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柳如是》主题音乐分析

2019-12-25安琪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电影音乐昆曲古筝

安琪

【摘 要】电影主题音乐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了推动电影情节发展和传递人物情感的作用。本文试对电影《柳如是》中主题音乐的特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人电影;电影音乐;昆曲;古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64-03

电影《柳如是》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唯美的呈现方式、舒缓的叙事节奏成为当代文人电影的代表之一。文人电影因其受众的局限性,受到的关注远低于其他类型的电影。目前学术界对于这部电影的研究寥寥无几。作为一部体现文人文化的电影,《柳如是》中的主题音乐代表着当时文人的审美情怀。笔者结合所学专业,分析电影中主题音乐的动机来源和主奏乐器的选择。

一、文人电影与《柳如是》

(一)文人电影

文人电影即表达文人文化的电影,以中国式的美学特性来体现中国的艺术精神。从表现方式来看,具有非叙述的特点,深厚的情感内涵隐藏在松散的叙事结构之中。从电影内容来看,往往选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题材,以朴素的形式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文人电影将淡雅、写意作为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没有震撼人心的试听效果,自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因其缺少娱乐性,所覆盖的受众远不如其他类型的电影广,文人电影便一直处在主流电影的边缘地带。

电影《柳如是》作为中国最后一批胶片电影之一,画面唯美、古色古香,为观众展开一幅晚明文人生活的画卷。电影以舒缓的叙事节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刻画了世道动乱下文人的心态,带有浓厚的文人电影气息。

(二)《柳如是》剧情简介

电影《柳如是》由导演吴琦执导,改编自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的学术著作《柳如是别传》。电影以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际为时代背景,主线是出身青楼的一代才女柳如是与相差36岁的一代文宗钱谦益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柳如是的传奇一生。

电影一开始便以女主人公柳如是(杨影怜)的画外音,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基调:作为一个女人,我生错了时代。但恰恰我又生对了时代,应该说我人生的起点,就在这个叫归家院的地方。柳如是原名杨影怜,5岁便被家人卖至归家院跟随江南名妓徐佛学艺。14岁时至吴江周家成为周家老爷的小妾,周家老爷去世后柳如是被逐出家门,到教坊司入籍为妓。于乱世风尘中,一路飘零,后与陈子龙、钱谦益相识。并穿插有“秦淮八艳①”中其他人物的命运,如董小宛因出身青楼,冒辟疆只能半夜迎娶,通过柳如是对此事鸣不平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她的人物性格。电影的后半部分则由儿女情长转向风雨家国,讲述大明王朝在即将覆灭的动荡年代,文人士大夫所面临的痛苦抉择。柳如是作为一个女人,为忠义主张以身殉国,而钱谦益则以保全老百姓的性命与维护周礼为由,愿意接受清朝的统治并入朝为官,二人的感情因此出现裂痕。后钱谦益因暗中资助反清复明势力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求助,钱谦益出狱辞官后,二人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相伴到老,直至钱谦益去世。

二、电影《柳如是》主题音乐特点

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性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电影主题音乐即“贯穿一部影片用以体现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音乐②。”

作为一部典型的文人电影,《柳如是》中的配乐符合文人的审美情怀。

(一)主题音乐的运用

在电影《柳如是》中,主题音乐自第一次出现后,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再现,以下几个场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杨影怜(柳如是)与陈子龙定情时:陈子龙因参与街头乱党斗殴,被官兵追捕,为躲避追捕他慌不择路闯入正评选花榜状元的醉仙楼。杨影怜在得知他是云间三子的陈子龙后出手相救。面对杨影怜的调笑,陈子龙表示从未涉足此类场所,杨影怜对此面露不快。紧接着陈子龙通过墙上的画,推断影怜的名字出自诗句“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③”,杨影怜欣赏陈子龙的才情,芳心暗许。夺得花榜状元称号后,杨影怜回到屋内发现陈子龙已离去,却留下了自己的玉佩。深夜,陈子龙返回杨影怜的住处留宿,二人定情。此时,主题音乐以笛子独奏引入,抒情而优美,象征着二人美好的爱情。

