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个甘薯新品种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①

2020-01-01黄艳霞林子龙陈根辉郭其茂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食味紫薯甘薯

黄艳霞 林子龙 陈根辉 郭其茂

(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龙岩364000)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福建省种植甘薯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1]。甘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胡萝卜素、蛋白质、淀粉和食用纤维,已成为一种新型营养均衡保健功能食品[2]。选育高产、优质、美味的食用型甘薯品种日益受到关注[3]。许永清等[4]在2012年对21 份甘薯种质资源的性状与利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有2种以上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亲本选育营养价值高的品种。徐娟等[5]收集28份甘薯种质资源,对其产量和营养食味进行评价,探讨甘薯产量、营养与食味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近年来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甘薯品种10 个,对其农学性状、产量、食味、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总结新品种的特性,为甘薯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近几年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种:‘龙薯28 号’、‘龙薯31 号’、‘龙薯34 号’、‘龙薯35 号’、‘龙薯36 号’、‘龙紫4 号’、‘龙紫6号’、‘龙紫9号’、‘龙紫11号’、‘龙紫12号’。对照品种为‘广薯87’和‘福宁紫3号’。

1.2 方法

1.2.1 田间种植鉴定

2018年将所搜集的甘薯新品种种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试验基地,在生长期对株型、叶片、茎等进行观察记载,收获期对薯形、薯皮、薯肉等进行观察记载。收获时称取每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

1.2.2 外观评分

收获期调查大中薯数,对薯形、薯肉色、薯皮色、芽眼、根点、条沟开裂等进行综合评定,对外观进行打分评价,100 分制,0.5 分一档。对照以80 分计,其他品种参照打分。同时计算商品薯率。

1.2.3 食味评分

每个品种取1 个中等薯块洗净,编号,蒸熟,请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各3名,逐一评价薯块的香度、甜度、面度、黏度、纤维感等指标,然后综合评分,100 分制,0.5 分为一档。对照以80 分计,其他品种参照打分。

1.2.4 营养成分测定

收获后,选留每个品种无病虫害的薯块,用于测定甘薯营养成分。干物率用烘干法测定。将薯块烘干后磨成粉,测定相关营养成分:粗纤维参照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5009.10-2003);蔗糖采用酸水解—莱茵—埃农式法(GB5009.8-2016);淀粉采用酸水解法(GB5009-9-2016);蛋白质参照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5009.5-2016);维生素C 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GB5009.86-2016)。以上营养成分测定均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进行。

1.2.5 抗性鉴定

按照方树民等[6]、谢逸萍[7]的方法,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相关病害抗性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田间观察与鉴定

由表1 可得知,10 个品种中,除‘龙紫4 号’是长蔓匍匐型品种,其他都是半直立型。顶叶色以绿色居多,成叶色和叶柄都是绿色;叶形以心形为主,‘龙薯34 号’、‘龙紫薯4 号’、‘广薯87’是带裂片叶,有浅复缺刻和深复缺刻。薯形以纺锤型、下纺锤型为主。薯皮色有紫色、红色、黄色、棕红色。薯肉色以紫色、黄色为主。

表1 甘薯品种农艺性状表

2.2 田间产量表现及食味评价

由表2 可以看出,‘龙薯28 号’和‘龙薯34号’产量比对照‘广薯87’分别低5.11%和1.28%;‘龙薯31 号’、‘龙薯35 号’和‘龙薯36号’分别比对照高19.03%、23.88%和5.85%。紫色组品种与对照‘福宁紫3号’对比,鲜薯产量都高于对照,产量最高的是‘龙紫9 号’,鲜薯产量比对照高57.25%;‘龙紫4 号’、‘龙紫6 号’、‘龙紫11 号’和‘龙紫12 号’的鲜薯产量比对照分别高7.86%、6.05%、5.34%、11.17%。5 个非紫色组甘薯中,‘龙薯28 号’和‘龙薯34 号’商品薯率与对照‘广薯87’相当,达到90%以上;紫色组的商品薯率均比对照‘福宁紫3 号’高,‘龙紫薯4 号’的商品薯率达94.39%。10 个品种的外观评分均比对照‘广薯87’和‘福宁紫3号’高。在食味评分上,‘龙紫9 号’和对照‘福宁紫3 号’相当,其他品种都比对照高;‘龙薯28 号’、‘龙薯36 号’、‘龙紫薯4 号’、‘龙紫薯12 号’的食味有突出特点,食味评分均高于对照。新育成的10 个品种,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与对照相比,或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外观和食味评分上,均优于对照。

表2 甘薯品种田间产量及食味评分表

2.3 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甘薯不仅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因此,其热量只有大米的1/3,而且几乎不含有脂肪和胆固醇。同时,甘薯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8]。由表3可以看出,10个新品种粗纤维含量在2.4~4.0 g/hg,‘龙薯28号’、‘龙薯31 号’、‘龙薯34 号’、‘龙薯36 号’、‘龙紫9号’、‘龙紫11号’、‘龙紫12号’的粗纤维含量都比对照低,‘龙薯35 号’、‘龙紫薯4 号’和‘龙紫薯6 号’的粗纤维与对照相当。甘薯因富含膳食纤维而成为一种被人称道的健康食品。在甘薯育种中并不把粗纤维当作营养素的指标,但粗纤维含量过高时,会降低甘薯的口感。所以在甘薯品质评价中,把粗纤维当作衡量指标。

干物率是甘薯最常用的品质指标,并一直作为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改良目标性状[9]。表3 中,10 个新品种中非紫色组的5 个品种干物率与对照‘广薯87’相比,除了‘龙薯35 号’(25.66%)略低于对照,其他均高于对照。紫色组5个品种与对照‘福宁紫3 号’相比,‘龙紫4 号’(26.90%)略低于对照,‘龙紫薯12 号’(35.90%)较对照高6.77%,其余3个品种与对照相当。

