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指完全离断再植成活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0-01-02张海峰刘壮于冰刘冠超孙硕宁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指断指清创

张海峰,刘壮,于冰,刘冠超,孙硕宁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手足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断指(肢)再植成功后远期效果远比假肢效果好,断指(肢)再植仅有一次急诊手术的机会,因此我们对于一切有再植机会的指(肢)体,都应该积极再植[1]。2013 年8 月我院为1 例右手5 指完全离断患者成功实施再植手术,再植拇指及手指全部成活,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35 岁,电锯伤致右手拇指及2-5 指完全离断。查体:右手拇指约于近节指骨干中部水平,示指、中指、环指约于近节指骨水平,小指约于中节指骨基底水平完全离断,右小指指腹皮肤缺损,创缘组织碾挫较重,创口布满泥土及木屑,污染较重。

伤后约4 h 在全麻下行再植手术,术中常规刷洗、清创,修剪创缘,去除污染较重及失活组织,短缩指骨0.5 cm 左右。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更换手术器械及重新铺单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再次清创,将右手断指及右手残端由两组医生分别处理,以缩短断指热缺血时间,清创完毕后将待植手指放入4℃冰箱保存[2]。应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右手拇指及2-5 指骨折,手术按照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次序依次再植。Ⅰ期修复断裂的指伸、指屈肌腱,应用10/0 显微缝线修复断裂的拇指及2-5 指指固有动脉5 根及指背静脉11 根,依先缝合动脉后缝合静脉的顺序进行,应用9/0 无损伤缝线修复断裂的1-5 指指固有神经10 根,于腕部切取中厚皮片,行游离植皮覆盖右小指指腹皮肤缺损创面。手术结束后,再植指体通血良好,指腹饱满,皮温皮色良好。

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绝对卧床1 周,及持续烤灯照射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 周开始给予局部红外线照射,并在医生指导下,未制动关节开始被动屈伸活动,以及患侧肩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及外展等活动。术后3 周去除石膏托。术后5 周患指开始主动屈伸活动,同时注意加强患者保护性感觉及感觉的再训练。术后3 个月,X 线片显示右手拇指及2-5 指指骨出现骨性连接,此时除了继续局部的物理治疗及患指的主动活动外,开始逐步加强抗阻力训练。在患手的力量及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开始各种日常活动练习,促进患手功能恢复。

图1 术前创面

图2 5指完全离断

图3、4 再植术后

2 结果

创口均Ⅰ期愈合,2 周后拆线,3 周去除石膏托外固定,术后6 个月,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术后1年,可用双手干活,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3],综合评定右手拇指再植术后等级分值为89 分,右手2-5 指再植术后等级分值为80~89 分,均属优,远期效果理想。术后3 年、5 年的随访评定结果未见明显改变(图1-4)。

3 讨论

随着我国显微外科水平的不断发展,多指离断再植成功的病例不断涌现[4],我们术中肉眼及显微镜下两次清创,最大限度保证清创彻底,减少术后感染机会及瘢痕组织的增生,争取最大限度恢复手指功能。两组医生同时清创,将待再植的手指放入4℃冰箱保存[2],尽可能减少热缺血的时间。关于组织修复的顺序,我们采用常规骨折固定-修复伸肌腱-修复屈肌腱-缝合指动脉-缝合指背静脉-缝合指神经的顺序进行。先修复伸肌腱时将手指固定于伸直位,然后根据伸肌腱张力,调整屈肌腱张力,修复屈肌腱,更有利于肌腱张力的调节;先修复指固有动脉,减少组织缺血时间,同时便于指背静脉的寻找,有助于加快手术进程。术后注意缓解患者精神及情绪压力,避免接触引起血管痉挛的因素,定时给予止疼药及润肠通便药物,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目前,手术已不再满足于再植手指的成活,更重视再植手指的功能[5-6],一个成活而没有功能的手指并不是患者及医生想得到的结果。对于虽能再植成活,但毁损严重、后期的骨折不愈合、血管神经等组织缺损、瘢痕组织增生严重致患指感觉及运动功能难以恢复,甚至影响邻近正常手指功能的病例,可考虑放弃再植[7]。再植患者应与康复科医生密切配合,早期进行手指的康复治疗,但不要忽视对感觉功能的再训练[8-10],以便让患者能够更好、更早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指指断指清创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魔法棒
缩略词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欢乐指指看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
断指再植12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