五年后,二人在画舫上为陈子龙庆祝进京赶考中榜,杨影怜给了陈子龙一个惊喜:她已脱籍从良,除去所在的画舫和陈子龙送的白马,再无身外之物。陈子龙并未表现出杨影怜预料之中的惊喜,反而称自己即将至绍兴府出任司理,杨影怜想要一同前往却被拒绝,陈子龙怕自己遭人非议,便以大明世道动荡,不能为儿女情长所累为借口。此时,主题音乐由二胡奏出,二胡是擅于表現悲情的乐器,体现柳如是内心对于陈子龙的失望。且伴奏乐器的旋律多为不协和的音程关系,烘托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陈子龙从京城回到江南,杨影怜与友人在船上为陈子龙送行,他送给杨影怜一本自己托人请徽州雕版师傅刊印的诗集。杨影怜在接到后表示自己已由杨影怜更名为柳如是,过去的杨影怜已经不复存在。此时电影中的配乐为古筝独奏,使用了古筝演奏技法中的刮奏和滑音。在古筝的传统曲目中,刮奏一般用来表现流水。一方面,二人此时在水上,古筝的刮奏与所处环境相吻合,另一方面,也正象征了柳如是再次面对陈子龙时心中泛起的涟漪。滑音的使用使得音乐之间充满余味,体现出文人电影留白的特征。

柳如是与钱谦益成婚五年后,南都即将失守。此时钱谦益已经决定献城,认为士大夫的气节固然可贵,可带领几十万老百姓活下去更为重要。芒种时,柳如是与钱谦益同往年一样泛舟湖上祭花神,二人回忆起成婚时的细节,如是感谢钱谦益以匹嫡之礼④娶了曾是风尘之女的自己,还让自己做了尚书夫人。二人饮酒后,柳如是请钱谦益在自己身上作画,称自己身上的这朵九里香应当是南都城破之后最美的一朵花。她认为,作为一朵花,只要曾经美过、炫目过、灿烂过就可以。言下之意她已经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钱谦益则认为在乱世中,能够活下来更好,以水太凉为由拒绝了与柳如是一同殉国。主题音乐又是通过二胡来表现,既有柳如是对钱谦益贪生怕死,不能保全士大夫气节的失望,又体现了易代之际,柳如是心中的苦闷。

在钱谦益归顺清廷后,柳如是开门看到正在剃发即将出任清朝官员的钱谦益,大失所望。她能够理解钱谦益为保无辜百姓生命而献城,也能理解钱谦益为保国家文脉而选择活下来,但对于他要在清朝为官的事情大失所望。此时音乐由古筝独奏,使用了扫弦、摇指和刮奏,大有慷慨激昂的英雄曲之势。

在电影《柳如是》中,主题音乐往往出现在柳如是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准确地烘托了电影的气氛,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由于文人电影具有非叙述性,各个情节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通过对主题音乐的不断重复和再现,将重要的段落与情节串在一起。

(二)昆曲元素的借鉴

电影《柳如是》中的主题音乐借鉴了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选段中的音乐,作曲家将昆曲唱段中的核心音高扩充后,作为音乐动机运用到电影配乐中。

笔者认为作曲家选择昆曲的原因如下:首先,从所处时代来看,柳如是所处的明末清初之际,正是昆曲风靡之时。昆曲被视作中国戏曲的“百戏之母”,无论是京剧还是地方剧种,都曾从昆曲艺术中汲取过经验。余秋雨先生更是将书法、昆曲、普洱茶奉为中华文化之极品⑤。

昆曲前身是元末明初流行于吴中一带的昆山腔,由浙江温州的永嘉杂剧和昆山一带的方言、民间的曲调相互融合而成。昆山腔诞生之初,因唱腔缺少意致而遭到文人雅士的鄙视。

明嘉靖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吸取其他唱腔及民间小曲的长处。改革后的昆山腔称为“水磨调”,唱腔字正腔圆,曲调婉转细腻。此后,昆曲进入文人士大夫阶层,随着他们的加入,昆曲在艺术品位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昆曲慢慢被文人雅好所推崇。电影中也多次出现演唱昆曲的场面。

其次,从唱段的选择来看:昆曲可分为南昆和北昆,南昆以苏州方言为基础,曲调流利婉转、起伏连绵,特别适合表现含蓄的爱情与感伤。《牡丹亭》便是南昆的代表,是昆曲经典中的经典,《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最常演出的一折。

