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中的“小+X”结构

2019-12-27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姐姐语料副词

崔 帅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小+X”结构近几年一直流行于网络并且在日常口语中也经常被使用。根据此结构模式,人们还在创造一些新的用语。已经有学者对“小+X”进行了研究,在刘少佳的《“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一文中,作者将“小+X”结构定义为构式,并且分别概括了其构式义,他认为“小+N”的构式义是构式中名词所指对象在内心释放程度的主观评价;“小+V”是特定外部场景中或内心认知与互动体验后心理状态的主观呈现;“小+A”是说话人所述对象与自我心理预设对比后作出的“两极”评价的主观呈现。[1]从最初的“小+V/A”到后来的对“小+X”的研究,有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小”的语义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人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即从历时的角度描述“小”的语义发生的变化,并从共时的角度去描写“小+X”结构。因此本文将梳理“小”语义的变化,浅谈“小+X”结构的语法特征和形成机制(本文选取的语料来源于北大语料库和北语语料库)。本文中阐述的“小+X”结构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小+N”,如小时代、小哥哥、小姐姐等等;二是“小+V”,如小发现、小依赖、小感慨、小羡慕等等;三是“小+A”,如小郁闷、小激动、小美好等等。人们在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前面加上“小”,并不是指量少,或者体积小,而是表达自己主观上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一、网络语言中“小+X”结构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诞生了一批网络语言,“小+X”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中的“小+X”结构主要分成三部分,即小+N、小+V、小+A。在网络用语“小+X”结构中,“小”并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是作为“X”的构成部分,人们可以称呼年轻的男性为小哥哥、小鲜肉,称呼女性为小姐姐、小萝莉,表示心情的有小郁闷、小感慨、小伤心、小难过等等。例如:

例1 月食流星雨什么的要是和小仙女一起看那样才浪漫!

例2 的确,与表现“宏大叙事”的油画相比,水彩只能算作“小清新”。

例3 谈及这段创业的经历,翁郁婷说应该算是人生很大的转折点,以前在台湾大家都是追求“小确幸”——可能会去当职员或者开个咖啡馆。

在上面的例子中,当“X”加上“小”之后,并不是突出“小”的意义,“小”只展示出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而整个结构的语义重心在后面的“X”上。根据语料,我们发现:在“小+N”中,名词可以是称呼还可以普通名词;“小+V”中,动词一般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行为动词;“小+A”中形容词为心情类的形容词。在句中“小+X”一般做谓语和宾语,详细的分析见下文。为了能够更好探索现在网络上使用的“小+X”结构,有必要追根溯源。根据语料,我们发现古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了“小+X”这种形式,但是在古汉语中“小”具有实在的意义,可以作为形容词和副词,到了明清之际,它才进一步虚化成为了词缀。由此可见,如今数量庞大的“小+X”结构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

二、“小”的语义虚化的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小”的解释有十个,当“小”作为形容词时,表示在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跟 “大”相对),如:小河;也可表示排行最末的,如:小儿子。当“小”作为副词时,表示短时间地,如:小住几天;稍微,如:小试牛刀;略微少于;将近,如:编了小三十年词典。除此之外,“小”还表示年纪小的人,如:一家大小;表示指妾,如:讨小;作为谦辞,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作为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人等,如:小王。[2]从词典中看,“小”的意义很多,在不断丰富,并且它的词性也很丰富,不仅可以做形容词,还能够做副词,还能够表示前缀。

在先秦时期,“小”跟“大”相对,主要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在句中主要作定语和谓语,例如:

例4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周《今文尚书》)

例5 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周《今文尚书》)

例6 虐刑以逞,民心怨痛,德薄位尊,力小任重,古人惧旃,鲜能不及矣。(东汉《风俗通义》)

上述例子中,都是“小”较早的用法,作为形容词,与“大”相对。在例5中“小”作为定语修饰名词“国”,组成“小国”,与“大国”相对;例 6 中“小”作为谓语,表示力量小。根据语料显示,在六朝时期,“小”可以充当副词,修饰动词,表示暂时的意思。在下句中“小住”表示的是住一小段时间。

例7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六朝 《搜神记》)

到了明清之际,“小”的语义进一步虚化,失去了原有实在的意义,作为前缀,如小李。在此过程中,“小”是从形容词过渡到副词再成为前缀,“小”的意义在不断虚化。很明显,“小”的意义是沿着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

