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出幸福来:教师的应然追求

2020-01-02刘金玉

江苏教育 2020年46期
关键词:骨气观念发展

刘金玉

教出幸福来,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一个不幸福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一个不幸福的学生也无法拥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一个教师不去追求“教出幸福”,就不是一个有理想的教师,就不可能真正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教师的“教出幸福来”,即,怎样的教师才是幸福的。

一是尽己之责,教出进步、发展的学生。教出了钱学森、屠呦呦这样杰出的学生固然值得骄傲,把大家认为不可雕的“朽木”学生培养成才更有成就感;只要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之下有了进步——可以是成绩、名次,也可以是体质、品格、能力等——就可以成就教师的幸福。某种程度上,学生是教师的“作品”,作品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不都是值得教师感到幸福的事情吗?

二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己。这种发展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相处获得。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真的只是学生吗?不,他们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能者为师,会者为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自己境界提升、眼界开阔、能力增强,不断充实生命、完善人格,不正是作为教师最为幸福的事情吗?

所以,教师“教出幸福来”的终极标准应该是——“学生成长,自己发展”。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好了学生,我们当然幸福,因为我们很好地履行了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获得了尊重,产生了影响,当然也很幸福。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师感到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俗的影响,走进了误区:被物质所迷,被金钱所惑,被职称所累,被荣誉所困。——标准错了,方向错了,即使身处幸福之中,也无法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啊!

要“教出幸福来”,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呢?

首先,教师必须拥有“四根支柱”。

一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学高为师”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必须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壮实起来,支撑起教师的人性,使“教”落实到位,使“师”充分体现。

二是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棘手问题,教师必须依靠教育智慧。这种教育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鲜活的,是灵动的,充满着教师的灵性。

三是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放宽眼界,拓宽视野,融通、融合、融入,精通所教学科,了解其他学科,从而真正推动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四是宽广的职业格局——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大的格局,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特别是遇到挫折、困难、失败之时,更应该心中有阳光,看到前途,看到希望,乐观对待,让生活充满诗意。

“人性”“灵性”“活性”“诗性”之四根支柱,让教师工作变得现实而浪漫。

其次,教师必须拥有“五大观念”。

一是全面发展的观念。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正确的育人目标,那就是全面育人。即不能只是教书,教自己的那一点点死的知识,而应该是教“活的知识”,既给学生知识,更给学生智慧,还要给学生品质。

二是人人成才的观念。作为幸福教师,必须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之才,可造之才,有用之才。这样,就不会放弃、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大众教育、公平的教育,而不是小众教育、精英教育,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尊重个体”的育人思想。

三是多元人才的观念。从不同角度看,学生是不同的人才,而这正是现实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只有不同,没有不好”“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教育思想,切忌只用分数、名次或所考取的学校评价学生。

四是系统培养的观念。人的成长本身就是系统成长,教师千万别把自己所教的这一阶段、这一门功课看成至高无上的。只有每个阶段都重视起来,每个方面都重视起来,使教育发挥系统作用,才能共同为学生成长添砖加瓦。

五是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教师更为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特别是身处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的时代,教师只有时时学习、不断学习、持续学习,才有资格教育学生。

“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元人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之五大观念,让教师工作变得从容而科学。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四种特质”。

一是扬在脸上的自信。教师要相信自己“行”“能”“可”。如果一个教师不自信,就会看不到希望,就会半途而废,就会怨天尤人,就不能教好学生。不管在什么情景下,教师都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这样就会产生无穷的勇气,最终支持自己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二是长在心底的善良。“善良”是人世间最为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贵的、纯粹的品质,不掺杂任何的私心杂念。我们教师的善良就是无条件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变好,全力以赴地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基。

三是融进血里的骨气。“人可以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要守住内心,不受外界名与利的困扰,必须靠骨气。这种骨气是永远的,是融进自己血液里的,是不需要他人提醒的自觉。

四是种在体内的坚强。很多教师幸福的背后是坚持不懈而又无人察觉的努力、奋斗、用心,他们面对着现实的诸多困难、挫折、失败、痛苦。但他们为什么仍然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坚强,他们具有永远不服输、坚韧不拔、永不退缩的优良品质。

“自信”“善良”“骨气”“坚强”之四种特质,让教师工作变得坚定而卓越。

那么,教师如何拥有这“四根支柱”“五大观念”“四种特质”呢?答案是成为专业化发展的教师。

因为教师是专业人员。作为从事教育专业工作的教师,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不仅知道教什么,更知道为什么教,怎样教效果才好;知道最终将学生引向何方,自己走向何处。

因为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所有的名师、专家,都是从新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教师就必须继续学习,持续发展。

因为教师是直接的研究者与学习者。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只有用适应学生、时代、环境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不断思考、不断研究。

因为教育日益成为具有高社会关注度的领域。当今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发展到“上好学”这一层面了。教育、教师要想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了让自己幸福,为了“教出幸福来”,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唯一的通道,根本的通道。

猜你喜欢

骨气观念发展
维生素的新观念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朽木颂
拓展延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