《牡丹亭》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从小被父母二人视作掌上明珠。父亲杜宝聘请迂腐的老儒生陈最良教授女儿古文,在讲解《诗经·关雎》时唤起了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一天,她背着父母与丫鬟春香至后花园踏春,返回后在屋内小憩,梦中遇到一书生与她幽会,醒来后竟因思念成疾去世。杜宝将女儿葬在“梅花庵观”,柳梦梅赴试途中借宿梅花庵,与杜丽娘相恋。掘墓开棺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柳梦梅中举后,杜宝不承认这门亲事,经皇帝下旨后,落得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杜丽娘与柳如是的身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面对爱情,二人敢于冲破传统的桎梏,杜丽娘在了解《诗经》中的爱情后,在封建礼教的长期压迫下,她勇敢地选择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柳如是也曾在杭州城公开招婿,为陈子龙作《男洛神赋》,后与钱谦益以诗为媒,作为一名青楼女子以“匹嫡之礼”出嫁。二人对于爱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二人都具有“反叛精神”,颠覆了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传统两性关系,是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代表。

不同之处在于:杜丽娘对于封禁礼制压迫的反抗,仅仅在于她追求爱情和自我个性的解放。而柳如是的反抗不只局限于爱情,她洒脱地结束了与陈子龙五年的感情,由影怜更名为如是,以示自己不需要“顾影自怜”。“如是”取自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⑥”,体现了她的独立精神。面对国家危难,她像有气节的男子一般:大敌当前,她愿上阵杀敌以保卫国家;城破之时,她愿投江殉国以保名节。柳如是所主张的男女平等,是封建社会一般女性所不具有的思想。

因此,电影前半部分的音乐还仍保有昆曲的委婉细腻,主要以古筝、二胡、笛子的独奏或合奏为主,音乐悠扬婉转。到了后半部分,随着交响乐的引入,即使是相同的音乐素材,也逐渐给人以气势恢宏、澎湃之感。突出了柳如是“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

(三)古筝作为独奏乐器贯穿剧情发展。

古筝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宫廷雅乐,还是民间音乐,古筝始终都占有一席之地。悠久的历史使得古筝经常出现在古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且古筝的表现力在中国弹拨乐器中堪称魁首。

作为一部文人电影,《柳如是》意在向观众展示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古代士人在朝代更迭之际的思想变化。作曲家选择以古筝作为电影音乐中的主奏乐器贯穿剧情发展,一方面古筝的旋律婉转细腻,能够体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另一方面,古筝这件乐器能够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意韵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往往追求“虚”的意境,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在虚实与有无之间,留下一片广阔的精神天地。作为弹拨乐器,古筝缺少连贯的音响效果,音与音之间断断续续。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不连贯满足了中国欣赏者对于艺术“空白”的要求。古筝是以韵补声的乐器,音与音之间的间隙通过左手“颤”“揉”“压”这些具有古筝特色表达方式加以修饰,不但填满了空白,还将我们的心境引领至更为广阔的精神天地之中。

在电影中,主题音乐多次以朴素的单音演奏,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形态,即以旋律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简单的旋律使人褪去世俗的浮躁,营造出高远的意境。正如电影结尾处柳如是的独白: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三、结语

综上,作曲家选择昆曲《牡丹亭》作为自己音乐动机的来源,既符合人物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昆曲中的女主人公与电影中的柳如是在性格上又有相似之处。其次,作曲家选择以古筝作为贯穿情节发展的主奏乐器,既能刻画人物心理,又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电影《柳如是》中的主题音乐与文人电影的审美要求十分契合。

注释:

①秦淮八艳: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分别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

②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P.372.

③【唐】李商隐,《碧城三首》.

④电影中指娶正妻之礼.

⑤余秋雨.极端之美,长江文艺。2013年版.

⑥【北宋】辛弃疾《贺新郎》.

参考文献:

[1]曲妍.浅谈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3,15:27-28.

[2]孔亚磊.浅析昆曲《牡丹亭·游园》[J].四川戏剧,2006,4:71-73.

[3]赵艳.文人电影的美学风范及传播分析[J].当代文坛,2011,4:140-143.

[4]陈詠贤.《柳如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影像化[J].電影文学,20184,9:111-113.

[5]张丽.由《柳如是》看文人电影的审美情怀[J].电影文学,2016,1:107-109.

[6]钱茸.古国乐魂[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49-52.

猜你喜欢

电影音乐昆曲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我的古筝之旅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