在“小”语义虚化的过程中,其组合的成分也在变化,现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小+X”结构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小+X”结构的语法语义特征

(一)“小+N”结构及其演变过程

根据语料,作为形容词的“小”可以和名词结合。首先在先秦时期,“小”主要和具体名词组合,构成“小国、小民、小人、小事”等之类的结构。此结构中的“小”主要作为形容词,表示在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其次,“小”也可以和一些抽象的名词结合,如:小过、小利、小诡计。再次,“小”能够和称谓结合,组成“小弟、小妹、小姑”。到了明朝,“小+亲属称谓”中,“小”的虚化清晰可见。

例8 妙通道:“见说孺人有些贵恙,正要来看,恰好小哥来唤我,故此就来了。”(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

在例8中的“小哥”并指的是年纪较轻的男子,并不是指自己的亲戚,而自己的哥哥一般使用的是“大哥”一词。

在上述的结构中,“小”仍然作为词存在于组合中,但是由“小”组成的表示时间、节气之类的名词组合时,“小”字的意义完全虚化,“小”也成为了一个构词的语素。例如:小暑、小满、小年夜。

例9 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战国《吕氏春秋》)

综上所述,在古代汉语中,当“小+具体名词/抽象名词”时,“小”表示的意义仍然是与“大”相对。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小+称呼名词”以及由“小”组成的表示时间节气之类的词时,“小”从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并且其意义发生了改变,并不能表示在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现代汉语中,“小+N”的组合更加常见。首先,“小”和称谓名词或者其他名词组合并指代一类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如:小鲜肉、小哥哥、小姐姐、小萝莉……这些词语主要存在于网络用语中,小鲜肉主要表示的是年轻、长相较好的男生;小哥哥表示的是长相可爱年轻的男生;小姐姐表示温柔可爱的女生。可见,“小”在此结构中并没有很多实际的意义,但是却具有褒义的语义色彩。其次,“小”后面还可以接上具体名词,如:小心脏、小宇宙、小情绪、小时代、小情侣……这类结构表示的是名词所指对象,但与“小”无关,使用时主要展示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

从先秦到现代,“小+N”结构中,“小”的语义在不断虚化,表示正面的情感色彩意义在增强,“N”从具体和抽象的名词到亲属称谓的名词再到现代汉语中的一般名词,其范围在不断扩大。

(二)“小+V”结构及其演变过程

先秦两汉时期就出现过“小+V”形式,常见的有“小别、小住、小酌”。此时的“小”作为副词,表示的是短时间的,在句中充当的是谓语。

例10 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三战,子常知不可,欲奔。(《春秋左传》)

例11 久时,二人俱白:见一女人年可三十余,上著青锦束头,紫白袷裳,丹绨丝履,从石子冈上半冈,而以手抑膝长太息,小住须臾,进一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见。(六朝《三国志》)

例12 时白乐天在京,与名辈游慈恩寺,小酌花下,为诗寄元曰:“花时同辞破春愁”。(北宋《太平广记》)

但是近几年,“小+V”结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词,如:小依赖、小发现、小感慨、小担心……在这些结构中,“小”并不是作为副词,表示短时间或者稍微。通过例句发现,“小+V”中的动词主要是动作行为动词或心理活动动词,此结构主要凸显的是“V”,表示说话人对动词表示的动作或者行为的主观量。

例13 婚姻,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一种眉眼中举止间无以言喻的小依赖,小共存,你们一起努力一起前进一起创造人生中每一个小小幸福。(引自BCC中微博)

例14 繁华落尽后的寂寞生活中的小事真的很重要,因为一个小发现,早上心情很好。每一间KTV包房里都有一个唱歌走音的麦霸在。

在例13中,说话人认为结婚后,两者需要相互依赖,共同努力奋斗,创造幸福,句中的“小依赖”重心还是在“依赖”上,和“小”并没有关系,在这里“小”并没有保留原来的意义,说话人重视的是彼此的依赖。在例14中也是,说话人因为这个“小发现”心情大好,突出的是发现的内容。

综上,在“小+V”结构中,随着时间的发展,“小”从副词变成了标记,而动词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原来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扩展至心理活动的动词。

(三)“小+A ”结构的衍生

“小+A”结构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此结构在现代网络语言中诞生。例如:小郁闷、小美好、小幸运、小得意、小可爱、小紧张、小害怕、小激动、小纠结……它们在句中主要作为谓语和宾语。

例15 昨天早上没叫,怀疑是新更新系统的问题,昨晚好一通调试,今早还没叫。上班后同事告诉我,今天不是工作日!不是工作日!我上的什么班!!!我有点小郁闷。

例16 今天没回孝感躲过了一场车祸,只能说我有点小幸运!

