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深度休闲研究进展

2019-12-27曹保彦邓琳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特质参与者

曹保彦,邓琳娜

(1.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合肥 238000;2.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4)

近年来,国家从宏观层面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提出了要求,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在体育领域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体育项目的政策文件相继颁布,体育服装、体育用品、体育影视文化、体育科技和体育竞赛表演等体育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了高品质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但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时代矛盾背景下,休闲体育如何可持续发展,何以在创造美好物质生活之余实现丰富精神文化的富裕,发展健康可持续的休闲生活方式,值得深思。

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作为一种特殊休闲形式,具有坚持不懈、生涯性、个人努力、持久利益、次文化和强烈的认同感等6种基本特质。休闲者积极主动地投入是个体创造高品质休闲生活的重要助推力。因此,本文以LeisureSciences和LeisureStudies等为主要文献来源,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体育深度休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以期为后续深度休闲研究提供参考。

一、深度休闲理论及体育深度休闲研究概况

(一)深度休闲及体育深度休闲的概念

休闲是一类具有相当大的乐趣而非压力的活动,深度休闲是一种特殊的休闲类型。深度休闲由美国社会学家Robert A. Stebbins正式提出,截至目前已有40多年的时间积淀。近年来深度休闲一词渐入国内学者的视野。我国学者对它的解释主要有3种:深度休闲、认真休闲和严肃休闲,且以“深度休闲”占主流(故本文采用“深度休闲”一词)。深度休闲一词经历了从缓慢萌芽到正式提出、由名不见经传到引人注目的发展过程。1982和1997年Stebbins均对深度休闲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直至2006年深度休闲的概念才相对确定,Stebbins在《深度休闲》中将其界定为:在非工作的情况下有系统、有计划地从事业余、嗜好、志工活动,他们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并借此机会获得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1]

本文的体育深度休闲是指深度休闲中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活动,即有关体育项目的深度休闲。体育深度休闲研究从范畴上来看属于深度休闲研究的一部分,具有深度休闲的各种属性与特质。

(二)深度休闲类型、参与者类型和基本特质

休闲活动的类型主要分为3种,深度休闲是其主流。Parker等将休闲活动分为:深度的、随兴的、中等深度的等3种类型。[2]Stebbins根据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投入程度,将休闲活动也分为3种类型:随性休闲、深度休闲和主题计划性休闲。

深度休闲参与者亦分为3种类型:业余者、嗜好者和志愿者。其中,业余者是成为专家的一个阶段,是休闲中的专业者,与专家的最大不同是投入程度与专家相似,但不以此活动为生,并且Stebbins认为存在一个“专家—业余者—一般大众”系统,用以区分业余者、专家和一般大众的关系[3];嗜好者是在自己的职业以外,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事,并认真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主要包括5种类型:收藏者、制造者与工匠、活动参与者、非职业竞技玩家、文艺嗜好者;而志愿者的行为是一种自愿行为,他们不以获得经济报酬为参与活动的主要目的,参与活动属于一种志愿服务,参与活动的持久利益在于帮助别人后获得的成就感和需要感,乐于奉献,能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3]Stebbins认为深度休闲参与者具有6项基本特质:坚持不懈、生涯性、个人努力、持久的利益、次文化和强烈的认同感等。[2]其中,持久的利益是深度休闲活动的参与者所获得的利益,Stebbins将其分为自我充实、自我实现、自我表现、提升形象、自我满足、个人重建、金钱回馈等个人利益,以及社会吸引、团体成就、团体发展及维持等社会利益。然而,对于深度休闲的参与者来说,参加活动是最大的乐趣,获得利益或成就的多少并不重要。

二、体育深度休闲研究成果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深度休闲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外对深度休闲的调查对象各有侧重,且国外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国内,深度休闲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两类:其一,城市居民、老年人、教师、妇女、志愿者和听力有障碍的特殊人群等;其二,各类体育活动参与者,主要涉及高尔夫、健步走、跑步、登山、自行车、太极拳、攀岩、网球、钓鱼、滑雪、海洋项目(如潜水和冲浪)。在国外,已有研究不仅对志愿者、老年人、妇女等各类体育项目参与者进行了分析,还针对外籍休闲参与者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深度休闲在体育项目上的研究成果颇丰。从整体上看,深度休闲的调查对象虽多元多样,但是缺乏对幼儿群体、青少年群体、女性群体的关注,应予以重视。未来体育深度休闲领域的研究可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主要运用了逻辑法、阶层回归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结构模型分析法等进行分析阐述。从整体上看,已有研究成果以单一的定性或定量研究为主,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比较少,故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深度休闲。

