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基本结构与研究路径

2019-12-2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哲学价值政治

张 晋 龙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政治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价值和主导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展开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其本质,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政治意义与政治能效作为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得以生发的根本性问题。就其本体结构而言,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本质、表征、实现和评价等。回归问题本身,从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双重视域纵深切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底层,对该论域展开研究要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怎样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是如何发生和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表征结构如何,怎样实现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问题缘起

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政治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价值,对其展开研究有着深在的学理与实践价值。

(一)政治价值虽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首要价值,却未得到较广泛的关注和较系统的探讨

自价值哲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界越发注重价值论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发展的本体性意义,以张耀灿、项久雨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长时间、纵深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展开研究,并深刻阐发了价值问题与价值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深切意义。政治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系统研究和后续分支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纵观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政治价值研究相较于个体价值、经济价值等分支领域研究却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专门探究,窥其原因:其一,政治属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使得学界易于形成政治价值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具有“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的内在性,从而产生忽视对其展开研究的误区;其二,政治价值相较于个体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其他分支领域的价值形态,相对比较抽象,难以从具象层面对其加以研究,从而造成鲜有人触碰其深在的呈现出抽象性特点的理论逻辑。此二者也许构成了当前该论域学界所涉不足的处境,然而却又因其内在价值的真实存在使得当前对其展开研究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现状要求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

整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余年来,该学科的整体理论体系逐步构建并日渐成熟,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展越发复杂化,使得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梳理与整顿要求有更为纵深的基础理论作为底层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此迫切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与政治价值作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审视。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既是补足当前该论域的薄弱状态的内在要求,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体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整体价值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支撑

随着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当前学界初步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实践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等视域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作了系统研究,挖掘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深在人学、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内涵与基础,构成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前导理论基础。同时,伴随学界对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的长期关注与探究,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均取得了系统性发展,其中,价值哲学从价值的源发生出发深刻回答了价值的起源、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方向和价值的维度等纵深基础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政治哲学则从政治存在与政治关系、政治实践与政治意识等二元关系结构出发,系统深刻地诠释了政治价值为何发生、何以发生以及如何生成等本源性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提供了政治哲学的理论参照。基于此,在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由于其具备了较为厚实的先导理论支撑,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展开和纵深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也能很好地保证探究的纵深度。

(四)国内外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化,无论是国际关系多样态的发展与变化,或是国际意识形态竞争的激烈化,此种种外部性环境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其中尤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发挥和政治价值的实现,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促进我国在国际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文化价值多元交织,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群众在代际间的变化加速,上述各要素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较于其他诸类价值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更为重要,同时其所遇处境也更为艰难。以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政治价值弱化淡化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中轴,不断探索并日渐成熟,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随着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与新挑战而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政治价值弱化淡化问题开始显现,并从根本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就政治价值弱化淡化问题而言,集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政治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引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政治融入不深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发挥的效果不好等方面,甚至存在注重趣味性而忽视政治性、不敢讲政治和不会讲政治等情况,弱化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实现。基于此,面对上述实践问题,迫切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理论关注,不断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成机理和实现路径,以推动问题的及时、有效破解。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是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一并展开的。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陆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作了一定的本体探究,整体上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一定数量、质量与规模。近年来,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纵深发展,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复杂化,学界逐步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中的个体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分支领域展开探讨,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域探究。然而,经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和政治价值研究作简要的学术史梳理,发现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薄弱,加之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开展专项、精准且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格外迫切。

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多数散落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成果中。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考究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此时段价值哲学刚刚涌入学界视野并日渐蓬勃,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个体与社会两个领域都发生了价值混乱甚至价值迷失的乱象,处于时代变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双重价值迷茫,上述变量因素合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成果的述略

1989年,李德顺延承国内价值哲学的逻辑脉络,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连载5篇关于“价值论与思想政治工作”讨论的文章,开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讨论的先河。[1-5]随后陈秉公、张耀灿等学者纷纷关注并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论域。2000年,郑永廷出版《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书,系统论述了现代思想道德的价值。[6]2006年,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专设一章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并从内涵、本质、形态与实现等几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作了系统讨论,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的层面展开价值论的哲学探究,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范式。[7]2003年,项久雨专项讨论价值问题并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一书,首次专门性、系统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作剖解,并获学界公允。[8]此后,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日渐具体化和实践化,形成了细致剖析个人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分支价值形态的研究局面。纵观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呈现出散落态和碎片化态势,但仍然可清晰辨得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考量。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缘起

