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园本课程的美工区创设与优化策略

2019-12-25姚小英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园本创设幼儿

姚小英

我园园本课程“菱美·童美”,充分挖掘、拓展、整合“菱湖小镇”本土资源,以追求“真、美、乐、善”为理念,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助推幼儿的完整发展为目标。伴随着园本课程的不断推进,我园教师对美工区进行了优化与调整,使之与园本课程有机融合,从而满足了幼儿的审美需求,支持了幼儿的表达与创造。

一、美工区空间环境的设计,产生于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菱美·童美”园本课程注重园所开放空间的利用,故我们在室内外创设了与大的环境相协调的美工区。

1. 区域的“门”有形亦无形。美工区布局一般有三种形式:全开型、全包围、半包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活动开展的需要设计空间。全开型是指美工区的材料柜以整条形摆放,空间较大。如有的小班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以玩色为主,考虑到小班幼儿在美术创作时爱模仿,易出现争抢现象的特点,所以全开型的布局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或进行个别化指导。半包围是指以材料柜相围合后,留一空间作为幼儿自由出入的“门”,也可以在围合后再进行分区,如绘画区、手工区等。全包围是在半包围的基础上,将“门”设置成类似于栅栏、牌坊、屏风等形式,如我园有的班级教师充分利用太湖的风景,设计了具有传统地域性的屏风作为美工区的入口,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潜心创作,更丰富了美工区环创形式。这三种形式可以进行变化,使之更加符合园本课程的开展。

2. 区域的“境”有界亦无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小区域与大环境相互和谐呢?我们根据班级不同的风格、色调来创设美工区。如在“家乡的鱼”主题活动中,大班以“乡野风”为基调,在美工区创设与“渔家”相协调的元素,墙面上用麻绳布置成渔网,或在蓝白相间的布上添置一些渔家的元素如蓑衣、鱼篓、鱼竿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释放了幼儿的心灵。又如在主题活动“外婆家”的环境创设中,有的班级以原色调的农家乐风格设置了稻草牌坊,并悬挂一串串辣椒、玉米、草帽等。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乐享玩美创作,家乡的归属感也油然而生。

3. 区域的“序”有收亦有放。“菱美·童美”园本课程注重以儿童为本,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故我们在美工区规则的制定方面,以发挥幼儿的潜能为目标,将区域规则设定的主动权归还给幼儿,以强化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如小班在材料筐上贴上相对应的图片,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中大班依据《纲要》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的要求,在美工区管理上让幼儿自主与同伴商量,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标记。如此有收亦有放,使得美工区活动既自由开放,又合理有序,不断助力幼儿核心素养及学习品质的提升。

二、美工区操作材料的创新,生成于课程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开展美工区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幼儿进行探索、创作的对象。“菱美·童美”园本课程注重多元材料的使用,故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相适应的材料,以更好地助推幼儿的发展。

1. 隐性的“教师”无处不在。教师不仅要注重材料高低结构分层投放,而且要投放与课程、主题紧密联系的材料,以引发幼儿的创意想象。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蔬菜一家子”时,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乡土材料,幼儿在自主讨论中生发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蔬菜奇遇记”“蔬菜染坊浴”等。如在“蔬菜奇遇记”活动中,幼儿以南瓜小人为主线,利用玉米皮创意成南瓜的头发,两个小河蚌壳则作为南瓜小人的耳朵,一个田螺为鼻子。在与同伴乐享中知道“雄性的南瓜花不会结南瓜”,偶发地生成了课程——南瓜花有雌雄。在“蔬菜染坊浴”中,幼儿运用蔬菜横切面创意美术,发现紫甘蓝的颜色很美还能画出紫色的葡萄,在他们自主探索中又将紫甘蓝的汁放入透明水杯,投放到植物角尝试着给白色的花朵变色。材料是隐性的“教师”,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创生出新的想法,激发了幼儿的不断探究。

2. 显性的“精灵”处处都在。美工区内琳琅满目的个性化作品犹如美丽的“精灵”既美化了空间,又赋予了课程新的“生命”。如在主题活动“赶鱼塘”中,教师充分利用主题背景墙面、活动室柱梁空间,创设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同时,引导幼儿利用麻绳以经线和纬线交叉编织成渔网作背景,用树叶、玉米皮等自然物创作成个性化的“菱湖鱼儿”,鱼儿犹如一个个“精灵”,快乐地徜徉在“鱼塘”中。

三、美工区活动形式的开拓,追随于课程

“菱美·童美”课程重视周边资源的利用,故我们巧妙挖掘“菱湖小镇”的本土资源,尤其是利用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开拓了美工区活动的形式。

1. 巧妙整合本土资源。家乡的资源俯拾皆是,一捧泥巴、一片树叶、一根小棒、一块石子,都能激发幼儿去探索、去创作。如在“小小泥巴乐”活动中,幼儿自发地用“搓、团、捏”等方式探索泥的不同质地,并用蔬菜汁将泥巴进行染色,创意出个性化作品。为使美工区不断延伸,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乡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气息,我们在户外区域创设了富有个性的美术特色一条街,如印染坊、编织坊、沥粉坊、剪纸坊等,结合本土鱼文化及蚕文化,幼儿自主玩美于趣味性的民间传统艺术,不仅开阔了美工区潜在的教育价值,同时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2. 巧妙挖掘多元模式。(1)走区:走区即为美工区与室内外其他游戏区域的联动。如在主题课程“外婆家”开展中,幼儿对外婆家的美食“雪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户外区域“菱家铺子”的老板就会去班级美工区“下订单”,幼儿将需要订制的雪饺数量、口味以绘画形式记录清楚。随着幼儿学习的深入及兴趣的发展,雪饺的“商标”“包装”设计也渐渐“亮相”。(2)走家:在开展美工区时,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其作品完成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因为作品迟迟未能完成,可能会出现着急或是半途而废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尊重幼儿,允许幼儿将未完成的作品带回家,亲子合作完成,即以“走家”的形式,推动家庭美术教育发展,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此外,我们还在美工區里开辟“亲子画展”“亲子作品秀”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如幼儿和家长将采摘好的桑葚汁进行扎染后,合作缝制包包、抱枕等,最后将作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钱捐赠给菱湖养老院。“走家”体现了我园园本课程“真、美、乐、善”的理念。

幼儿在美工区玩有所乐、画有所悟,尽情地挥洒着“魔法棒”,创造出“新奇的世界”。伴随着园本课程的脚步,美工区需要不断做出相应的改进,教师也应扮演好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在课程的“田野”中“奔跑”,播种美的种子。

猜你喜欢

园本创设幼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