(一)体育深度休闲的基本特质

深度休闲的基本特质是深度休闲实证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结合诸多体育项目的研究成果也能侧面证明体育深度休闲的基本特质。

在体育领域中,深度休闲基本特质的研究成果表现在休闲者坚持不懈、个人努力、次文化、角色认同、生涯性和持久利益等方面。Belinda Wheaton对“中年”和“银色冲浪者”的英国休闲冲浪者进行了采访,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休闲冲浪对参与者的生活和身份都发挥作用。[4]Hung-Ling (Stella) Liu对女性轮滑比赛者的身份特征、对深度休闲体验的认知、休闲身份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女性参与者对轮滑的系统追求水平可以通过其休闲身份来预测。[5]这些研究成果均呈现了体育深度休闲的角色发展过程,体现了体育深度休闲的生涯性、角色认同和个人努力特质。除此之外,Dong等指出参与橄榄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交友、对橄榄球的热爱和自我实现,影响橄榄球运动参与的是长期的承诺、技能提升和文化意识。[6]Matthew Lamont等对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定性访谈,阐述了他们尽管经历了巨大成本,但仍然致力于深度休闲生涯。[7]Seong Ok Lyu基于限制性谈判与深度休闲两个概念框架,展示了解个人利益的实现过程,指出谈判策略或努力在实现多样化的休闲效益和发展独特的休闲身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8]Younghan Lee分析了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深度休闲特征,指出持久性益处与具有较高水平深度休闲特征的老年人显著相关。[9]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体育深度休闲者角色认同、个人努力进行了丰富,而且对参与者次文化、坚持不懈和持久的利益等特质进行了探讨。

深度休闲的6种基本特质是深度休闲者的角色特征,同时也是体育深度休闲者的角色特征,它塑造了个性化休闲角色,展现了休闲角色的社会符号。从总体上看,针对体育深度休闲基本特质的研究成果,以角色认同、次文化、生涯性和持久的利益的研究成果居多,展现了某一项目的休闲者由普通参与者转变为深度休闲者的角色发展历程、转变因素,因参与休闲活动而获得的文化认同和角色认同,以及体育深度休闲者所获得的持久利益及其个人实现过程,但已有研究针对个人努力和坚持不懈基本特质的分析缺乏实证探讨。

(二)体育深度休闲的专业化

深度休闲的有系统性、有计划性,获得及展示特殊技巧、知识及经验的特点要求体育深度休闲需具备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且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是深度休闲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体育深度休闲中,专业化框架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更高的参与阶段,深度休闲者专业化的追求可以被视为独特的文化生产领域,但参与者不以此为生。研究表明:“消费者转型发生在一个深度休闲生涯中,消费者通过这个职业远离主流文化,成为专业化消费领域的技术娴熟者,并将这些追求与他或她的其他重要方面相协调。”[10]Chi-Ok Oh等[11]使用了一个包括3个基本维度的量表来测评休闲专门化:(1)行为(例如过去的经验、装备投资等);(2)认知(如技巧、知识等);(3)义务(如持久的参与、在生活中的地位、重要性等),还有学者将娱乐专业化表现为行为承诺和个人承诺,呈现了专业化的休闲行为和个人坚持不懈的休闲特质。

