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探析

2019-12-27冯旺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陈嘉庚大思政价值观

冯旺舟,刘 佳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68)

陈嘉庚(1874—1961),厦门市集美区人,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嘉庚精神是对陈嘉庚先生一生光辉事迹的总结,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近代西方的理性和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嘉庚精神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民族性,更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其核心“忠”“公”“诚”“毅”“勤”“俭”等内涵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有很多契合点。嘉庚精神正是时代精神和先进思想的体现,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需要加强对嘉庚精神的研究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其最大的育人效果。

一、嘉庚精神的内涵

嘉庚精神是陈嘉庚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经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思想政治、经济实业、文化教育、社会公益诸方面之大成,形成的一系列优秀品质、先进理念和价值观的统称。

(一)爱国爱乡精神

爱国爱乡精神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贯穿在陈嘉庚先生的一生,突出地表现在陈嘉庚先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作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爱国行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号召和动员华侨拥护和支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努力兴办实业、支援教育,力图救国救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反对日本侵略,反对投降派和汉奸,积极参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反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压迫,爱国之心表露无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积极参政议政,投资兴办实业,并且将自己的财富捐献给国家发展经济和教育。从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开始,陆续创办了各种学校,形成了集美学村以及后来的厦门大学。这不仅给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也促进了厦门的快速发展。

(二)无私奉献精神

陈嘉庚先生无私奉献精神主要表现在他倾尽一生的财富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陈嘉庚先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表现在其正确的金钱观,他认为“万事非财不举”[1]311,所以他大力发展实业,积累财富,挣得万贯家财却不是自己享乐,而是散尽家财支持国家教育事业,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1]175“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2]376其次还表现在他一生淡泊名利,不管是在其商业蓬勃发展时期,还是在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时期,都自始至终捐资办学,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三)诚信果毅精神

诚信果毅是嘉庚精神的精髓所在。陈嘉庚一生的所作所为突出表现了“诚信果毅”的品格。在商业领域,坚持诚信为本,决策果断坚毅。他重视商品的品质,从不做欺骗消费者获利的事情,他又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果断决策,遇到困难挫折永不放弃。在陈嘉庚先生经商的过程中遇到了金融危机等各种挫折,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鼓励自己“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与责任耳”[1]165,“公益事业,非艰难辛苦不为功,如孟子所云必先苦其心志也”[1]398。陈嘉庚一生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困难,正是所谓 “正当之失败,并非耻辱,畏惧失败,才是可耻”[3]73。正是凭借诚信果毅的精神,才使得他的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做人方面更是恪守诚信,从不失信于人,而且对他的家人和身边的员工也是这么要求的。他替父还债的事迹很好地展现了信守承诺的高贵品质。

(四)勤劳俭朴精神

勤劳俭朴是陈嘉庚先生一生的写照,即使他做生意成功,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他也不抽烟、不喝酒,不贪图享乐。陈嘉庚常说:“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4]307他认为既要大方用钱,也不能浪费金钱和财富。“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5]60他能为建学校倾尽家财,自己除了谈生意必备的几套正装外,其他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继续使用。在他获得大量财富后还能勤俭节约就难能可贵了。

(五)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也是陈嘉庚先生的重要品质。在他创业的过程中,能多次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大胆创新,由于他敢于创新经营模式使橡胶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他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善于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敢于改造已经过时的教育模式,如打破宗派观念、大学生不分省界、开设女子学校等。这些都表现了其独到的眼光和巨大的改革勇气。在当时,人们受旧传统思想影响很大,他在改造封建陋习和宣传新的生活方式上作出了巨大努力。陈嘉庚的第五子陈国庆回忆说:他父亲是“一个敢挡风险的人,他喜欢冒险去做那种心中无数的事”[6]121。正是陈嘉庚先生善于汲取先进思想、勇于打破常规、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其在教育、商业等领域的成功。

二、嘉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的意义

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其“忠”“公”“诚”“毅”“勤”“俭”等内涵仍然是我们要认真汲取的重要思想和理念,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契合,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强其有效性和亲和力

高校是培养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在这个培养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嘉庚精神具有丰富性、真实性、生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嘉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诚信果毅、勤劳俭朴和改革创新等核心内容仍然是当今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精神。这些丰富的内涵蕴含着时代精神,能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嘉庚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其所承载的历史事实具有强大的现实感召力和影响力,以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比空洞的说教和纯粹的理论灌输更加有实效性和亲和力。

