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术式治疗大体积BPH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2019-12-26屈昭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腺体导尿管尿道

屈昭义 毛 敏

1.通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通江 6367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泌尿外科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BPH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该病早期多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前列腺体积增大,下尿路梗阻加重,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也逐渐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2,3]。对于大体积BPH患者而言,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别采取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TURP术治疗的大体积BPH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大体积BPH(前列腺体积>80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式分为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2μm激光组)和TURP组。2μm激光组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 (71.84±4.39)岁,前列腺体积82~105mL,平均体积(93.45±5.18)mL,最大尿流率(Qmax)为(7.42±2.19)mL/s,残余尿量(PVRU)为(116.75±39.6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5.98±3.41)分。TURP 组年龄 60~85 岁,平均年龄(71.97±4.42)岁,前列腺体积 83~104mL,平均体积 (94.11±4.86)mL,Qmax (7.51±2.30)mL/s,PVRU(113.24±40.51)mL,IPSS(26.47±3.2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术前对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导尿管留置,对具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对合并血尿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确认血尿局限于前列腺黏膜位置,对于合并膀胱结石者予以激光碎石治疗,对存在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患者予以积极治疗,以满足手术呼吸和循环功能要求。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

2μm激光组:采用德国2μm连续激光系统,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尿道、前列腺、膀胱三角区情况,导入2μm激光,于膀胱颈至精阜处进行标志,切开黏膜后采用电切镜前端镜鞘钝性分离前列腺中叶,并沿外科包膜顺行和逆行剥离两侧叶,注意仔细止血,分离增生腺体,从12点位切除两侧叶增生组织,并切除前列腺中叶,修整前列腺尖部腺体。

TURP组:采用德国Wolf电切镜系统,电凝功率70W,电切功率120W,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膀胱及前列腺情况,于膀胱颈部和精阜间进行电切标志,切除前列腺中叶,再分别切除前列腺右侧叶、左侧叶和12点处前列腺组织,修整前列腺尖部腺体。

两组均采用Ellik冲出切除组织碎块,留置F20三腔气囊导尿管,并向气囊内注入40~60mL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冲洗,导尿管牵拉固定好。

三、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质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记录手术前和手术后一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尿白细胞水平、Qmax、PVRU、IPSS及术后并发症。

四、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结 果

一、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切除腺体质量与TURP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P 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x±s)

二、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SA和尿白细胞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PSA和尿白细胞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SA和尿白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2μm激光组血清PSA水平与TURP组无显著差异 (P>0.05),尿白细胞少于TURP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SA和尿白细胞水平比较(x±s)

三、两组手术前后Qmax、PVRU水平及IPS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Qmax、PVRU水平及IP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 个月,两组 Qmax、PVRU 水平及IP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Qmax、PVRU水平及IPSS评分比较(x±s)

四、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2μm激光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URP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讨 论

BPH是影响老年男性正常排尿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4],病情也呈进行性加重,若BPH造成的梗阻长期不解除,易使输尿管和肾脏发生病理性改变,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治疗BPH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一般针对轻度病症患者,当BPH增大而出现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时,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6]。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TURP凭借其对机体损伤小、适应证广、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现代泌尿外科治疗BPH的“金标准”[7]。尽管其获得众多医学者认可,但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凝血功能不佳是TURP重要缺陷之一,会引起术中或术后大出血,甚至部分患者还需进行输血治疗[8,9]。随着激光技术的开展,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也成为临床治疗BPH的一大重要术式。2μm激光为连续性激光,其波长与水对激光的吸收峰值非常接近,因此可高度吸收组织中的水,使其从液态瞬间转化为气态,并迅速形成切割效果,而在切割的同时还能够使组织切缘表面形成1mm左右的凝固层,减少血管出血[10,11]。郁华亮等研究表明,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BPH患者而言,2μm激光止血效果亦较好[12]。此外,出血减少可清晰术野,有利于术者顺利进行手术,并减少了因术野不清而导致前列腺包膜穿透引发的包膜外大出血风险,同时也可减少腺体残留,降低BPH复发可能性。

本次研究分析了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和TURP治疗的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切除腺体质量与TURP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TURP 组(P<0.05),与张玉辉等[13]结果相符,说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更能够减轻患者术中出血,有益于其术后早期恢复。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PSA、Qmax、PVRU水平及IP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种术式对大体积BPH治疗效果均较好。此外,2μm激光组术后1个月尿白细胞少于TURP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 TURP组(P<0.05),说明经尿道 2μm 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安全性相对TURP更好。这是因为2μm激光对组织的穿透深度只有0.3mm,能够减轻对周围组织(包括神经血管束和尿道外括约肌)造成的损伤,选择性高,可减少术后尿道狭窄和尿失禁可能性;而电切易造成组织水肿和坏死过多,会增大术后尿潴留概率,并且其切割下来的组织容易粘在电切环上,影响术野。另一方面,2μm激光术后水肿较轻,留置导尿管时间缩短,亦减小了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风险,加之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相对较短,对膀胱刺激减少,继而使得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性降低,而2μm激光较好的凝血效果亦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4]。

综上所述,对前列腺体积>80mL的BPH患者而言,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TURP均有较好效果,且相较于TURP,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相对更高。

猜你喜欢

腺体导尿管尿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探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春蚕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