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竞赛服装文化特征的研究

2019-12-27顾云云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水墨画太极套路

□顾云云(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

前言

从太极拳创编以来,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而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也是随着太极拳的演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便于运动,同时装扮拳者自身的产物,其受哺于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的服装文化:那宽大肥硕的中式对襟衫、垂然飘逸的灯笼裤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民族卓越的物质文化创造力,另一方面则彰显和渗透着我国传统的美学与哲学的精髓,即“天人合一”,其已逐步成为了标识性的太极文化“符号”。随着《竞赛规则》的完善和不断演进,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呈现出多彩多姿繁荣的新派景象,打破了在服装上在款式、色彩、面料、图案上单一、古板、保守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过于艺术化、舞台化而使得传统服装内蕴被弱视的现象:过分追求“新与美”,从而盲目迎合西方竞赛体育对项目服装的要求 (如艺术体操服对高亮度珠片、时尚构图纹样的选用),虽然在视觉上给人眼前一亮的,但糊了观众渴望欣赏传统武术服装美的视线。太极拳运动员服装不断的随之改进变换,现在国家规定太极拳服装要恢复传统化,让太极拳服饰更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为了表演比赛而设计的服饰。近些年太极拳服装渐渐失去了原有文化内涵,失去了原本属于它的服饰文化,渐渐开始归于舞蹈风,这也让武术各界人士唏嘘不已。太极拳服饰文化也甚是久远,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不应该让它在社文化的发展中逐渐流失。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太极拳运动员服装。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内有关太极拳运动员服装文化特征的有关文献和书籍。

(2)逻辑分析法。

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中的想法,获取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运动员服装图案文化

(1)文化。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传统中国并无culture的概念,更无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的区别,而只有华夷之辨,将其翻译作文化两字是日本人之举。

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没有文化的社会。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从这一角度看,非人的灵长目动物也有各种文化行为的能力,但是这些文化行为只是单向的文化表现如吃白蚁的方式以及警戒的呼喊声等。这和人类社会中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相比较仅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2)太极拳运动服装文化之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在太极拳竞服装中,很多比赛团队喜欢在衣服上绘上水墨画,有山水、鱼虾、汉字等。中国古人尚黑,对这一原始单色的青睐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的最大特色。运用水墨画在服装上进行点缀会让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的沉稳,服装基本是运用了渐变的色调,衣服从下至上逐渐变浅色调,这种水墨画的服装设计大方且不失素雅。

中国国画博大精深、玄妙莫测的“气韵”、“意境”等美学特色,正是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两色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在服装中体现水墨意境,也常常是借鉴水墨画的用色来实现的。太极阴阳协调,黑色与白色正式太极阴阳的典范,在太极拳竞赛服装文化相结合。水墨与太极的行云流水正好相符,所以在太极拳竞赛服装中水墨画的运用会使得太极拳服装更加柔和却不失大气。但凡是都是有利有弊,水墨画虽素雅,但是有点不太适合太极拳竞赛套路偏活泼的风格,因为竞赛太极拳套路编排也是有风格,在运用水墨画点缀太极拳竞赛服装的同时应该在这一点加以考虑。

(3)太极拳运动员服装文化之刺绣。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刺绣在太极拳竞赛服装中颇受各运动队的喜爱,当然也是运用最普遍的,最多的设计之一。大家对刺绣也并不稀奇,因为在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当中也会有刺绣的出现,很重大众的喜爱。在太极拳竞赛服装中秀的图案和颜色常常是运动队会思考的一点。在太极拳竞赛服装中女子多用凤,花草树木、海浪等来体现女子的柔美;男子多用于龙,祥云等来存托出其大气与力度。

2.2、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包含元素

(1)中式盘扣。

中式盘扣,盘扣,也称为盘纽,是随着满族服饰而兴起的,盘扣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一个符号。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中国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衣饰手段又风靡一时。那么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怎能缺失!女子盘口一排是五个,男子是六个。女子在服装上多用琵琶抠做点缀。传统的太极服基本上都选择的是一字盘扣,简单典雅并且大气,别小看这简单的盘扣,就拿武极堂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来说,每一颗小小的盘扣都要缝上最少十五针,而且是纯手工制作纯手工缝嵌,而且每一针都要整齐均匀,再加上盘扣是整衣的点睛之笔可谓重中之重,单这盘扣便是一个大工程。

(2)立领。

立领。民族服饰中的立领即明立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的中原和江南已经广泛流行,当时明朝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立领应运而生。明末高领盘扣式样已经基本形成了现在旗袍的雏形。满族入关后,在“男从女不从”的服制规定下,汉族妇女得以沿袭使用明式立领袄和褙子等所谓“汉装”。清朝中期,明式立领(方领,二枚金属扣)进一步演化,方领变成了弧形领,更融入了许多满式要素 (滚边-大宽边,蜈蚣盘),明立领更加广泛流行,在民国时期,立领成为中山服和旗袍等服装的构成要素。直至今天的太极服,立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小小的立领便可使整衣效果大不相同,精工制作的立领会使衣服精致笔挺。在领子上有时候也会在上面进行一些点缀,让其更有特点。

(3)镶边。

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工艺是否高品质,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服装的镶边工艺的。最早的太极服由于条件限制大多数是没有镶边的,到了近现代出现了滚边的工艺,就是将裁片本身翻滚出去再反包回来,车缝出镶边的效果,使服装显得比较精致。随着缝纫设备的日渐先进,又出现了包边的工艺,即在服装裁片之外单附一条制作好的门襟布条,将其包裹在门襟处外,有时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包边,如此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就大不相同了。有的用布镶边、有的用亮片镶边,各运动队都会想让自己的队服看上去别出心裁。俗话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

(4)接袖。

太极服一般并不是整条袖子一起下来,而是从中接取了一截!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呢?经过调查后得知:首先,太极服作为典型的传统服装是不可以上袖的(新式特殊款式除外),否则便会缺失了传统元素,并且上袖是时装的做法,太极服做成上袖效果容易使行架收到约束,不够自如,如此便违背了太极拳行云流水的要义。第二,一般的服装面料即便是宽幅布面也只有1.5m左右,而太极服的大身是整张布面裁成,所以如果不接袖就只能做成短袖衫了。所以势必太极服的袖子是两节,要么在肩膀处,要么在手臂处。当然为了使太极服更加标准更加舒适,更加美观,接袖基本上都是在手臂处的。这一截接袖,我们称之为“小袖”。

3、结论

武术运动员的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显现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色,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在不断升华、积淀、凝聚。

武术运动员的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随着规则的制定、变动、完善以及社会的进步、需要而在不断的制定、变化和发展着。而它的每一次变化和革新都代表着当时的流行和时尚。

武术运动员的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在设计美观、新颖的同时,应当以注意它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和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为基础。同时它的新派景象标榜着时尚的另类,为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依据。

猜你喜欢

水墨画太极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游太极洞
水墨画作品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韩潮水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