮箱:studydoctor@163.com;2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内科,邯郸市 056001)

排粪造影是指经肛门注入钡剂模拟生理性排粪,并对患者生理性排粪时的肛管直肠进行动、静态结合观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直观反映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直肠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可分析便秘的病因及分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2]。但传统钡剂灌肠后有腹泻感,力排速度快,摄片时机不易掌握,诊断准确率较低;另有患者反映传统钡剂无真实排便感,导致部分病变未激发或反应不到位[3-4]。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炒面粉配比硫酸钡制成仿真排粪造影剂,可获得较好的显影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9例便秘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经传统钡剂排粪造影结合感知功能检测、肛管动力测压和结肠传输实验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排便障碍型便秘(功能性便秘)的经产妇,年龄27~76(49.8±12.1)岁,便秘病程2~7(3.6±1.1)年;初治26例,复治43例;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14例、盆底疝6例、骶直分离4例和盆底肌痉挛综合征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钡剂排粪造影(A方法)及炒面粉配比硫酸钡排粪造影(B方法)。排除标准:(1)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及其他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3)妊娠期女性;(4)认知功能丧失者;(5)有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邯郸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检查过程遵守伦理道德规范;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传统钡剂排粪造影:检查前不禁食,提前2 h清洁洗肠。将去掉针头的一次性输血器与肛管连接,涂抹液状石蜡后缓慢插入肛门7~10 cm,用38℃~40℃ 0.9%生理盐水灌肠,每次500~1 000 mL;每次灌肠后约15~30 min可排便,直至排出无粪质清洁液体为止。清洁肠管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将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肛门7~10 cm,注入事先混合好的钡剂(50 mL硫酸钡混悬液+150 mL钡糊),待直肠充盈后退出注射器;嘱患者侧坐于DS-Ⅱ型排粪造影装置(上海众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调整坐姿呈舒适位,进行正常的排便反应;录制整个排粪过程,并拍摄静坐、提肛、力排时的X线片,拍摄范围包括肛门、骶尾骨和耻骨联合。检查中用轻松的语言与患者交谈,以缓解其精神压力。

1.2.2 炒面粉配比硫酸钡排粪造影:(1)配制造影剂。将硫酸钡粉剂(青岛化工厂)和炒面粉(北京瑞麦嘉禾商贸有限公司)按1 ∶1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并烘干。在400 g配制好的造影剂中加入开水约160 g,搅拌至糊状,待温度下降,将特制压力泵与16~24号专用软肛管(江苏苏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尾部衔接,将专用软肛管插入肛门内约15 cm,缓慢推注,推注完造影剂后退出肛管。检查前准备、检查体位、检查方法均同传统钡剂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1)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率。比较两种排粪造影检查方法对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外脱垂、盆底疝、骶直分离和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检出率[5]。(2)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觉。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患者接受两种造影方法的舒适度。以不适、疲倦、恐惧、折磨人等项目反映造影过程的舒适程度,各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无为0分,轻微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评分越高,说明该项目对患者造成不适感的程度越严重。(3)肛直角与肛门上距。肛直角指肛管轴线与肛直曲线的深顶点、肛直部后缘最凸点连线形成的后夹角,肛直角可用于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变化,采用直径为10 cm的半圆仪在X线片上测量;肛门上距指肛缘至耻骶线的垂直距离,用于评估会阴下降程度,用自制的放大尺在X线片上测量。分别比较两种造影检查时患者静息和力排状态下的肛直角与肛门上距。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方法静息和力排状态下肛直角与肛门上距比较 两种方法静息状态下肛直角和肛门上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排状态下,B方法肛直角小于A方法,而肛门上距大于A方法(均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静息和力排状态下肛直角和肛门上距比较(x±s)

2.2 两种方法对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情况 B方法的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疝和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检出率高于A方法(P<0.05);两种方法的骶直分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造影剂排粪造影对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情况(n)

2.3 两种方法患者的主观感觉比较 B方法的不适感、疲倦、折磨人评分均低于A方法(均P<0.05);而两种方法的恐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对两种排粪造影主观感觉比较(x±s,分)

3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食物纤维素摄入减少、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升高均导致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全球成年人中便秘的发病率约为16%,而在老年人中高达33.5%[6]。长期慢性便秘可致结直肠癌等疾病,且老年人排便时过度用力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造成死亡[5]。

排粪造影主要用于诊断便秘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及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7-8]。目前该检查的造影剂多采用钡剂。灌肠后钡剂可快速到达乙状结肠、降结肠,只有少部分存留于直肠,检查时患者需反复用力做排便动作,导致疲倦感增加,检查时间延长,受X线照射量增多,患者多有不适、疲倦、折磨人等感觉[9-10]。使用钡剂时,肛管松弛的受检者往往难以完成检查,且受检者力排速度快,不易掌握摄片时机,对便秘分型及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外脱垂、盆底疝、骶直分离、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检出率均不高[11]。炒面粉具有质量轻、干燥、吸水性强的特点,而且还含粗纤维,将炒面粉与硫酸钡按质量比1 ∶1混合不仅可减少硫酸钡的使用量,而且混合物还有一定的黏度,与正常粪便的效果相仿,且不易沉淀,患者容易接受,可满足造影检查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炒面粉配比硫酸钡造影时,力排状态下肛直角小于传统钡剂造影,而肛门上距大于传统钡剂造影,且患者不适感、疲倦、折磨人评分均低于传统钡剂造影(均P<0.05),说明使用炒面粉配比硫酸钡进行造影时,患者排便用力程度更接近日常排便,可减轻造影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直肠前突是由于直肠阴道隔较薄弱,在用力排便时负压增大致直肠前壁突入阴道后壁,形成囊袋,是最常见的排便障碍型便秘,发病率为30%~70%[12],力排时影像学表现为直肠前突深度>6 mm者即可诊断。直肠黏膜内脱垂多是由于盆底肌肉松弛、会阴下降所致,力排时影像学表现为肛上距>3 cm即可诊断[13]。盆底疝是指力排时小肠或乙状结肠经异常加深的膀胱直肠凹或子宫突入骨盆,形成滑动性肠疝;而疝内容物可将直肠挤压至骶骨表面,使粪便不能通过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以上的部分,从而导致便秘[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炒面粉配比硫酸钡造影对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疝和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检出率高于传统钡剂造影(P<0.05);而对骶直分离的检出率与传统钡剂造影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炒面粉配比硫酸钡造影对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结果优于传统钡剂造影的原因可能与前者的排便力度更接近正常排便、力排速度适中等有关。

综上所述,炒面粉配比硫酸钡造影对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结果优于传统钡剂造影,可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而且制作简单,避免了传统钡剂造影的造影剂残留风险。然而本研究仅对造影剂进行了优化,仍沿用传统检查方法,尚存在诸多不足,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方法和流程,以提高排便障碍疾病的检出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猜你喜欢

钡剂硫酸钡排粪
硫酸钡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应用改进DDARP方法纯化天然水体样品中硫酸钡固体的效果评价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PP/纳米硫酸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