早在1996年,何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政治》一文中就开宗明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重要性与地位,指出:“讲政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9]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缘起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现象与问题,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开启了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讨论。张耀灿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价值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7]179,并由此指出“整体性、有层次地看待这一问题,不仅必要,而且重要”[7]179,从重要性和地位的角度再次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缘起。项久雨和胡国义在其各自所著的同名著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谈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都是从其重要性与地位的视角分别指出:“一句话,它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8]209“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社会价值中居于首要地位,因而是需要首先加以讨论的。”[10]85整体上,学界从政治价值的重要性、地位和存在问题等维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研究缘起勾勒了初步的轮廓。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本质的研究

何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政治》一文中讨论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政治时提到讲政治的本质在于“用本阶级的政治去教育和引导民众”[9],从阶级的意识形态构建视角谈及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与内涵。张耀灿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质包括“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价值”三部分,挖掘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意蕴。[7]在而后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学者沿用了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本质的观点。2009年,胡国义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一书中从政治价值的实现结构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在于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和谐政治关系。[10]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的研究

由于学界当前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专门化和系统化研究,导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的研究相对不足且多与政治价值的本质内涵混为一体呈现。何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政治》一文中就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讲政治落到实处提出了5条实现路径,即正确地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政治、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问题上下功夫、要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较为全面地从讲政治的维度为政治价值实现提供了方法参考。[9]张耀灿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内涵和实现途径融为一体呈现,从中可分离出三个重要实现路径: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实现对精神生产的调节和导向,二是通过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角色认同实现政治关系的再生产,三是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积极反馈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来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7]胡国义认为,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与和谐政治关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基本实现途径的体现。[10]曾文和张耀灿《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态建设》一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中存在的“非生态表现”,提出并倡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态建设,还提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内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方法等实现路径,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整体性实现。[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视角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问题缘起,当前对该论域作专门、系统的研究显得迫切且重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为其研究视角提供了内在规定性。

(一)从哲学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深层探究

当前,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纵深发展,从哲学出发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原理、方法与实践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规定,又是从底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渐成一门重要的显学而颇受学界关注。政治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问题,其从本源层面上规定了必须对其深在作哲学式探究,援引相关哲学论域的理论成果,并运用哲学探求本体的逻辑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生成与实现等作深层剖析。这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等维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哲学分析,尽可能剥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表观现象,解构并结构其本体深层,从而厘清其内涵与本质,为其中实践的延展与表观现象的剖解提供底层动力支撑。

(二)从系统论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系统分析

系统论是学术研究的应然视角和重要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系统性研究,是该论域研究范式的基本要求。当前学界尚未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系统性分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在这一环显得薄弱。这要求以系统论为视角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体内涵出发,逐层解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生成、表征、实现与评价等结构要素,以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系统架构,从而推动该论域的系统化发展。

(三)从理论深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的实践指导性

实践的发展催生理论的进步,理论的深化又反作用于实践的纵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价值论域理论研究的展开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境遇的回应,又能够从理论深层为相关实践提供思想动能。其中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本质内涵的挖掘,可以从根本上为其政治价值实践标定方向;对其生成机理的内在剖析,可以从人、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属性和政治需要的纵深视域,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生成的条件、动因与机制,从而从底层为相关实践提供了思想的清晰度和精准度;对其实现途径的构建,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提供方法与路径支撑,增强其实现的有效性;对其评价机制的探索,可以从其本质内涵出发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评价的理论体系与操作系统,从而增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 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体作系统性分析,从内在规定性上可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解构为本质、生成、表征、实现和评价几个结构性问题,并以此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问题

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讨论的首要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考量,首先要对其内涵作深层剖析。整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其概念、地位、本质与特征四个部分。对其概念的解析,要求从概念史出发对“价值”与“政治价值”的概念作纵深的历史探源,并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中西方价值论的当代视域为参照,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概念。地位问题是内涵研究的重要组成,政治价值因其之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的特殊重要性,使得对其地位的界定尤显重要,这要求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对其展开厘定。本质是内涵的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本质的挖掘,要从其本体论出发,从哲学深层对之展开分析,围绕人、社会与政治的关系加以阐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要从政治哲学出发,对其历史发展与实践脉络作拆解,深入挖掘其特征的内在意蕴。