1.体育深度休闲者的参与行为

较高水平的深度休闲特质呈现较高的娱乐活动水平。Jon Littlefield对徒步旅行者在阿巴拉契亚山径徒步旅行期间获取和调整设备的过程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了徒步旅行者在徒步旅行期间,如何与其他徒步旅行者学习设备,以及随着经验的积累,徒步旅行者使用更少设备并调整使用设备以贴近他们的需求。[12]C.Scott、C.S.Shafer等认为竞争性山地自行车赛车手的主客观进展的前因、行为、技能和承诺的专业化维度在三类参与者之间有所区别,专业化维度也用于预测参与者过去5年和未来5年的参与主观进展,专业化维度与主观进展测量之间的关系因耐力技能和个人承诺存在显著差异。[13]除此之外,Sandra Sotomayor等对冲浪者群体进行了研究,指出深度冲浪者是寻求完美波浪的狂热旅行者,但在当地景点和便利的偏好方面与非深度休闲者群体没有显著差异[14];Lee Kangjae Jerry等使用“深度休闲”和“社会认同”的概念,对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认同强度和事件本身进行了分析,对长跑者的体育旅游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15];Eric Hungenberg指出滑雪的深度性、家庭影响和寻求刺激、冒险能显著解释滑雪的频率和技巧,滑雪的深度性与滑雪相关的支出显著相关,并且不同年龄组的滑雪深度性有显著差异[16]。

以上针对体育深度休闲者专业化休闲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参与者对体育深度休闲个人资金和精力方面的投入,是专业化的体育休闲行为、系统性体育休闲投入的有力印证。但从休闲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三要素上看,缺乏对专业化体育深度休闲行为的时间投入分析,对精力研究不够客观,且较少将“时间、金钱和精力”三要素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上的认知。

2.体育深度休闲者的休闲障碍

在体育深度休闲中,参与者虽然具备在时间、金钱和精力方面不断进行个人努力,以及坚持不懈地追求休闲活动等特质,但依然会面临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困境,出现休闲障碍。西方学者对休闲障碍的研究早于中国,早在二战以前就有关于休闲障碍的著作出现,最具代表性的休闲障碍成果是Crawford和Godbey提出的。1987年他们将个体休闲偏好与参与休闲的障碍因素分为自身内心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结构性障碍。据此,1991年建立了一个解释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全过程模型——休闲障碍阶层模型。[17]后来,Crawford、Godbey和Jackson等人又完善了休闲障碍阶层模型,提出了当人们的动机足以克服休闲制约因素时人们就能够参加休闲活动的“休闲参与的调适命题”,将个体的休闲动机融入其中。除此之外,Hubbard和Mannell还扩展了休闲调适命题,提出了4个休闲调适模型:独立模型、调适缓冲模型、“限制—效应—缓解”模型和“预见—限制—消减”模型。[18]

在体育领域中,Matthew Lamont等对非精英铁人三项运动中的休闲障碍进行了探讨,指出家庭关系、家庭责任、社交能力、财务、休闲、福利、工作或教育可能会限制他们的职业抱负,7个相互竞争的优先领域是相互关联的,且在其约束效应中具有周期性。[19]周文婷等对马拉松跑者跑步过程中所采取的限制变通策略进行研究,得出马拉松跑者会采用意识提高策略、自我管理策略、帮助关系策略、时间调整策略、环境支持策略5种限制变通策略克服影响跑步参与的限制因素。[20]

体育深度休闲障碍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体育深度休闲中参与者会面临自身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结构性障碍,这为克服体育深度休闲障碍指明了方向。为了解决体育深度休闲不能顺利发生的困境,学者提出了“休闲调适模型”和“限制变通策略”进行调适与变通,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体育深度休闲体验视角

自2006年Stebbins对深度休闲概念进行界定后,深度休闲的后续研究便逐渐转向非心理学视角,但值得商榷。体育深度休闲作为深度休闲的一种类型,不应脱离休闲学的视角进行认知,并且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深度休闲作为其中的一种休闲形式,若能批判性地认识深度休闲的非心理学视角这一论断,结合心理学进行综合分析将大有裨益。A.J.Veal在LeisureSciences发表的文中指出深度休闲视角(SLP)有关的社会世界、认同和最佳休闲生活方式的理论一般未经检验,因为它仅与深度休闲的形式有关,深度休闲视角被一种更为灵活、开放的研究方法替代,新的休闲体验研究视角整合了SLP的特点和其他研究传统和理论视角。这种新的视角或许是未来研究体育深度休闲的突破点。[21]