(二)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

嘉庚精神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嘉庚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冲击,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迫在眉睫。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嘉庚精神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习嘉庚精神就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嘉庚精神展现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记录了以陈嘉庚为代表的爱国华侨的英雄事迹,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用真人真事来彰显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因此,大力继承和发扬嘉庚精神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嘉庚精神的“忠”“公”“诚”“毅”“勤”“俭”等核心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比较抽象的要求,而嘉庚精神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抽象为具体,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首先,学习嘉庚精神,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要求的理解。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一致,而嘉庚精神是对陈嘉庚先生一生光辉事迹的凝练,学生能从真人真事中更好地理解嘉庚精神的内涵。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在理解嘉庚精神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理解,能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融入日常行为中。其次,学习嘉庚精神,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国家层面的理解。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嘉庚精神使大学生学习到陈嘉庚先生捐资救国、教育兴国等崇高理想,学习他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人理想和国家要求相结合,坚持国家利益第一,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高贵品质。因此,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国家的发展繁荣,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陈嘉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教学把他的感人事迹,点点滴滴渗透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其生根、发芽、结果。”[7]

三、嘉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导作用

高校大思政工作是指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大思政”教育的主力,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嘉庚精神发挥着主导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嘉庚精神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形式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应该开展嘉庚精神的专题研究,要根据时代变化,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民族意识淡薄、诚信品格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浮躁、浪费、攀比等,找到嘉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契合的内容,充分发挥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充分运用嘉庚精神中的案例去分析、评价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嘉庚精神更加贴近生活,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思政课专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探究式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的形式,每组针对陈嘉庚精神内涵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主动搜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整理资料,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嘉庚精神,而且能够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

(二)发挥校党委、团委在第二课堂的引导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园日常活动。在“大思政”格局中,第二课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高校党委、党支部、团委在第二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发挥学校党委的引领作用。学校党委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起着核心和引领作用,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党委统一思想,在全校范围内提倡学习包括嘉庚精神在内的优秀时代精神,制定相关的学习文件,安排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活动。要让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大思政”格局,自觉学习嘉庚精神,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形成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其次,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按照校党委和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以嘉庚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将嘉庚精神融入党支部建设中,在活动中让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参与到嘉庚精神的宣传和践行活动中,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选择优秀学生代表去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实地感受浓厚的嘉庆精神氛围,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嘉庚精神的理解,进而把嘉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发挥团委在学生会、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团委应把嘉庚精神以各种形式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会或者社团举办以学习嘉庚精神为内容的比赛,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创业大赛,以人居环境为主题的建筑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嘉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之一,当校园文化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一致时,可以强化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德和良好素质。因此,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第一,要进行广播宣传。可以把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爱国事迹在学校广播台宣传,让大学生对陈嘉庚先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在教学楼、食堂、超市醒目的地方张贴陈嘉庚先生的名言,提醒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减少炫耀性消费,消除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影响。第三,在学校的各种大型晚会、学生活动、学术活动中,适当融入嘉庚精神,形成处处渗透嘉庚精神、人人学习嘉庚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第四,在校园文化长廊建设中融入嘉庚精神,建设包含嘉庚精神在内的文化长廊、壁画,设置相应的雕塑,使之成为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场所。围绕嘉庚精神的内涵建设校园文化,使之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呼应,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更好地接受嘉庚精神。

(四)扩大新媒体的传播作用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产生的新媒体,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借助于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广泛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将丰富的信息传播到最大多数的人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

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必须借助并扩大新媒体的作用。具体行之有效的办法包括:其一,在全校范围内广泛运用新媒体,构建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学校可以购置网络媒体终端机(网络电视、网络模拟机、电子显示屏等)放置于图书馆、教学楼、寝室、食堂、会堂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学校、国家、社会和世界的最新动态,其中可以穿插一些以嘉庚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中国精神的专题报道和视频短片。其二,开通学校和各个学院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把网站、微信和微博建成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学校的官方微博要紧密联系校园、社会的热点,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比如学习和住宿条件、就餐环境等。可以用嘉庚精神作为宣传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学校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专门介绍以嘉庚精神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以及以陈嘉庚为代表的近代优秀爱国华侨华人,并刊登相关的文章。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另一方面增进其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了解。同时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录制一些小视频,在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展示,介绍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名人事迹,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洗礼。总之,以网站、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

总之,嘉庚精神虽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其内涵并没有过时,反而其中的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诚信果毅、勤劳俭朴和改革创新等基本内涵对新时代大学生尤为重要。把嘉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中对高校思政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探索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发挥出嘉庚精神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陈嘉庚大思政价值观
陈嘉庚选采办
我的价值观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陈嘉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