例17 原来生活真的在你不经意间就会给你点小美好,原来被人一直默默想念着感觉真幸福,嘿嘿,所以那些不开心纠结于自己感情的人,或许你退出来了,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个人一直在等你、想你。

例18 有人挖一个坑给我瞧,谁知我直接往里跳,辣妈正传上面那个宝宝好小啊,哪里找来的小可爱。

在例15中,主体“我”去了办公室,却发现今天并不是工作日,肯定心里是崩溃、郁闷的,但是这里使用的是“小郁闷”,并没有郁闷减少之意。同理,在例16“小幸运”在句子中充当了谓语,“我”躲过了一场车祸,当然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这里使用“小幸运”并不是说“幸运”少。在例17中,被别人惦记以及走出纠结的状态,是生活中求之不得的美好,这里使用“小美好”也并不是说这种美好微量。总之,在“小+A”结构中,“小”和形容词结合并不是表示这种状态的量小,相反,是主体很珍惜的,认为很珍贵的一种感情状态。

另外,“小可爱”“小淘气”“小清新”在“小+A”中比较特殊,形容词“可爱”“淘气”“清新”加上“小”之后名词化了。在例18中“小可爱”代指前文中出现的那个小宝宝,在句中作为宾语。可见“小”在“小+A”中的作用不仅是凸显了主体的主观情感态度,还能够使形容词名词化。

四、“小+X”结构形成的动因分析

首先,网络平台作为新兴的“语言特区”,是承载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重要源泉。[3]在网络中,在“X”前加上“小”司空见惯。人们在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面对陌生的年轻人打招呼时,会直接称呼对方小哥哥、小姐姐等。确定小说名是也会带有这种结构,如小说《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致我们温暖的小时光》《小时代》。这些“小+X”结构,不仅表达了使用者主观的情感态度,它还符合韵律节奏的规律,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例如:燃烧吧,小宇宙。读起来铿锵有力,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小+X”结构口语性强,能够凸显主观情绪。在“小+N”中,当称谓名词加上“小”之后,带上了褒义色彩,显得活泼可爱。例如:小姐姐。在“小+V”中和在“小+A”中,加上“小”之后,可能放大或者缩小了“V”所表示的主观情状,例如上述的“小害怕”“小幸运”。

最后,“小+X”结构符合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这进一步加强了它的能产性。在BCC中搜索关于“小+N”的语料共85415条,“小+V”的语料5464条。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小+X”的结构使用量也在与日俱增。由此可见,“小+X”已经被大众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小+X”结构的之所以能够迅速蹿红,不仅具有历史的原因,还有现实原因,现代化通讯的影响,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都促进了“小+X”结构的不断扩大。汉语中,“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换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4]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小+X”结构是从“小+N/V”慢慢发展壮大,如今已经能够生成“小+A”。“小+N/V”中的“小”的意义从实到虚,一步步语法化,“X”从名词、动词到现在的形容词,证实了此结构在经历语法化的过程。

五、总结

现代汉语的“小+X”结构已经不同于古代汉语中的“小+X”结构,但是今天的“小+X”结构并没有抛弃古汉语中它的这些用法,只是在这个结构中纳入了更多的成员,从而导致了“小”的意义发生了变化,“X”的范围从名词扩展到了动词和形容词,“小+X”结构变得更加丰富。通过语料分析,“小+X”结构的语义,随着“X”的不同而不同。在“小+N”中,当“N”作为亲属关系或者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时,它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质的一类人,一般这类人都带有褒义的色彩,例如上述的小鲜肉、小哥哥、小姐姐。当“N”作为一般名词的时候,它表示的是主体主观上对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主观态度。“小+V”和“小+A”中,动词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也是表示情绪状态的形容词,主要是放大或者缩小主体的主观情绪状态。“小+X”作为一种流行的构造模式,它的能产性强,展现了强大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小姐姐语料副词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短句—副词+谓语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年轻真好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副词和副词词组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