(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成问题

生成问题是紧随内涵问题之后的又一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体性问题,其要考究政治价值作为人与社会的抽象存在形态是如何发生的问题,这恰好触碰到人与政治关系、社会与政治关系的二元结构的内在深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三个维度出发,缘起于人的政治属性与之衍生出的政治需求,协同社会的政治属性与之衍生出的政治需求此二者的同构系统。就政治价值的生成而言,其背后牵涉从属性到需求与之满足,从而生成价值的完整发生链条。对生成问题的讨论是该论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也因其所涉哲学领域的纵深要求和视角多元化特性,此问题亦成了一个难点。整体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生成的探讨包括其条件、介质与影响要素三个部分,其中人的政治属性与政治需要、国家的政治属性与政治需要、个体与社会的政治连接要求等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生成的前提条件,亦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整体发生的重要基础;人、文化与实践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生成的基本介质,此三种介质相互作用、共生一体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得以生成的介质系统;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生成的要素中,国家的政治形态、客体的政治样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控制各自作用,又整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成效果。以上三者依次相连、递次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表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一经生成就转化成相应的表征样态,从而使其价值生发本身具有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闭环,也为学界对之考量提供了可观察和可度量的可能性。其中,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一经生成会转化成何种表征和样态?其首先要回答政治价值的作用对象何在以及政治价值的作用触点何在两个问题,基于对当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考量,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基本介质为人,并以人为载体转化为个体表征与经济表征、政治表征和文化表征等样态,此恰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对谁传导,又会传导至哪些领域的问题。顺此逻辑路径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表征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表征结构、个体表征与社会表征三个维度加以诠释,同时具体化各类表征的具象样态,为后续实现、评价等环节构建可捕捉的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问题

实现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关键问题,其重要性不仅源于实现本身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更因为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该论域实现问题的讨论,不仅要从方法论层面作路径拆解,也要对其前导的理论深层作诠释。其首先涉及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这一本质问题,对之回答又要回归政治价值发生的逻辑起点,即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价值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的理论参考,从人的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生发、人的需要与需要的满足、政治实践与政治意识的统一、政治存在与政治关系的平衡,乃至政治共同体的构建等深层维度加以阐释,方可为其实现探得理论依据。而后则要求回到中观层面,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方法论问题,此又要立足实现的哲学意蕴,从实践、人的知情意行心理机制和具体方法等维度作途径探究。最后要寻得实现规律,将整体的实现探讨上升至规律层面,从底层加以剖解,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现的相关原则和基本方向。

(五)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评价问题

评价是一切价值问题考量的重要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评价问题的探讨,既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理论讨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也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实践与反馈的科学性。对评价问题的研究,要回答评价的实质是什么、谁来评价、评价谁、如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实质而言,要反复追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实质等前序环节,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以实践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聚焦评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等内涵问题;要界定清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回答好谁来评价和评价谁的问题,同时透彻厘清评价主体的内涵与属性、客体的内涵与属性以及主客体间的内在关系;要从理论底层到表观现象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体系通道,找准评价要素、评价路径与评价原则,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普遍性评价标准。

五、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未来展望

由于当前学界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专门、系统的研究,致使该论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鲜明的碎片化特点,且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问题的探触还仅限于重要性与地位、本质内涵与实现途径几个部分,鲜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发生问题、表征问题与评价问题的研究。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期待,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明确了方向。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系统化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论域主要包括其本质问题、表征问题、实现问题、特征问题和评价问题,既有的研究只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问题、内涵问题与实现问题,但尚缺乏对其概念、特征、地位、内容、条件、表征与评价等作系统性研究,使现有的论域也还有进一步追问的空间。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逻辑起点不够明晰、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探索不够深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同时上述研究空白领域亟待放置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的语境下作系统探究。

(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理论基础的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就其底层的理论基础而言有着深刻的价值哲学和政治哲学内涵,当前的研究仅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研究置于其整体价值论的范畴内加以讨论,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作专门的理论基础纵深探源。这就要求不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价值哲学与政治哲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本质与发生根源,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始点问题的考究,以从整体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纵深发展。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实践指导性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满足实践所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现有研究虽对现实实践具有一定的关注,但是其缺乏对具体实践从理论深层提出系统性的理论方案,对历史新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捕捉不够及时、敏锐,使得其现实研判的精准度和效度不足,可操作性、现实指导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性较差,深刻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影响力、活力和生命力。这就要求不断增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对接,增强理论的实践参照和现实关照,从根本上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的实践性,从而既增强理论的有效性,又优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

猜你喜欢

哲学价值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菱的哲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包哲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