甘薯营养品质主要指块根内的淀粉、蔗糖、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等成分含量及品质。甘薯富含碳水化合物,甘薯所含淀粉是其块根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淀粉品质是甘薯品种的核心和关键所在。10个品种的淀粉含量在57.0~85.9 g/hg,非紫色品种中,‘龙薯34 号’和‘龙薯35 号’的淀粉含量比对照‘广薯87’低,其他3个品种均比对照高,‘龙薯36’的淀粉含量高达84.1 g/hg;紫色品种中,‘龙紫4号’和‘龙紫12号’比对照‘福宁紫3 号’都高,其他品种比对照低。除淀粉外,蔗糖占有相当比例,并赋予甘薯以甜味。在本研究中,蔗糖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5.5~11.8 g/hg,‘龙薯35 号’和‘龙紫薯6 号’的蔗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龙薯34 号’和‘龙紫4 号’的蔗糖含量与对照相当,‘龙薯28 号’、‘龙紫薯9 号’、‘龙紫薯11号’略低于对照,‘龙薯31 号’、‘龙薯36 号’、‘龙紫薯12号’的蔗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低了65.15%、35.78%、49.07%。

甘薯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在蛋白质含量上,‘龙薯28号’略低于对照‘广薯87’,其他品种都分别高于2 个对照,其中‘龙薯35 号’、‘龙薯36 号’、‘龙紫薯6 号’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对照,分别高43.15%、37.65%、48.74%。甘薯中的蛋白质含量不高,约为2.3%,但比日常的主食(大米和面粉)高出许多[10],更重要的是甘薯中蛋白质的生物价效很高,其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WHO 推荐模式,所以甘薯的蛋白质能够很好地被机体利用。经常食用甘薯或者甘薯与其他食物混合的食品,能够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体质[11]。

维生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但很小量即能维持正常代谢机能的有机物质,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且不能合成的维生素。甘薯富含维生素C,自“九五”起,中国也将其列入甘薯国家育种目标中。并要求中国食用和食品加工品种的鲜薯维生素C 含量在10 mg/hg 以上。10 个品种的维生素C 含量变化幅度在20.9~47.8 mg/hg。

表3 甘薯品种营养成分分析

2.4 种质资源评价利用

表4 甘薯品种种质资源评价表

由表4可看出,10个甘薯新品种遗传了亲本的特点,‘龙薯28 号’遗传了‘龙薯14 号’的抗薯瘟、出粉率高、鲜食品质好的特点;‘龙薯31 号’遗传了‘龙薯9 号’产量高、抗蔓割病的特点;‘龙薯34 号’遗传了‘岩粉1 号’抗薯瘟、‘岩薯5号’食味香甜的特点;‘龙薯35号’遗传了‘岩粉1 号’抗薯瘟、抗线虫的特点,此外产量高,蔗糖和蛋白质含量也高。‘龙薯36号’遗传了越南紫薯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高、食味品质好的特点,此外,该品种还中抗黑斑病、线虫病、根腐病;‘龙紫薯4 号’遗传了岩齿红食味清甜的特点;‘龙紫薯6号’遗传‘龙薯14 号’抗蔓割、食味品质好的特点,且蔗糖和蛋白质含量高,抗黑斑病,中抗线虫;‘龙紫薯9号’的产量高、抗黑斑病、线虫病、根腐病;‘龙紫11 号’遗传‘龙薯10 号’抗蔓割病的特点;‘龙紫薯12 号’遗传越南紫薯品味优、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高的特点,该品种同时抗蔓割病、黑斑病、根腐病、高抗线虫病。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中‘龙薯36 号’和‘龙紫12 号’的食味评分高,但是其蔗糖含量却远远低于对照。徐娟等[5]在对28 份甘薯资源进行评价时也提出,甘薯食味与甘薯各产量性状、营养成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随着人们对甘薯保健功能的了解和认识,富含β胡萝卜素或者花青素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甘薯品种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甘薯的鲜食消费也随之通过主食蒸煮等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蒸煮食味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12]。

本研究中的甘薯新品种‘龙薯28 号’、‘龙薯36 号’、‘龙紫薯4 号’和‘龙紫薯12 号’的食味品质突出;‘龙薯28 号’、‘龙薯36 号’、‘龙紫薯12 号’的淀粉含量高;‘龙薯28 号’、‘龙薯34 号’是抗薯瘟亲本,‘龙薯31 号’、‘龙薯35 号’、‘龙紫薯6 号’、‘龙紫薯11 号’、‘龙薯薯12 号’是抗蔓割病的亲本;‘龙薯36 号’、‘龙紫薯9 号’和‘龙紫薯12号’是同时抗黑斑病、线虫病、根腐病的优良亲本。以上性状都可以作为育种工作中目标性状,在确定目标性状后选择亲本,利用单杂交、复合杂交或者回交等方法,选择杂交后代。种质资源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中国保留甘薯种质资源2000 多份,类型丰富,但育成品种绝大多数具有‘胜利百号’或‘南瑞苕’的血缘[13],导致中国甘薯遗传背景狭窄。在甘薯种质资源创新中,崔纪超等[14]提出用甘薯×木薯的中间材料再与甘薯杂交,为甘薯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中10 个甘薯新品种均具有两个优良基因,是优良的甘薯种质资源。

猜你喜欢

食味紫薯甘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紫薯粥变色实验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紫薯鸡蛋卷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豆仙糕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