1.休闲体验

休闲体验通常被界定为个体从事休闲活动的实时感受,这种感觉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精神层面的内容。[22]176台湾体育大学教授高俊雄从休闲的角度给出了休闲体验的解释,人们在参与、从事休闲活动的过程中,个人的感觉、知觉、心智以及行为等会不断与周边的环境(外物)产生互动,休闲活动参与者从这些互动中所得到的感受与经验,可称之为休闲体验。[23]陶克德森(Torkildsen)等人在研究游戏、休闲、娱憩等范畴之间的关系时,主张:这些概念的关系有着广泛的意义,但核心是相同的——快乐(pl-ea-sure),它由游戏(play)、娱憩(recreation)和休闲(leisure)3个词的某些字母组合而成。对于快乐的休闲体验学者主要围绕最佳体验进行研究。最佳体验是人们能感受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特别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可能会伴随有意义的感受的产生。Mannell认为最佳体验一般表现为沉浸体验、高峰体验和畅爽体验3种体验感受[22]176。

从休闲体验视角上看,国内对于休闲体验的研究大多从休闲体验的管理、开发以及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从休闲体验主体——参与者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国外对参与者休闲体验和满意度、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休闲体验测量要素的研究,参与者休闲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境对体验的影响,如何测量参与者体验感受,验证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等研究成果丰富。总体而言,国内对于休闲体验的研究多从旅游、开发、管理的角度进行,对于参与者的休闲体验测量,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以及相关理论指导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将有更多的入口通向体育深度休闲的世界。

2. 新的休闲体验视角——深度休闲体验视角

新的休闲体验研究视角整合了SLP的特点和其他研究传统理论视角。Byung-Gook Kim分析了随意休闲和深度休闲在减少心理和生理压力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调查前后心理和生理压力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之前的整体情感压力明显高于之后的整体情感压力,深度休闲期间生理应激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深度休闲体验与认知应激和生理应激有显著的负相关。[24]Huimei Liu分析了深度休闲、休闲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以及休闲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休闲参与者在休闲满意度和整体休闲满意度的各个方面得分明显高于非深度休闲参与者;深度休闲参与者与非深度休闲参与者相比,其主观幸福感增加;深度和非深度的休闲参与者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最高,但深度休闲参与者对安全、社区联系和灵性或宗教的满意度最高。[25]Sam Elkington基于流畅的深度休闲体验的复杂性探索性研究,探索深度休闲中流畅前后的本质,研究表明,每一项活动都能够产生,并以其特有的方式产生,而且深度休闲与流畅体验并不是分离的。[26]Chang探讨退休人员参与休闲活动如何获得流畅经验,并探讨休闲活动类型(深度/随意)、个人差异和休闲参与行为(参与时间、地点、合作伙伴和费用)如何影响活动中的流畅经验,结果表明,深度休闲活动的参与、对难度的感知程度以及个人对活动的参与对体验流动的机会有显著影响。[27]

以上体育深度休闲的研究成果不仅从非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还借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进行了丰富,整合了SLP的特点和其他研究传统和理论视角。这一新的休闲体验视角,将体育深度休闲者在坚持有系统、有计划的理性休闲行为之时,将个人的休闲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获得了更好的休闲体验结果,而不是单一地遵从非心理学或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三、结语

本文所述评的体育深度休闲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体育深度休闲的基本特质、体育深度休闲的专业化、深度休闲体验视角三个方面。深度休闲体验视角,将体育深度休闲者坚持有系统、有计划的理性休闲行为与个人的休闲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以获得更好的休闲体验成果,将理性和感性进行了有机整合。在休闲时代背景下,幼儿、青少年群体的个性化体育休闲方式引起各界关注,老年人如何有效面对身心机能不断衰弱的现状,进行成功老龄化,亦成为焦点。体育深度休闲作为能够充分发挥参与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休闲方式,契合这一时代背景。近年来冰雪项目、水上项目、山地户外项目和航空运动等体育项目逐渐被政府推广,已有研究虽对各类体育项目有所涉猎,但在休闲形式上突出参与型体育深度休闲研究,缺乏观赏型体育深度休闲的研究成果。面对不同群体的体育赛事、不同区域的体育旅游、不同风俗文化的特色体育休闲活动被推入市场,各类体育项目产品由卖方市场开始转入买方市场,若对体育深度休闲进行系统研究,必将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特质参与者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病害高发、无药可医,究竟为何?诺伟司创新研究成果助力鱼虾尽情吃、纵横长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